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演讲致辞 > 内容

(江苏省)2020年昆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2-23 14:39:45     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4日在昆山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周旭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中共昆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大力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全力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深入推进18项三年提升工程,较好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砥砺前行,综合实力再上台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跨过4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达到407.3亿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亿元,增长6%。对外贸易总体平稳,实现进出口总额810亿美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5%、16.7%,成为全国首个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新增市场主体17.8万户,累计突破50万户,总量位居全省县级市首位。一年来,我们重点突破,科创引领效应凸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提高至3.5%。“一廊一园一港”投运科创承载空间139.1万平方米,新入驻人才科创项目704个。高新技术企业达1491家。创新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落地项目257个。成功研制投运国际领先的“昆仑”超级计算机系统,获批筹建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人才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全省县级市第一。昆山籍院士钱七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年来,我们合力攻坚,美丽昆山提档升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顺利通过省级测评。荣获苏州市城市管理工作一等奖。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实现稳定达标,优III比例历史性达到100%。劣V类水质河道基本消除。PM2.5平均浓度33.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81.9%,空气质量保持苏州前列。一年来,我们对标提升,人民生活幸福美好。公共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保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650元,增长8.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改造提升农贸市场32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工程获评“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7%,创历史新高。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昆山撤县设市30周年,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昆山被列为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各项工作迈出稳健步伐,蝉联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五个第一”,连续15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我们以此为激励和鞭策,奋勇争先求突破,统筹兼顾抓落实,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主动防范风险挑战,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推动项目建设落地见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0亿元,增长2.7%,其中工业投资190亿元。中科可控、宝能新能源整车等70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50.1亿元。京东数字产业园开工建设。立讯无线通信暨智能装置产品生产基地竣工。毛豆新车完成销售103亿元。好活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编制精准招商目录图谱。创新实施“银团+基金”资本招商模式。举办金秋经贸洽谈会及上海、深圳招商推介活动。成功引进威马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大飞机新材料3D打印智能装备、氪空间全国总部等一批引领性项目落户。加快产业转型取得实效。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四大高端产业实现销售2350亿元,增长16.2%。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9.5%、46%。获批苏州市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新增省级智能制造服务领军机构2家、智能示范车间(工厂)32家、星级上云企业93家。32家企业入围苏州工业企业“亩产论英雄百强榜”。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其中规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增长7.5%。工业利润增长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7%。服务业增加值达1850亿元,增长9%。全域旅游建设加快推进,文旅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实现旅游收入324亿元,增长5.9%。培育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6家。花桥经济开发区获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综合评价第一。应对经贸摩擦精准有效。出台22项专项举措,建立“双层挂钩”机制,创新实施“应对六法”,204家重点企业发展基本稳定、好于预期。积极开展招商护商服务月活动,总结推广经典做法案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实施招商护商政府专员“215”行动,评选“招商护商之星”38名。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53.7%、81.1%。新增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21个。实际利用外资7.8亿美元。

  (二)大力集聚高端要素,人才科创成效明显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国家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名、省“双创”人才8名、省“双创”团队2个、省“双创”博士25名、姑苏领军人才29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1万名。新签约院士项目25个。入选省百强创新型企业2家。新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301家、苏州“瞪羚”企业75家、高成长创新型企业4家。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企业89家。三一重机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龙腾光电获省企业技术创新奖。好孩子集团获中国专利奖外观设计金奖。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5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件。主导参与制修订标准44项。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启动建设。设立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昆山)创新中心等海外科创平台。工研院改革稳步推进。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复旦(昆山)科技园、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所等载体相继落户。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3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33家。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启用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提供275项“一站式”专业服务。出台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25条措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培养“昆玉计划”。率先推出科创产业用地政策措施。启动12个老旧工业小区项目改造升级。智谷小镇、周庄旅游风情小镇获省级特色小镇考核优秀等次。搭建沪昆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运营服务平台,入驻科技服务机构32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1.3亿元,增长126%。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强“金融超市”、综合风险池运营管理。新增上市企业4家。泽璟制药成为首家以第五套标准获科创板首发上市注册的企业。

