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规划计划 > 内容

关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19:41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sjy/xsjy201511/xsjy201511139-1-L.jpg
  摘  要:鉴于近几年我国外语教育界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争议,从医学教育对人才培养要求的角度阐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与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步,始终贯彻外语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融合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英语;目标定位;人文性;工具性;医学教育
  一、改革时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演变与争议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外语教育的发展,国家教委/教育部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几次组织专家制定并印发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宏观指导,是外语教育政策和指导思想的具体化,也体现了我国外语教育目标方向的发展变化:
  曾经长期主管我国高等外语教育工作的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副司长外事司司长蒋妙瑞先生对于我国大学英语发展的评价是“应运发展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演变和目标的定位是顺应国家政治经济和教育发展趋势的,但同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本身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总体来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演变体现了大学外语教学由强调单一的语言基础知识或技能目标(阅读)的掌握到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发展方向,并且显示了由单一教学目标到多层次教学目标划分的趋势,也体现了教学由重视语言工具性转向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然而,自1999年开始,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均强调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在这方面的教学要求和评估等却没有具体规定,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的质疑。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在价值取向上,存在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的现象,因此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忽略学生的个体需求。近几年部分专家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在大学的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是方向性错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主要理由如下:1)当前大学阶段英语教学与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重复,造成学生学习倦怠,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2)对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显示了目前学习ESP的必要性;3)对相关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以及根据国外大学外语的教学经验,证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应该向ESP转移,ESP教学应该成为未来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核心课程。与此相反,也有专家和学者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他们坚决认为外语通识化教育(EGE:English for Education Purposes)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一时间,人们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性产生了困惑。
  实际上,无论是外语教学目标的设定,亦或是课程体系的构建,都取决于课程设计者采取什么样的语言观和教育观。对于外语教学,如果认为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则倾向于重视语言词汇及句法结构知识,教学强调抽象的语言知识学习和或机械的语言技能训练,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如果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则存在着两种教学目标倾向:一种是从纯科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语言本身,语言教学强调专业性和技能性,语言学习主要用于特殊的工作场合和专业领域,这是倾向于工具性的教学目标;另一种是从人本主义出发,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习文化和交流思想,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功能和交际意义,强调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语言学习主要用于各种文化交流的场合和进行得体的交际,是倾向于人文性的教学目标。
  二、医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启示
  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坚林教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是朝通识教育迈进、还是认定ESP、抑或有其他选择理应由各高校自己来决定,万不可一刀切,做统一要求”。目前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争议已有众多评析,从医学教育方面去探讨无疑是一新的视角,对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于2002年发布了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又被称为?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简称GMER),该标准对医科毕业生所期待的教学结果和能力要求被全球医学界所公认。它包括7个宏观领域的内容: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临床技能;④交流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由此可见,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将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置于多种才能之首,体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思想;而且,该标准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视代表了科学的世界观与创新精神。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逐渐实现从单一型、应用型向复合型和创新型转变,医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应该包括科学和人文两方面,这无疑为确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了借鉴的可能:一方面,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无论如何强调其工具性也不过分;但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是人文学科中的子学科,其人文教育性必然存在。哈佛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早在20世纪末就占总学时的20%以上;而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仅占教学总学时的8%左右,无疑,大学英语是可以在人文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
  (2)具体医学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我国现有医学院校600余所,建立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医学教育多层次的相互衔接,以及医学类、相关医学类和药学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每种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都有十分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研究型医科大学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国际医学拔尖人才的方向,致力于拓展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其卓越的学术能力和临床技能;对于教学研究型医学院学生的培养,一般力求使他们达到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与素质标准,服务于广大医疗与卫生保健领域和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那么,对于这类医科大学,显然在英语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同时发挥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作用,既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屏障又增强其专业英语技能,把医学人才推向国际平台。例如7到8年学制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它便以培养具有真才实学、学风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而闻名,而5至7年学制的昆明医科大学所遵循的正是“崇德、精业、团结、奉献”的培养方针,注重专业学术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为国际医疗事业的奉献精神,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对于3至5年学制的教学型医学院,由于其主要定位是为地方培养合格的医疗工作者,尤其为边远地区人群提供适时的、良好的医疗与卫生保健服务,我们大可不必要求学生人人都能够达到在国际学术平台上进行各种英语学术交流的目标。例如成都医学院就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优良的综合品质为其目标,造就有思想、有知识、有追求、守纪律的受社会欢迎的医务人员,那么,对于这类院校,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突显教学的人文性作用,注意通过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培养他们的交际合作与沟通能力。无论如何,从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人文素质教育早已提上了日程,我们应该高瞻远瞩,将语言的人文性一面融入教学和教育当中。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倡导“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观和办学理念,而我们的教育观念将会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发展。

《关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