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规划计划 > 内容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养教育”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5:00     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积淀下的民族灵魂。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让它在校园里得以传承和发展是当下教育实践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在学习传统经典的单一维度上,而应是全面挖掘它的教育功能,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应尝试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养生、养心和养性的优秀文化,构建“三养教育”,即自然养生、经典养心、实践养德的教育。将三者有机结合,构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培养有中华文化底蕴、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青少年。
  “三养教育”的提出
  实现民族复兴是新时代的主旋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然而近十年,社会的浮躁,升学的压力,导致我国青少年学业负担较为沉重、学习效率低下;近视率、肥胖率不断提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思想品质出现了问题,如自私自利、不愿与他人合作、基本公民道德缺失等。这些现象表明,我们应当加强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抑制身体不良检出率、心理健康疾病发病率的增长趋势,关注青少年的品德和人格教育。“三养教育”的提出,就是笔者在民族复兴时代背景下,从区域教育改革出发,对如何系统提升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和品德修养的思考。
  在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积淀了“三养教育”深厚的理论依据。首先是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养生理论。它确立了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整体养生思想,提出“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主张顺其自然,这一思想符合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有益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是儒家养心和养德理论。孔子说:“仁者人也”,认为“人”不是纯粹的自然人,而是置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是合乎伦理道德的人。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学派将“仁”视为道德的第一层次。孟子主张“养”的教育方式,他认为君子之养,应该养的不是“小体”,而是“大体”,“小体”指形体,“大体”指心气。故《孟子·尽心上》说:“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又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所言意为,人若能发挥本心,道义自充,其气自盈,即为“养浩然之气”。同样荀子也十分重视养生、养心和养德,《荀子·不苟篇》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为此,儒家的“养仁心”“守仁德”“成仁生”是“三养教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一些地方也有人提“三养教育”。如哈尔滨市新桥小学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提“三养教育”,即以善养德、以德养心、以艺养慧 ;四川广元市教育局出台了文件,从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维度提“三养教育”,即以法养心、以法养行、以法养境等。这些论述或做法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的,或只是关注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品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或只是根据某一具体的教育内容来谈的,而没有涉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现代教育价值的传承和发展;或只是在教育实践操作的层面上的一些探索,而系统的理论研究十分薄弱。
  “三养教育”是笔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十多年的研究后提出的思考。无须讳言,现在中小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多地停留在背背经典诗文、学学传统礼仪、搞搞象征活动、做做表面文章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关注少年儿童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没有真正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实施路径。“三养教育”抓住了传统文化中“养”这个核心教育方式,通过养生来健体、养心来正气、养德来修行,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挖掘了传统文化中“养”的现代教育价值,并融入到现代教育方式之中。
  “三养教育”的内涵
  “三养教育”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中适合中小学生的“养生、养心、养德”经典文化进行建构的,即以传统自然(时令)养生文化陶养学生生命,以传统经典诗词歌赋和艺术精粹滋养学生心性,以儒家“知行相合”实践德育文化涵养学生德性,三者相辅相成、相融相生,在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养”人方式的基础上,培养身心和谐、健康向上、品学兼优的青少年。其具体内涵为:
  自然养生即时令养生,主要根据中华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人的身体健康调理的基本做法,来引导中小学生健康生活。按照《黄帝内经》的论述,一年有六步主气(地气),三候为气(1个节气15天),六气为时(6个节气90天为1个季节),四时称岁。一年四时,各随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别当旺。木、火、土、金、水五行,随时间变化而递相承袭,影响人的生命健康状态。《黄帝内经》还认为:一年分为四季,一天也可以分为四季,以北京时间(下同)计算,凌晨3时立春,6时春分;9时立夏,12时夏至;15时立秋,18时秋分;21时立冬,24时冬至。21时是一天的“立冬”,冬季万物闭藏。人“立冬”入眠与自然和谐,才有利于提高免疫力;早5时是“惊蛰”,在这8小时的时间段睡眠,人体才能和谐自然,相悖则会有害。中小学是孩子身体发育的起步期和关键期,只有在这个时期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绽放生命的光彩。自然养生所倡導的就是引导中小学生顺其自然、天人合一,顺应每年和每天的四时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对生命健康的基本价值取向。
  经典养心。养心实指养神,就是要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中国传统哲学、心理学的精髓,蕴含着中国人对生命意义和天人关系的独到理解。“养心”就是为了心的和谐,把多种心理因素协调起来,从而实现人的“诚心”“净心”“正心”“独心”等。孟子特别重视养心,当他的学生请教其有何过人之处时,其答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小学正是孩子心灵萌发初期,也是人身心成长的快速期。明代教育家李贽在《童心说》中论述道:“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因此,对于青少年“童心”的养护十分重要。经典养心就是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典的诗词歌赋、散文、书画艺术、音乐戏曲等来滋养学生心灵,通过经典的熏陶和浸润实现对学生良好心性的培养。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养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养教育”.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