  (三)充分激发动力活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一体化发展向更宽领域迈进。成立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办公室,制定对接上海高端资源要素目录图谱,223项对接上海事项稳步推进。深化“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合作,在医保、品牌等领域实现共建共享。参与设立100亿元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新增沪昆省际毗邻公交线路2条。沪苏昆交通一体化联合执法站揭牌成立。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探索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模式。“临沪平安线”跨省社会治理融合共建工作站建成投运。全方位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昆山试验区第七次部省际联席会议成功召开,在平台载体建设、贸易便利化、扩大管理范围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昆山试验区条例进入立法审查程序。出台服务台胞台企20条新政。率先实施台湾职业资格与大陆职称资格比照认定。全省首家台湾法律事务所代表处获批设立。4家台资企业获省“紫峰奖”。启动共建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新增惠普贸易等8家企业参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完成开票27.9亿元、税收4.7亿元。率先开展全球产品进区维修业务试点。获批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第二届进博会昆山交易分团签约金额超5亿美元。成立境外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探索以“轻资产管理输出”为特色的境外园区管理路径。境外投资增长136%。与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市场化改革向更深层次迈进。创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3条举措”。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完成“1330”改革。“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覆盖率达96%。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事项106项。建成市民驿站310个。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先进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新增减税降费达106.2亿元。依法依规引导退出低端低效产能企业288家。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2342家。腾出发展空间5196亩。实现低效用地再利用1.1万亩。完成“三优三保”拆旧复垦5700亩。规范国企投资决策程序,投资项目41个,投资总额70.9亿元。国企内部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健全。推动国企深度参与科创园区建设,改造提升老旧厂房60万平方米。

  (四)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城市能级蓄势跃升

  规划建设更具品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72个单元控规基本完成。建成海绵城市示范区5.8平方公里。正仪历史文化街区启动规划建设。朝阳都市广场、大西门商业街、留晖公园等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建设。轨交S1线站点全面开工,高标准做好交通组织、文明施工和质量安全管控。苏昆中环对接工程加快推进。朝阳路(高新区段)建成通车。昆太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杨林塘全线实现三级航道标准通航。城市管理更趋精细。完成“美丽昆山”建设整治任务1237项。拆除违法建设59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标准化厕所399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100%。棚户区改造建设实现全覆盖。完成房屋征迁113.3万平方米。中环内443个老旧小区物业实现国企接管。解危D级危房3.3万平方米。投放纯电动公交车110辆。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513座,亮化611座。乡村振兴更有温度。严格落实省委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细化144项整改措施。整合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完成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2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6900亩。建成稻麦产地烘干中心5个。新增苏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粮食批发交易市场跻身全国十强。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完成农房翻建3645户。新增三星级康居乡村24个、康居特色村2个。巴城镇武神潭村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张浦镇北华翔、周庄镇三株浜成为首批省特色田园乡村。锦溪镇计家墩村入围省休闲农业精品村。实施被撤并地区综合提升项目46项,投入资金3.1亿元。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大力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缴欠租专项行动。完成“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获批开展国家级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改革试点。新评选乡土人才28名,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97名。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面完成整改销号。利群提升改造项目建成投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启动。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工程122项。加强高排放机动车限行管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整治河湖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36.5万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尾水生态净化湿地43万平方米。傀儡湖被评为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和全省首批生态样板河湖。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完成重金属减排评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亭林园(一期)、森林公园升级改造工程完工。建成“口袋公园”35个。新增绿化面积661万平方米。闲置用地覆绿面积229.4万平方米。

