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规划计划 > 内容

浅谈幼儿健康教育论文范文12篇:健康教育有关论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9 18:18:17     阅读:

浅谈幼儿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12 篇【篇一】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人在社会当中生存无法离开与他人的交往和交流,这是维持我们社会关系的重要前提。幼儿阶段属于一个人性格和习惯养成的重点时期,应该在其中融入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积极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从而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需求,对于孩子今后的人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探讨,简要分析了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关键词:幼儿;
社会实践活动;
交往能力;
培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属于对幼儿交往能力进行培养的关键,而就我国幼儿阶段教育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并没有对其形成足够的认识。而在社会发展的浪潮当中,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优质的交往能力,在这个社会是无法生存的,怎样积极组织更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对幼儿交往能力的良好培养,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为积极地探索。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设计人的成长需要在优质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自身努力当中逐步实现。幼儿正处在认知能力形成以及情感培养最为关键时期,社会是一个大家庭,能够教给幼儿丰富多彩的东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有目的性地设计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意识到对自身交往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在社会当中强化与他人交往的感悟与认知。第一,可以组织幼儿到玩具店、超市等人员聚集的场所,引导幼儿观察顾客之间的聊天、顾客跟营业员以及收银员之间的交流等,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交流的重要性,学习到交流的方法。将其作为基础,组织幼儿进行有组织的购物,继而体会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利用各种礼貌用语与他人交流的乐趣。第二,幼儿园可以联系部队或者博物馆之类的单位,组织幼儿去这些场所参观。例如在部队,幼儿教师可以先简单地对解放军的历史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大家对解放军日常生活以及训练进行观察,继而让他们对解放军叔叔阿姨形成更深的了解,对他们形成一种敬佩之情。最后,组织幼儿进行“我想对解放军叔叔阿姨说”的活动,让幼儿将自己想对解放军说的话表达出来,还可以准备自己的慰问礼物,领悟到其中的快乐。意识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对于事物所形成的认知决定了具体的行为。因为幼儿年龄方面的特征,对于各种事物的认知要由教师进行引导,有目的地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设计,让他们初步意识到社会交往当中的行为准则、方式以及方法,对怎样跟人进行交流、相处,怎样帮助别人形成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之上促进与他人的正确交往。二、社会实践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柏拉图曾经说过,游戏属于让幼儿的生活以及能力实现跳跃的必需品。游戏是幼儿最为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给幼儿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然后将社会实践的活动融入其中。在游戏当中循序渐进地对孩子的模仿和创新兴趣进行激发,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交往的意识与能力。将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游戏的形式融入教学活动当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对社会形成更好的认知。第一,组织引导幼儿参观超市、部队以及养老院之类的场所之后,在班级表演活动当中设置与之相似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活动当中扮演各种角色,将自己之前所看到和听到的表现出来,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将表演作为基础加深对于社会行为规范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认知。在对各种角色加以扮演的过程当中,还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以及同情心等优质品质。第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游戏活动进行组织。比如,可以依据幼儿在家庭日常生活当中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设置“去小朋友家做客”等过家家类的游戏。孩子在游戏当中能够把礼貌问候以及招待客人的过程表现得非常充分。还有些孩子会在去小朋友家的时候,主动带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懂得和大家进行分享。在对一些基本的交流用语加以掌握的前提之下,让孩子学会怎样去更好地跟其他人相处。社会交往不仅仅是跟人之间的交流,更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综合性处理。在十分宽松、融洽的游戏氛围当中,对社会实践活动里具有感知的情景进行再现,幼儿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对自己所扮演角色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更深的感知,并且意识到社会交往是无处不在的,对其重要性形成更好的认识。角色扮演类的游戏能够加深幼儿对于社会交往的体验,形成更好的感知。三、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活相结合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应用最终还是应该回归到生活当中,热爱自然、懂得分享、尊重他人等,都是体现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生活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幼儿教师需要积极跟家长做好沟通,在生活当中给幼儿创造更多的机会,随时随地引导幼儿正确地与人交往,从而在人和事的交互作用之下逐渐实现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第一,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在跟大自然之间的亲密接触当中,提高孩子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保护之情。社会交往当中其实就包含跟大自然的交往,大自然具有绚丽多姿、变幻无穷的特征,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第二,向全体幼儿设置“向父母说出我爱你”的活动,更加主动、勇敢地表达出对于父母的爱。语言属于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基本交往技能,幼儿教师需要积极给幼儿供给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感悟到语言表达过程的乐趣。有些孩子在回到家中之后,经常是羞于利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爱,只想着通过自己的行动去间接表达,这样其实并没有错,不过还是应该用语言对自己的爱进行大胆表达,告诉幼儿语言具有带给双方快乐的魅力。四、结束语总而言之,交往能力对于现代社会当中的每一个自然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意识到优质交往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实现幼儿优质道德素养的形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篇二】幼儿出生后 4―6 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

