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规划计划 > 内容

集团公司2021年“十四五”工作规划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1-07-28 16:36:59     阅读:

  集团公司2021年“十四五”工作规划

  一、“十三五”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成就与亮点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六稳”要求,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攻坚调转促,推动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使工业经济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是工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过5年努力奋斗,全区已形成板材家具、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和医药化工等六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379家,涌现出以皖神面业、东大木业、汉泰化工、鸿正服饰、恒泰电器等为代表的龙头

  骨干企业,成为工业制造业的重要支柱。2016年至2019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9%以上。今年因疫情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仍达到6.1%,位居全市第一。

  二是技术水平大大提升。多年来,通过采取科技兴企、创新驱动,加大技改投资和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我区的工业发展水平日新月异,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到20xx年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8家、工业精品企业6家、企业技术中心13家、创中国驰名商标4个、著名商标57个,大大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工业园区加速建设。为推进工业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提高集约化水平,招大引强工业项目,区委区政府连续接力,持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全力打造发展平台,区经济开发区着力提升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市循环经济示范园聚力发展纺织服装、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等产业、市绿色家居产业园,立足建成皖北最大的家具板材基地,将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全区发展的主战场,坚持要素向平台集聚,政策向平台倾斜,结合园区功能优化提升,进一步做强产业集群。

  四是民营工业发展繁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区大部分工业企业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实行改制退位,转型为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的转换,大大激发了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我区的民营制造业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之下,呈现出总量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20xx年民营经济制造业达2270家,我区连续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称号。

  五是政策推动活力迸发。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行全方位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发展新理念,推出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放管服”力度,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减税让利,兴企惠企。我区进一步确立和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工业集聚提升计划》、《区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十几项推动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推动我区先进工业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工作亮点

  “十三五”期间我区首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连续2年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连续3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连续3年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增速10快区,连续7年荣获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20xx年,被命名为“中国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基地”,荣誉体现实力,实力彰显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信心,坚定了发展决心。

  二、“十三五”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发展建设成就的同时,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工业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招引项目质量不高。近年来,区多措并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所招引工业项目普遍存在总体数量较少、规模偏小、投资偏低等“一少、一小、一低”特征,项目所产生的综合效益不高,对拉动工业投资持续增长的效应不明显。

  二是创新要素集聚不够。我区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创新资源总量较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与发达地区相比,在享受职称待遇、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吸引力明显不足,引进人才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到位。企业研发机构档次不高,缺乏科技经费、科技项目支撑,研发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不深,公共研发平台服务能力不强。

  三是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资金和土地仍然是制约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土地指标吃紧等问题突出存在,部分企业始终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退规现象明显。产业配套不足,产业链不长,尚未形成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进展不平衡。企业改制推进难度大、问题多、责任重,需着力解决职工安置资金,信访维稳等方面的问题。

  三、“十四五”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为总定位,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支持皖北振兴、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机遇,以产业链现代化、创新链自主化、供应链适配化为主线,以开拓超大规模市场为基本立足点,瞄准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目标,强力推动工业强区战略,走创新驱动、外向带动、错位竞争、链式集聚、项目为王新发展路径,着力培育双首位产业,着力打造“八大产业链”,着力深化“两化”融合,着力突破“三重一创”项目空白,着力建设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园、循环经济园、绿色家具产业园及符离食品产业园、大豆产业园“三大两小工业主载体”,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板材家具、装备制造双首位产业为两翼,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为支撑,以“八大产业链”为筋骨的“雁式协同型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推进工业经济迈上中高端,勇当全市“3111工程”升级版的排头兵,担当皖北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二)发展目标

  1.规模总量持续扩大,打造徐州都市圈高密度的工业集聚区工业保持中高速增长,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2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迈上1000亿元的新台阶,年均增长9%以上,其中“板材家居”和“装备制造”双首位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76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

  2.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打造皖北县域首位产业发展的标杆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0%以上,双首位主导产业比重超过40%,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引领板材家居、装备制造做大做强,带动食品加工制造、服装纺织、非金属矿物制造加快发展的“123+8工业新体系”。

  3.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打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区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发展质量得到提升。到202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迈上169亿元新台阶,年均增长6%。

  4.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首选区“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技改投资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5年力争达到10亿元、370亿元。“政产学研金用”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5.两化融合深入推进,打造黄淮海数字工业的示范区企业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两化”融合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十四五”期间,实现规上企业“皖企登云”培训全覆盖,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新增10家。

  6.绿色发展全面实行,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先行区绿色制造模式全面推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落后生产能力有效压缩,用能结构持续优化,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降耗、“三废”治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约束性指标控制要求。

  (三)推进措施

  1.以创新激发科创产业生成,注重“立新”与“破旧”并举、“抓大”与“活小”并举、“研发”与“转化”并举,积极培育“专精特新”、战略性新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创新“领先一步”,助推产业发展“领先一路”,助推区勇当皖北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2.以外向带动破解瓶颈约束,坚持招商第一要务,进一步研究主导产业在全国的区域布局态势,把握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规律,精准把握企业的对外投资意愿,不断扩大与发达地区的产业融合,勇于让外来要素资源担当工业经济做大做强的生力军。

  3.以错位竞争营造分工优势立足资源、产业基础、文化底蕴、交通物流、周边市场等比较优势,深入分析周边产业竞争情况,找准定位,有所侧重,错位发展,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助力徐州都市圈和全市建立起上下游密切衔接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4.以链式集聚打造成本洼地破解区域政策趋同、企业“漂移不定”、配套成本居高不下等压力,着力走产业集群链式发展之路,重点补足关键环节,加快两头延伸,强化产业链配套协作,推动主题产业链向主题园区集聚,力争“八大产业链”培育取得实质性突破。

  5.以项目为王打造工作抓手坚持项目为王、统筹调度的原则,着力对接省“稳投资十大重点工程包”,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和推介,招引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强化动态管理,强化责任担当,明显加快“3个10”项目进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集团公司2021年“十四五”工作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集团公司2021年“十四五”工作规划.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