  (五)高度重视群众关切,社会事业持续进步

  惠民措施落实及时到位。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6707万元。开展技能培训1.6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4%。发放创业小额贷款3.7亿元。落实经适房购房和公租房租赁补贴1794万元。公积金缴存人数和贷款金额分别增长6.8%和12.5%。有效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和市场保供工作。发放临时物价补贴2305万元。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95元。《民情面对面》活动成效明显。南北挂钩合作和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有序推进,援助项目60个,落实资金1.6亿元。圆满完成第三批援疆工作任务,对口支援的阿图什市脱贫摘帽通过验收。昆山碧江“七结对”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民生焦点得到积极回应。完成学校建设项目13个,新增学位8080个。昆山杜克大学一期创新楼交付使用,二期校园和杜克花园开工建设。普通高中招生增加1025人。推行4个集团化办学试点。持续做好新市民子女积分入学工作。落实民办教育奖补资金4732.8万元。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长效治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启动“三甲”医院创建。市妇幼保健院交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全面管理。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待遇,发放资金9000万元,惠及7万人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34家。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5.5万人。新增残疾人之家26个。成立市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成退役军人服务站和拥军优属服务站343个。特色文化焕发时代光彩。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再获成功,网络直播观看量超3800万人次。开展昆曲巡演41场。引进实景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戏曲百戏博物馆奠基。昆曲文化中心投运。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昆剧《顾炎武》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众文艺作品《快递小哥》入围全国“群星奖”。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揭牌成立。“家门口”的文体场馆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完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昆山撤县设市30周年主题活动、中国户外运动节暨昆山国际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等文化活动。获得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办赛资格。中乙联赛昆山赛区荣获最佳人气赛区。国际男篮邀请赛、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成功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升格为国家级试点。公民道德馆、工友益站建成投用。评选荣誉市民“琼花奖”33名。新增“中国好人”2名。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有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部署要求,全面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做好省、苏州市安全生产巡查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启动对花桥、周庄、锦溪安全生产巡查。市政府常务会议、安委会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21次。推行安环领域企业“负面清单”和重点企业“正面清单”制度。城市安全管控指挥中心启动建设。创新开展“红蓝军”对抗演练60场。完成“三级挂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142处。全面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淘汰退出化工企业9家、异地搬迁3家。提高精细材料产业园建设、管理和安全标准,启用园区信息化监管平台。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安环消防领域专项严打整治行动,推出专题战报33期,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场所)73.6万家,整治隐患78万处,立案处罚6988起。持续推进“331”专项行动,全面推行群租房标准化管理,火灾起数下降27.3%。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创建“无黑城市”。创新实施综治、警务“双网融合”。建成公安检查站和智能卡口20个。启动“校园哨兵”智慧安防工程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技防升级改造150个。违法犯罪警情下降11.4%。健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145件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

  一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从严治政进一步加强。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强化“一岗双责”,政府系统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十带头”实践活动。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区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周市镇通过省级经济发达镇改革评估验收。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化管理,建立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宪法广场落成启用。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1件、政协提案206件。廉洁从政进一步加强。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基层减负年”各项要求,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完成评价资金45亿元。开展审计项目22项,促进增收节支2.9亿元。规范化建设166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此同时,档案、科普、民族宗教、供销、妇女儿童、社会科学、红十字、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都取得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形势下,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任老领导、老同志艰苦创业、薪火相传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克难攻坚、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驻昆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昆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有效投资增长乏力,经济抗风险能力有待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难;高质量发展动能还不够强劲,科创载体建设亟需加快;城市功能品质跟不上科创之城建设要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文化、体育惠民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公职人员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精神仍需增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当前,世界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不仅应看到前进中的困难,更应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全力建设一流城市、集聚一流人才、培育一流产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拼出高质量发展丰硕成果,以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姿态闯出现代化试点崭新天地,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根据中共昆山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突出高质量发展总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积极践行“四闯四责”,抢抓四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全面完成18项三年提升工程,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勇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试点走在前列的热血尖兵,奋力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经济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左右,工业投资增长2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提高至3.7%左右,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8件,工业增加值率高于上年,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0%左右,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2020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经济体系现代化,加快打造人才科创新高地