“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幼儿心理健康。要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是心理健康的普遍意义。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永恒不变的,在具体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时,还要考虑幼儿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经常性和一贯性,因人、因事、因时作具体分析。健康的心理,我们通常认为有以下几种特征:①活泼开朗积极参与活动,②愿意与同伴交往,富有同情心;
③做事自信、勇敢而有坚持性;
④诚实,有错肯改。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我认为应该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请看下面两段实录。实录一:晨间活动小朋友们正在进行晨间活动,一幼儿高高兴兴地跑到“阅读角”准备拿一本书看,不小心把书架碰倒了,图书散落一地。老师生气地大声说:“你怎么回事?就你能捣乱,快收拾好,回你座位去,别看了!”这个孩子呆呆地望着老师,等老师视线转移时,他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实录二:自由活动一女孩哭着找到老师说:“x x 小朋友把我的新鞋洒上水了。

”老师把那名孩子叫到了面前说:“看看你不小心把水洒在小朋友的鞋上了,该怎么办呀?”那名孩子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女孩想哭又忍住了。老师又对女孩说:“我帮你把它晒干,好吗?”女孩一边点头,一边笑了。从以上实录的两个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幼儿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惊慌失措,一个破涕为笑。可想而知,这两个幼儿接下去的情景:一个处于惊恐状态中,而另一个则能以一种愉快的情绪投入新的活动。造成这两种迥然相异情绪的原因是老师对幼儿所持的态度不同。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真正“健康”,我们认为每位教师在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尊重幼儿。马斯洛有一句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尊重儿童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尊重幼儿,主要表现在乎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让幼儿主动地发展。幼儿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教师要尊重其权利和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以长者自居,要幼儿听命于自己,否则就批评,惩罚或斥责,要么不准参加游戏,要么罚站……其实,幼儿出,现“对抗”行为一定事出有因,且这正是其独立意识和自主性萌发的表现。因而遇到冲突,教师要研究其原因,再作处理。“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的陈旧观念一定要彻底改变。另外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给予其充分活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成人的言行中处处体现着对幼儿的尊重,就会使幼儿意识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能力和必不可少的,从而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
如果幼儿发现自己是被忽视的,又经常为做错事遭到责备,幼儿会逐渐在心里确认自己是无能的,进而导致幼儿丧失最基本的自尊与自信,建立起消极的自我概念。作为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幼儿的自我概念一经确立,便会相对持久地保持下去。我们无法相信,一个整天要服从于成人指令或是不时遭成人指责的幼儿会构建出活泼开朗、宽容友善的人格特征。因而“尊重幼儿”这一行为本身所内含的潜在教育价值是不该也不能被忽视的。2、热爱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慈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素。只有沐浴在爱的雨露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归属感,才能适应幼儿园这个大环境,并学会与小伙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总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爱,进而才能发展到爱周围的人。如果教师不爱幼儿,幼儿就无法适应冷漠的幼儿园环境与温馨的家庭环境间的巨大反差,就会怕上幼儿园,怕老师,患上“幼儿园恐惧症”。3、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教师应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师情绪沮丧时,态度粗暴生硬:情绪愉快时,就无原则地迁就容忍。教师的情绪波动最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应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要为幼儿创造充满生机、能陶冶心灵的自然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游戏场所和一些具有吸引力的玩具,让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游戏。儿童只有在自己选择的有兴趣的活动中,才能达到专注和自主,此时,他们的困扰将会消失,梦魇不再出现,行为问题会逐渐减少,食欲与健康也会恢复如常。如艺术教育活动就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爱美天性,使幼儿的人格变得高尚、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4、参与并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幼儿会有安全感、归属感;
反之,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现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对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交往中,如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合作;
