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演讲致辞 > 内容

论城市化\工业化\教育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1 07:21:53     阅读:


  摘要:认为要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民生建设,关键是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03-2009年间29个省级行政区面板的估算结果显示,城市化、工业化和教育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化;工业化教育;城乡收入差距;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2-0003-03
  1 引言
  收入不平等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热点,也是“十七大”以来民生建设的重点。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影响社会稳定以及长期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John Knight and Lina Song(1991)、李实和赵人伟(1997)、Khan、Griffin and Riskin(1999)、蔡昉和杨涛(2000)都分别研究过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报告了收入差距在行业、地区和城乡之间不断扩大。全国收入不平等2/5来自于城乡收入不平等(李实,2003),因此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收入分配和加快推进民生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取得惊人的增长,但是城乡收入不平等在波动中不断扩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李实和岳希明,2005)。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等农村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1985年逐渐缩小,随后改革中心从农村转移至城市,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宫晓霞,2006),直到1994年才出现短暂回落,但从1997年起再次逐步扩大。2004年,城乡实际人均收入比达3.2(刘安萍,2005),如果把社会保障、住宅津贴、教育补贴、交通补贴和其他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城乡收入不平等将更大(李实,2003;刘安萍,2005;宫晓霞,2006)。
  近年来,很多文献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获得很大的发展。陆铭等(陆铭和陈钊,2004)用1987-2001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认为城市化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刘文忻和陆云航(2006)、张凌云(2006)和贾小玫和周瑛(2006)也分别报告了城市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陈迅等(陈迅和童华建,2007)基于1985-2003年全国统计数据,通过城市化及其相关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多元回归分析,认为中国城市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其结果的原因是我国滞后的土地制度改革和渐近式的户籍制度改革。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1994)在对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中,考察了城乡人口自然流动和城市化因素,也认为城市化扩大了收入差距。很多关于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结论相互矛盾,可能是由于研究的时间段不同,所用的数据统计口径不同和计量方法不同等。
  研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其他因素的文献也很多。曾国安(2007)发现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共同作用,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加快工业化进程和进行系统性的制度转型,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郭剑雄和吴佩(2006)发现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主要源自于城乡经济增长因素的差异,其中的人力资本要素在城乡间有显著差异。
  本文与陆铭等(陆铭和陈钊,2004)同样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但有点不同:第一,研究的时间段不同,本文基于2003-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第二,研究的城乡差距影响因素不同,陆铭等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的关系,更多考虑的是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尤其是非国有化和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影响,本文则关注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工业化和教育水平的关系。第三,有一些文献考察过城市化或工业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但并没有综合考虑城市化与工业化及其交互相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本文的结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讨论了城市化、工业化、教育水平和城乡收徒差距的指标;第三部分构建了计量模型,对上述指标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含义。
  2 城市化、工业化、教育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指标
  2.1 城市化指标
  在大多数文献中,城市化指标有两类统计口径: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陆铭和陈钊,2004)和城镇人口占人口比重。考虑到城市中大量农村户籍人口和农村地区大量非农业人口的存在,非农业人口不能直接替代城镇人口,只能作为城镇人口的参考数据(陈迅和童华建,2007),因此本文使用的城市化指标为:
  城市化(URB)=地区城镇人口/地区常住人口。
  2.2 工业化指标
  工业可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是地区间差异最为重要的表现(范剑勇和朱国琳,2002)。而且工业可以在地区间城乡间转移,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对城乡收入水平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以度量工业集聚的指标作为工业化指标,即各年度各地区工业产值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Wen,2004),并且对所有的工业产值数据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消涨:
  工业化(IND)=地区工业产值/全国工业总产值。
  2.3 教育指标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各年度个地区抽样调查数据,将每一种受教育水平按一定的受教育年限进行折算后,乘以该教育水平的人数,并将折算后的总受教育年限加总,最后除以相应的总的6岁以上人口,便得到6岁以上人均受教育水平,数据单位为年。受教育水平的年限处理为:其中大专(及以上)16年,高中12年,初中9年,小学6年,文盲0年。本文教育指标:
  教育(EDU)=[6*(小学学历人数+在读小学生数)+9*(初中学历人数+在读初中生数)+12*(高中学历人数+在读高中生数)+16*(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在读大专及以上学生数)]/6岁以上总人口数。
  2.4 城乡收入差距指标
  1994年以前,多数文献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做为城乡收入差距指标,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低估了实际上的收入差距程度(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4)。这两个指标缺乏可比性,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是城镇居民实际拿到手的以货币形态表现的收入,并不包括各种实物收入,而农民人均纯收人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由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两个指标在比较时缺乏基本的条件——口径和范围的一致性,其后出现广为接受的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比。本文用各地区各年份的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2003-2009年的收入数据进行消涨。考虑到与城市化指标,教育指标的一致性,本文城乡收入差距指标如下:
  城乡收入差距(YR)=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 计量模型和实证检验
  3.1 计量模型
  为了实证地分析城市化、工业化、教育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可以设定如下的回归方程:
  在方程(1)中,下脚标i和t(t=2003,…,2009)分别代表第i个省份和第t年,本文样本包括了西藏、台湾地区、我国香港和澳门以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各变量具体解释如下:
  ①YR是代表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YR越大,表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②IND是代表工业化的指标,IND越大工业化程度越大。曾国安(2007)认为,在工业化启动以后,由于自然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至临界点以前的时段,城乡收入差距将不断扩大,但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其他因素的不断变化,最终工业化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基于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无法从以往的文献确认该时间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否通过了不断扩大到转而缩小的拐点,这个指标的估计系数符号只能通过实证结果估计。

《论城市化\工业化\教育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城市化\工业化\教育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