  坚持项目为王。完成工业投资240亿元,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0%、5%。加快推进86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67亿元。推动宝能新能源整车、三一重机挖掘机研发制造、立讯镜像模组等产业链核心项目开工建设,丘钛高端摄像头等项目顺利投产,威马、卓建服饰等总部项目加快产出。充分用好精准招商目录图谱,瞄准世界500强、重点央企、总部机构等优质资源,精心办好50场投资促进活动,引进注册资本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0个以上、超亿元内资项目40个以上。举办首届侨商大会。更加突出服务一线、一线服务,深入实施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全面落实“项目专员制”,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融资、审批等难题。大力开展招商护商政府专员“215”行动,实现1000家重点企业“点对点”挂钩服务,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做强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做深做透存量文章,持续加大产业建链、强链、补链、稳链、护链力度,同时超前谋划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四大高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提升工程,完成技改投资160亿元。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60家、省级以上智能示范车间(工厂)12家。创建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加速推广5G技术与产业应用,推动设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长三角5G创新中心。强化“亩产论英雄”理念,用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平台评价结果,落实差别化激励约束政策。编制20个工业集中区整体规划和改造方案。扎实推进老旧工业小区改造升级。细化落实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25条措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培养“昆玉计划”,新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50家。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企业超90家。鼓励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展览展示等业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至55%左右。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认真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促进实体经济减负增效。

  突出创新驱动。深化人才科创“631”计划,加快“一廊一园一港”建设,新启用科创承载空间超150万平方米,引育人才科创项目超700个。用好科创产业用地政策,打造鑫欣科创等4个功能复合型科创街区样板。加快建设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力争列入国家首批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扩大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影响力,新增院士项目2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1200个,力争攻克“卡脖子”技术100项。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10家。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小升高”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750家。强化工研院核心平台作用,高水平引聚和组织创新资源。发挥“科技镇长团”专业优势,着力在校企合作、招才引智、科技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持续实施“双创”、产业、高技能三大人才计划,做好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高层次人才服务。新增国家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名、市级以上“双创”人才170名。引育头雁人才及团队3个、高技能人才1万名以上。人才保有量超45万人,人才贡献率达52%。高水准运营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积极运作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更好发挥“金融超市”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100亿元。加快龙腾光电、锐芯微电子等企业科创板上市步伐。新增上市企业6家。

  (二)推进开放发展现代化,加快打造区域合作新高地

  不断加大双向开放力度。积极应对国际经贸新变化,用好“双层挂钩”机制,狠抓专项举措落地见效,大力推广“应对六法”,全力服务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项目。完成实际利用外资7.8亿美元。培育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4家。推进综保区“五大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发展保税物流、保税研发、跨境电商等业态,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范围,完成开票超30亿元。争取设立花桥海关保税监管场所。精心做好第三届进博会参展组织工作。推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强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快“一带一路”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科创孵化器等载体建设,转化科技成果20项以上。推动江苏昆山(埃塞)产业园加快建设。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强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动,深化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合作机制。主动承接上海“五大中心”建设溢出效应,精准对接15类上海高端资源要素。高水平运营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与上海张江国家实验室共建长三角重大科技研发合作共享平台。大力推广沪昆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推动交通银行设立信用卡分中心。完善同城化交通网络,开工建设外青松公路改造工程,加快曙光路对接复兴路等省界“断头路”项目建设,优化提升毗邻公交客运体系。发挥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作用,推进高频服务事项跨区域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一地认证、全网通办、异地可办”。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领域合作,共建沪昆高品质生活圈。

  大力拓展昆台发展空间。项目化落实前七次部省际联席会议议定事项。推动昆山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争取昆山试验区条例正式出台。力争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加快设立两岸消费金融公司等法人金融机构。开展线上审核跨境人民币结算电子单证业务。大力推进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建设,促进淮昆台资经济协同发展。积极回应台胞台企实际需求和普遍关切,深入实施“68条惠及台胞措施”和20条新政,进一步丰富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内涵,营造更加优越便利的投资、生活环境。建立健全台胞台企双月沙龙制度。建设昆山台青育成中心,扩大台湾大学生实习规模,提供实习岗位1000个以上。加强与台湾电电公会深度合作,实施新一轮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合作专案。