教育幼儿助人为乐,鼓励小朋友在父母带领下彼此串门等。在这种开放环境中,幼儿交往机会多,更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形成。【篇三】一、当前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一)家长重知识技能培养轻自理能力培养。笔者在家长问卷调查和与家长日常交谈中得知,家长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的态度极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不够重视。有的家长说:现在竞争激烈,孩子多学些知识技能吧;
也有的家长说:现在还小,只要有两只手,长大了他自然就会做;
2、幼儿自理意识弱,绝大多数幼儿饭后不知道把桌上的饭粒捡起来,玩完玩具不会自己整理等;
3、幼儿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相当多幼儿不会自己脱衣穿衣、不能独立用餐。(二)部分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认识颇有偏差。目前,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健康的观念还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具体体现在:1、忽视生活活动中蕴涵的教育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习惯于把生活活动单纯地看作是满足幼儿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要,是对身体的保育,而忽视蕴涵其中的教育因素;
把生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片面地看成管理手段,而忽视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生活活动中,忽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2、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或是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例如: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但幼儿园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对这些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较少关注。二、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我国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解读”(教育部组织编写)唯一执笔者顾荣芳教授提出:幼儿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那么,怎样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对策。(一)恰当的教育方法。《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成长的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1、实践操作,感知体验法。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出在她的手指头上”,他在分析劳动、操作的过程的作用时指出:当双手借助于工具加工东西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每一瞬间,信号多次由手传到脑,再由脑传到手,手指活动越多,越精细,人的思维、智能发展越快。如中班健康活动“我会系鞋带”,教师可根据幼儿学习的程度,先后编儿歌和顺口溜。首先,边念儿歌边操作,两个头儿,换一换,变个叉;
一个头儿往下钻,拉一拉,变条船;
一个圈二个圈,换一换钻一钻,变成美丽的蝴蝶结。当幼儿有点会了,则变成先打一个结,再弯两个圈,交叉绕一绕,鞋带系得牢。最后,请幼儿用自制的鞋子进行比赛,强化幼儿系鞋带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这一年龄特点,使枯燥的活动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如为培养小班幼儿叠被、穿衣、铺床等能力,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加“娃娃角”,充分让幼儿在为娃娃的服务过程中,锻炼基本的技能,我们时常发现幼儿很喜欢扮演妈妈的角色:娃娃衣服脏了,妈妈给你换衣;
娃娃天气冷了,妈妈给你穿衣,穿袜,穿鞋;
娃娃睡觉了,妈妈给你铺床。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孩子们不知不觉得提高了技能,养成了习惯。3、情境表演法。这种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尤为有效,例如:大班健康活动《雷响时,我不出去》中通过情景模拟学习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好办法,提高应急方面的心理能力。健康活动《发生地震的时候》,让幼儿了解简单的地震知识,掌握地震发生后的自救方法,体会团结就是力量。(二)多样的教育形式1、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幼儿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要把握时机。”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
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等。2、健康教育融合在各领域教育活动中。例如: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涂色、画画等;
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了解科学小实验中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3、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与个别健康行为指导相结合一般来说幼儿健康教育以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为主。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认为:个体与群体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被破坏时,会引起个体的紧张,这种紧张刺激会促使个体通过努力与群体取得新的平衡。根据这一观点,可以说,实施集体教育的幼儿园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有利场所,同时就培养各种卫生行为习惯而言,首先应该对幼儿集体进行健康教育。但是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人差异,所以,教师在集体健康行为指导的同时必须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比如,对某个常常尿裤子的孩子多些关心和爱护,教他穿脱裤子的技能时多一些耐心并且多提醒他及时入厕等等。4、健康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此,幼儿园应当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和良好心理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1)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2)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站、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3)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社会活动“整洁的幼儿园”、“美丽的新余”,组织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4)园内设置警示标志、大型活动器械定期检修并有保护设施、玩具架上的归类标识、自来水龙头旁的洗手图示、就餐时的轻音乐等。