  (三)推进城市发展现代化,加快打造城乡融合新高地

  统筹规划建设。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推进“多规合一”。集中资源推动“五区一线”城市客厅建设。完成轨交S1线车站施工60%、盾构区间施工20%,深化沿线城市设计。全力推进苏昆中环对接、朝阳路(老城区和开发区段)改造、白马泾路南延、景王路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343省道(昆山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加快“七横四纵”生态绿廊和庙泾河中央水廊建设。建成“口袋公园”24个。新增绿化面积390万平方米。闲置用地覆绿面积120万平方米。全面推动新开工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完成房屋征迁33万平方米。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D级危房治理。试点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推动中华园街区、里厍二村创建省级宜居示范街区、住区。

  深化精细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管理办事处治理能力和服务供给水平。持续推进“美丽昆山”建设,完成整治项目400项以上。拆除违法建设500万平方米,深入整治违法广告、“破墙开店”等问题。严格落实管线标识、隔离设施、桥下空间管理等标准规范。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实现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四分类”,“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覆盖率达6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100%。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新建、改建标准化厕所518座。高标准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0个。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107座,亮化93座。完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规划布局,加强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治理。推进停车便利化工程,规范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打造智能监管路段22条。

  紧抓乡村振兴。高质量完成省委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农田集中连片及闲置地整治。实施轮作休耕3.5万亩。新增苏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800亩。开展养殖池塘生产环境提升行动。扩大“昆味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积极发展民宿经济、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实现休闲观光农业营业收入9.5亿元。强化“红黑榜”结果应用,试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积分管理。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康居特色村建设方阵,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24个、康居特色村1个。推进23项被撤并地区综合提升项目。扎实做好农房建设管理。试点实施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缴欠租专项行动。深化新型合作农场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改革试点。完成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任务。

  (四)推进文化发展现代化,加快打造文明风尚新高地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大志愿者服务项目孵化、团队培育和活动组织支持力度,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超15%、活跃度超80%。积极开展“市民文明十二条”2.0版文明实践项目、“公共文明行动日”等活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化“家在昆山·文明有我”特色品牌建设,加强新市民服务管理。支持慈善和红十字事业繁荣发展,运营好“瑾晖”基金。全力做好对标落实、第三方测评等工作,社会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达93分以上,确保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弘扬城市优秀文化。高质量办好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群众获得感。推动当代昆剧院高效、规范、优质运行,引进经典优秀剧目15个。编创昆剧《浣纱记》《描朱记》。学习传承经典折子戏20个。支持小梅花戏曲团、小昆班建设。实施“昆曲+”工程,加快戏曲百戏博物馆、百戏林公园、正仪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深入挖掘先贤思想文化价值,丰富“顾炎武日”纪念活动形式和内容。稳妥实施中山堂等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办好第二届非遗展示展演、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传媒大厦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攀新高“百日行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4000场。全力筹办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加快建设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馆。全面优化足球俱乐部运营管理,深化“你我共昆山”足球文化建设。精心办好国际男篮锦标赛、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赛等活动。深入推进“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完善“家门口”的文体场馆设施。有序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健全旅游度假区体制机制,强化旅游资源要素统筹整合,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和文旅产业。

  (五)推进绿色安全现代化,加快打造美丽宜居新高地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战役,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确保“4+1”环境问题全部销号。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鼓励淘汰高排放机动车。加快吴淞江流域综合整治。启动建设工业废水处理厂3座。推进5座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新建、改建污水管网30公里,切实提高雨污水管网截污率和养护水平。拆除河湖违法圈圩和违法建设15.5万平方米。建成美丽生态河湖30条。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河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以上。大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扎实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采样调查。加强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稳步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国务院专项整治督导和省、苏州市巡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强化安全发展理念,高标准编制城市安全发展规划。推进安委办实体化运行,有效发挥17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作用。拓展安全生产巡查覆盖面。建成启用城市安全管控指挥中心,构建人防与技防高效结合的现代化监管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化工、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27个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力度,确保隐患见底、措施到底、整治彻底。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精细材料产业园。深化“331”专项行动,“三合一”和出租房两类场所合规化改造验收率达95%以上。开展“红蓝军”对抗演练40场,进一步提高实战化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完成应急预案修编。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

  持续压紧监管服务责任链。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完成“三优三保”拆旧复垦4000亩,实现低效用地再利用1万亩。制定工业区产业准入目录,健全工业厂房出租长效管理机制。引导退出低端低效产能企业255家。完成“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加强企业“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推广应用“走航监测”“动力监测”。深入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区镇环保执法检查员队伍建设。健全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依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服务意识、精准施策,帮助企业制定安全环保问题解决方案。

  (六)推进社会发展现代化,加快打造美好生活新高地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开展技能培训4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办好第五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深化全国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创建。深入开展困难家庭“一户一档一策”精准帮扶,落实社会救助、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等兜底措施。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和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做好“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规划建设3家高标准生猪养殖场,新增产能6万头以上。建成保障房460套。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新增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12万人。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入推进南北挂钩合作和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39个。招聘教师1000名以上。着力解决新市民子女入学难问题。全力推进昆山杜克大学二期建设,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开工建设周市高中。推进巴城高中、千灯高中规划建设。稳步提高普通高中和高考“双一流”高校录取率。完成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一期新建工程。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持续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建立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机制。实现东部医疗中心建筑结构封顶、西部医疗中心主体竣工、公共卫生中心全面完工。推动市妇幼保健院更高质量运营。引进顶尖临床医学专家团队5个。启用分级诊疗信息平台。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超65%。困难群体基本医保覆盖率达100%。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报销制度。规划建设阳澄湖康养院。新建、续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10家以上。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建“无黑城市”。深化综治、警务“双网融合”,将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融入网格化管理,实行“网格员+物管员”双员配置,建立网格队伍协同巡查制度。大力实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精准治理。完善中心城区动态巡防机制。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技防升级改造,加密人像、车辆识别感知网络。推动295个校区“校园哨兵”智慧安防工程建设。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启动社工人才队伍三年轮训计划,实现村(社区)全科社工服务全覆盖。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三、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将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以更高的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扛起探路重任、优化制度供给,勇于挑战极限、展现尖兵作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推动思想再解放,始终保持奋斗激情。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解决“理解不深入、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的问题,坚持以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工作、接续奋斗。与时俱进弘扬“昆山之路”精神,坚持不等不靠、敢闯敢试,走出“舒适区”,敢涉“深水区”,勇闯“无人区”,创造更多第一和唯一。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积极运用“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三项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着力在有效投入、创新发展、产业招商等重点领域攻坚突破,加快形成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为担当作为者保驾护航的制度体系和浓厚氛围。

  (二)推动法治再强化,全面提高履职水平。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和制度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积极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满意度达90%以上。进一步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化管理,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完善“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动执法”机制,加快提高一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认真落实协商民主有关规定,完善重大事项报告、通报制度,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三)推动改革再发力,精心营造一流环境。强化“用户思维、客户体验”,持续深化“1330”“证照分离”等“放管服”改革成果,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升级版。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率98%以上。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创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推进经济发达镇改革,复制推广“1+4”基层治理改革经验。加强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深化国资国企体制改革,推动国企深度参与人才科创、城乡建设、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和示范样板。

  (四)推动作风再改进,着力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各类检查、文件、会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等制度,加强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公共资金审计监督。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推动“评审联动”向基层延伸,实现村(社区)评审全覆盖。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各位代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昆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必胜信心,发扬斗争精神,践行“四闯四责”,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而不懈奋斗!

《(江苏省)2020年昆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江苏省)2020年昆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