《纲要》同时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为此,幼儿园还应当积极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重点关注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和互帮互助的家园关系的创设,使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不断反思、调整和改进心理环境。(三)家园同步共同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可见,家园同步共同教育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丰富家长健康教育知识。取得家长共识的前提是提高家长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真正感受到健康教育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站、家园联系册、园报、宣传栏、家访、家长会等是传授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途径。2、开展亲子同乐活动。为了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对孩子健康教育的方法及理念,我们除了必要的宣传外,还可利用节日邀请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如“三八”妇女节,我们把妈妈们请到幼儿园,组织“我有十个手指头”小巧手比赛、“我为妈妈捶捶背”等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熟悉了解孩子,增强健康育子意识。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动的开展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也不例外。总之,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是幼教工作者的一项长期、系统、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勤于研究,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篇四】近年来,幼儿中出现心理发展偏差、发生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的人数明显增加,如孤僻、胆怯、多动等。因此,研究幼儿发展中的心理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十分必要。一、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包括发展性辅导和矫正性辅导两种基本方式。发展性辅导是一种面向全体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挖掘其潜能,促进其心理发展的辅导方式。我们主要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的。我园制订了“健康心理教育”小、中、大班不同层次的心理教育总目标和分层目标,围绕目标精心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涉及心理健康各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活动素材以自己创编为宗旨,通过主题、情景表演、竞赛、问题研讨等形式,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主题活动是发展性辅导中的重要途径,它面向全体幼儿,它以师幼、幼儿互动的形式展开,有利于幼儿和老师、同伴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各班实际情况,我们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快乐心情”“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等,从选题到活动设计、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真切地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程。同时,我们探求一种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幼儿自身特点的独立于其他学科而单独进行的组织形式——心理情境教育。所谓情境教育,就是教育者为幼儿创设一个假设的环境,进行模拟训练。心理情境剧生动形象。参与性、互动性强,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幼儿园开展心理情境剧,可以通过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一段耳熟能详的音乐等来反映幼儿的内心世界,结合环境的创设、音乐的配合、教师的引导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融人情境,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一年来,我们设计了有关“向群”方面的心理情境剧,如“小汽球”“兔奶奶生病了”“羽毛树”等,有关“快乐”方面的,如“快乐其实就这么简单”。矫正性辅导是根据幼儿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教育方案,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观念,从而克服不良习惯和性格特点。我们将教师对幼儿“一对一”式的辅导,转变为由点到面的“集体”式的辅导。如我们通过讲故事“生气猪上天”教育幼儿不要乱发脾气。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在制订主题目标时,不仅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如在“有趣的国际象棋”主题活动中渗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体验成功,增强耐挫能力,学习认识自我,懂得团结、分享,增强合作能力等。在日常生活中蕴涵着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机。如在自由活动中培养合群性,让幼儿体验群体感。同时,我们努力用微笑驱散幼儿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幼儿的胆怯,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幼儿的成功。在游戏活动中施以心理健康教育能发挥增效作用。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得到良好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得以协调发展。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在每个活动室都开辟了心情角,让幼儿将自己的照片贴在相直的脸谱上来表达心情;
有的班设置了“心情树”,让幼儿以绘画、手工的方式表达心情后挂在树上;
有的班设立了。悄悄话”角,教师扮演知心姐姐,幼儿在这里说说自己心里的小秘密。三、营造家园教育一致的人文环境为探讨幼儿心理问题的家庭成因,我们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幼儿通过问卷调查、师幼交流、家长访谈等形式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调研.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对幼儿的行为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幼儿行为偏差的危害性,并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家长转变观念,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册、家长访谈等形式,向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案例,及时互通幼儿的心理状况,同心协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家访,专门建立了相关的跟踪档案.观察了解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和交往方式,与家长共同分析幼儿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家长提供一些科学育儿和幼儿心理方面的书籍或资料,还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计划》,比如有语言障碍的幼儿,往往是因家里缺乏语言交流的环境。我们就建议家长尽量多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使幼儿增加语言的积累,让幼儿有更多开口模仿语言的实践机会。【篇五】幼儿三至七岁,是心里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以说,幼儿这一时期的心里健康问题会关系到其一生。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重视幼儿的社会性教育社会性是指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儿童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总要和父母、教师、同伴以及其他人接触交往。特别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怎样防止独生子女的社会陛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父母老师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这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的责任。1.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在家庭中,父母既要尽保护子女的责任,也有教育子女的责任。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因而造成对独生子女姑息、溺爱和娇惯。在教育孩子时,教师与家长必须一致,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原则,严格要求所有的儿童;
家长应该支持教师的安排和要求,放心地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有老人的家庭中,父母要处理好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要说服老人不要偏护孩子,尤其不要阻拦父母处理儿童的行为问题,以免儿童寻找老人的偏袒,抗拒父母的教育。2.培养独生子女良好的生活习惯独生子女的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理生活的习惯和技能,引导他们参加简单的劳动,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扫地、洗手帕、整理玩具等,使他们在自理生活和参加简单劳动的过程中发展独立性,增强责任感、意志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3.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提出适当要求儿童身心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要遵循这个规律。有些家长对孩子寄予不切实际的希望,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强行剥夺他们游戏的权利,不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强迫幼儿过早地认字读书或学习技能,硬性灌输他们无法接受的大量知识。其结果是剥夺了孩子童年的欢乐,引起孩子心理上的脆弱和紧张,反而扼杀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妨碍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4.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不全靠成人说教,主要是通过与其他儿童的相互交流来发展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适应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游戏是幼儿交往的主要形式,因此,成人应该鼓励孩子投身到儿童社会中去。事实上,儿童都有强烈的参加集体活动的愿望,家长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的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要执拗和任性,与伙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多多商量,分享玩具,关心和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等。总之,要把“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二、为孩子的心理发展灌注“营养液”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呢?这需要我们不时地给他灌注营养液。1.给孩子自信自信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甚至是核心标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家长必须对孩子点滴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相信孩子并让其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愉快。不要指责:你不行,你笨,你别干了。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不给就会产生自信,勇气和胆量随之而来,什么都想干,实践出真知,干多了意识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并使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轻视和指责幼儿易使幼儿产生自卑感。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有自卑感的幼儿缺乏积极性,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惧怕尝试新任务,这无形中给幼儿上了枷锁。幼儿做错了或面临失败时,家长就要在关键的时刻和困难的时候想方设法给幼儿更多的信心、爱护和鼓励,使幼儿懂得失败了并不意味着再也不能做和不能成功了。2.认真对待孩子的宣泄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适当的宣泄都是排除不良情绪的重要途径。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想对别人诉说,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同时人们又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以解开心里的疙瘩,这就是宣泄。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委屈时,许多父母不给孩子提供宣泄的机会。大人不是怕烦,制止孩子哭诉,就是淡于应付,对孩子缺乏耐心和尊重,或是急于说教,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其实,当孩子有了烦恼和委屈时,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把孩子抱在怀里,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这不仅有助于家长更清楚地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孩子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孩子哭诉的过程就是宣泄心中不快的过程。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会使孩子感受到自尊和力量,从而转化为健康的情绪和意识。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烦恼和委屈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只要正确合理地宣泄,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快乐和成功定会与我们同在。3。给予孩子理智的爱,避免“小皇帝”现象在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撤嘴说:不,没觉得谁爱我们。我大惊,循循善诱着: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
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 他们多么爱你们啊……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他们是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的:我又问了一个孩子,那你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妈妈给我买小汽车,妈妈给我买新衣服,妈妈给我买巧克力,爸爸带我去公园……。听了这些话,我大大地惊异了,孩子心中的爱往往只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已。对家长付出了那么多爱,孩子根本不在乎,也许是家长太爱孩子了,所以才导致孩子对爱的误解:家长要理性施爱,应节制无益的物质奉献,克制奴仆行为,给予孩子必要的教导。一句话,让孩子回到原本属于他的位置。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当今社会,家长们在充分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有些家长无视孩子或以不当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出格”和“异样”,直到最后无法教育时,才异口同声地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啦。”其原因往往在家长身上。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不妨少点物质投资,多付出点精神代价,即全心全意地投入。首先,多给孩子一点爱心。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爱,胜过人类已经发现和学习利用的任何能量,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一家人对孩子都倾注了爱心,使孩子在爱的耕耘下健康成长,但大人遇到烦事时,容易冷遇孩子;
当孩子不听话时,大人容易发火。这时,“多一点爱”的约定及时提醒家长,一定要以赤诚的爱对待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切不能采取粗野的态度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说一些伤孩子心的话,更不能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以免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和反叛心理。家长应在批评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以及怎样改正,然后抱抱他,亲亲他,使他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其次,是多一点耐心培养孩子,只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否则,家长对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班有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好象万事大吉了,“教好教不好都是老师的责任,我没有耐心,有时间我一个人清闲清闲。”面对这样的家长,我还是要提醒天下的父母们,多一点耐心,舍得拿出点时间陪陪你的孩子,哪怕是几分钟的时间和他交谈,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引导孩子,那么孩子的心里会是充满快乐的。最后,多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亲子之间的交流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也是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与孩子缺乏交流而引起的。每个孩子都是一部特殊而又惟一的“著作”,随着生命的成长渐渐地增加内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是细心地研读这部著作,而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则是走进孩子内心的捷径。通过交谈,家长不仅可以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沟通亲子情感,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发现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使孩子更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从而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亲子之间的交谈是随时随地的,父母要善于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时间,比如,坐在汽车上可以和孩子讲讲花草的生长,去商场时可以让孩子说说喜欢的物品,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可以问问孩子在幼儿园开心的事。家长不必担心孩子听不懂,不在于说什么内容,只要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加上亲切的笑容就可以了。因为这种交流的习惯和气氛,会使孩子从中得到一种健康向上的情感,从而不断地在自己成长的著作中勾画出精彩绚丽的一页。【篇六】在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中,保健人员要注重树立“大保健观”,采用渗透方法,将健康知识、保健观念如春雨般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保教人员、家长、幼儿的心中,健康宣教是保健医生的一项常态工作,但是怎样才能让健康宣教不流于形式,切切实实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护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从而实现保健工作与保教工作的无缝对接。健康教育内容生活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来自于幼儿一日生活,来自于保健人员深入班级捕捉、发现的具体问题,避免健康宣教的内容脱离实际。我们的做法是,在幼儿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探寻日常生活中幼儿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科学规律。如,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一些家长不知如何为幼儿穿衣,我们就适时地对家长进行幼儿穿衣指导,对教师提出幼儿生活照顾的具体要求。早春三月,小班出勤率骤然下降,我们就主动、深入地分析原因,对保教人员进行春季幼儿保健知识培训,对幼儿生活护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如,小班教师在幼儿入厕后要帮助幼儿整理服装,中大班教师督促检查幼儿整理服装情况,不能露肚皮;注意调节室内温度,饭菜注意保温等。同时,将宣教内容确定为《换季了,我们应该这样做》,从穿衣、饮食、生活起居、运动等几个方面告诉家长、教师们早春时节幼儿保健的具体方法。健康教育常态化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不是一时之功,更不能一做了事,需要长期、持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安排得非常紧凑,如何将健康教育进行到底呢?我们的做法是,有效利用每周一升国旗时间,对全体教师和幼儿进行生动、有趣的健康教育。周一升国旗时间也就成为我园固定的健康教育时间。保健医提前准备好本周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交给周一负责升国旗的老师。准备的宣教内容都与幼儿的生活习惯、健康行为或者季节性防病知识有关。教师将这些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将其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的儿歌形式或是故事形式,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讲给全园师生们。孩子们利用升国旗时间学会了爱牙歌、预防手足口病儿歌、护眼歌、冬季防病歌、安全教育歌等,强化了教师和孩子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和认识。健康教育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传播健康知识要着眼于幼儿的内化程度,培养健康态度要着眼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行为要着眼于幼儿的自觉自动,任何时候,健康教育都要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怎样做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兴趣参与进来呢?我们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探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强化认知,让健康的生活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种子。为了让全园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先后开展了“牙齿的秘密”(大班)、“神奇的水”(小班) 、“五官好朋友” (中班)等主题活动。大班幼儿到了换牙的年龄,孩子们大多感到既好奇又手足无措,如何让孩子们对换牙这一生理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呢?于是就生成了“牙齿的秘密”这一主题活动。保健部门的任务是为教师和孩子们提供大量的专业技术支持,将“换牙就意味着长大了”、“正确刷牙的方法”、“为什么会得龋齿”、“怎样从小保护牙齿”等知识和相关图片提供给老师,老师再按照教育活动的要求和方法逐步渗透给孩子,鼓励、启发幼儿自己找寻答案,并在主题活动中对自身日常行为进行评价,最后用图画的形式将自己心目中的健康好习惯画出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健康意识,巩固健康知识,让良好的健康观念从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种子。健康教育与家长工作相结合《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健康教育更是如此。怎样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呢?本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除了定期召开家长健康知识讲座、家长沙龙等集体活动以外,我们还会对个别家长进行现场指导,充分利用晨间接待、幼儿离园等环节及时与个别家长交流孩子的健康问题、生活卫生习惯问题。每年幼儿大体检活动结束后,保健部门会统计并公布幼儿的体检报告及体质测定报告,向家长汇报幼儿的健康状况和体质状况。让家长从孩子的成长中,不仅仅看到孩子的进步,更从中学习到新的健康理念,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当然,对于体检中发现的肥胖儿、视力异常儿童、龋齿儿童等,我们会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从幼儿的生活习惯中探寻原因,站在为幼儿健康着想的角度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如,在肥胖儿的管理上,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家人的饮食观念,探寻幼儿肥胖形成的原因。继而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制定出合理的肥胖儿童的干预措施。家园共同配合,从调整孩子的膳食结构,纠正幼儿不良的膳食行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适量的有氧运动入手,帮助孩子梳理体型。健康教育与环境创设相结合《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幼儿园应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与教育。如,在玩具架上的归类标识、园内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班级洗手池上方老师精心设计了有关幼儿洗手、刷牙的分解图示;幼儿水杯格上方老师设计的“今天,你喝水了吗”,孩子每喝一杯水,就会在自己的照片下面插上一个小水杯,以此激励孩子们多喝水。小班老师在入厕设施上设计了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帮助幼儿克服入厕时的恐惧感,而冲水按钮上装饰的“小尾巴”促使幼儿在入厕后养成冲水的好习惯。大班师生共同创作了膳食金字塔,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讨论,哪些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食物,应该多吃;哪些食物可以适当吃;哪些食物控制吃,孩子们将食物金字塔画出来,老师布置后张贴在墙上。每每经过食物金字塔,孩子们都会重温一下,为孩子们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观念播下了种子。【篇七】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和父母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是父母们没有发现过而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才能让一个小孩天然成长呢?在亲子教育中,要解决小孩的问题,首先解决我们自已的问题。这是在根子上解决问题。没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就不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个小孩只是家庭和社会之树上的一枝花朵,它开出了家庭或社会的优点,同时它把整个家庭或社会隐藏的毛病也给开出了。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如果一棵树长的花朵有了毛病,我们通常就要深入树根去治疗,而不仅仅停留在花朵本身。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小孩出了问题,我们该深入何处对他加以帮助呢?显然,家庭和社会是根源。也可以说,心就是一台投影仪,如果我们在生命的画面上看见了问题存在,那么请看一看我们的投影仪吧。如果我们发现在孩子教育上存在问题,解决的方式一样:先看看我们自己的投影仪,然后再检查别人的投影仪吧。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之道呢。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重要是我们如何创造营养健康的土壤,最终才会长出健康丰硕的果实!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如果你眼中有有问题的小孩,那是谁的问题?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如果你看到你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要寻找他的问题,先反过来,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如果你看到银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仪的镜头上有没有问题。你自己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肯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问题也

《浅谈幼儿健康教育论文范文12篇:健康教育有关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幼儿健康教育论文范文12篇:健康教育有关论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