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事迹材料 > 内容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感悟5篇汇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3 17:57:03     阅读: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感悟5篇 ! 【篇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农村工作一向是我党工作的重点,今年年初发布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条例》的出台的对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的第70个年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条例》对党的农村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是新时代党的农村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贯彻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时代使命的重要指南,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加强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条例明确了农村工作应该如何做,让基层党组织有了主心骨。党员干部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是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
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因此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宝贵传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集中精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让乡村振兴的载体更新、平台更宽、抓手更牢,与乡村更近、与群众更亲,才能凝聚起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始终沿着乡村振兴道路阔步前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篇二】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创建“务实、高效、廉洁”的基层组织。着重做到四个转变一是由强制型向说服型转变,尤其是在村级社会事业推进中,与村民沟通、协调方面,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二是由盲从型向规范型转变。依法行政是新时期对基层干部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三是由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四是由封闭型向公开型转变。只有树立公正廉明的形象,才有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才能更好地与群众打成一片,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农村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做好农村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紧跟党走,落实好党在农村的政策,一定能把群众的事办好,把农村的事办好,我们绣衣村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三】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集中精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服务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更好服务群众,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大处说,就是要立足国情民情;
从小处说,就是要着眼乡情村情。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我们应该坚守岗位,结合村情民情,配合村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致富产业,宣传“以村为家”的理念,让群众自觉爱护环境,爱护集体。只要群众思想进步了,生活富裕了,乡村振兴战略也就逐步实现了。

【篇四】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会议指出,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是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优良传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确保新时代农村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发展的速度决定了工作强度,农村变革的深度凸显了工作难度。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当今时代,无论是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还是社会管理、群众工作,节奏快、强度大、难度高,风险频。

从客观上说,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情况复杂,矛盾交织,许多问题不可回避。一方面,随着改革发展,出现不少新矛盾,如征地拆迁、资源开发、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企业改制等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变革,群众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不断增多,带来不少新情况,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教育公平、依法行政等方面的问题。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从根本上说,这些都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逐步解决。对广大乡村干部来说,应体察具有时代特征的变化,把握社会发展阶段性特点,了解群众的情绪和期待,这样才能积极面对现实,主动适应变化,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开展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基层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反映,也是在破解难题(中等收入陷阱、贫困陷阱、塔西佗陷阱等)中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对形势变化的认识越自觉,工作越适应,就越能把握主动权。

从主观上说,基层干部也要增强危机意识,提高自身素质。能不能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和谐,保持稳定;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消除隔阂,凝聚共识;
能不能在复杂环境下,抵得住各种诱惑,为政清廉。这些都取决于乡镇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方法上、理政本领上是不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一方面,乡镇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在老百姓眼里都应是表率;
无论从事哪方面工作,都要有一份责任担当;
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基层干部的工作更多地体现在为民众服务、为百姓办事上,体现在调处关系、解决问题上。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远远不够了,必须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本领,自觉用新理念、新思维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当辛苦。这是一种新提法,也是一种新转型,的确,这几年乡镇工作不好做,虽然有时努力了、辛苦了,还会有来自群众的不满和抱怨。有时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以说费尽了心血,但仍然得不到群众的满意,群众的理解,更谈不上认可,最心酸的是苦干了、付出了、流泪了、甚至流血了,而因为做的不完美得到的是上级批评和指责,甚至于受到党政纪处分,因此乡镇工作可以说:使命与压力共存,平凡与责任共有,成绩与失误交错,快乐与委屈交织,痛苦与无奈同在。尽管这样,我们作为一批受党培养多年的干部还必须坚定信念,担当其职,严守其责。我认为做好乡镇工作应该从四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走进基层——准确了解乡镇工作 一是基层工作很琐碎。

有人说,乡镇干部是“凤尾鸡头”,就上级而言,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就村级而言,是上面一根针,底下千条线,总之是柴米油盐醋,万事都缠身。但如今,是线越来越多,针眼越来越小,可以说一个“属地管理”什么事情都可以踢到乡镇,乡镇就像废品垃圾箱,什么都能放、什么都能装、什么都得存、什么都得要,我觉得乡镇工作就像盖着织成的纱布,满满的都是雾霾,工作无处藏身,躲也躲不过,逃也逃不了,还随时准备问责(比如环保问责)。

二是基层干部很普通。

与群众面对面,我们就是个官,就代表着党和政府,常常被放在显微镜下看。面对上级领导我们又是群众,但我们这个群众和真正的群众不同,特别是完成不好工作没有辩解的权利,只能像做错事的孩子尴尬在那里,不是点头就是低头,只能承认错误。因此基层干部夹在“两扇磨”中间,上面是政策,下面是群众,两面都得负责。一旦“两扇磨”转起来,既怕上面不满意,也怕下面不满意。

三是基层干部很重要。

习总书记在兰考与基层干部座谈时说:乡村处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在座的各位就是这个地基的钢筋,位置不高但责任很大。这就是对我们乡镇干部的定位,既然我们是大厦中的基石或者钢筋,大家就应该奋战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冲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站在服务群众的最前列。说的好听点是当“全能性医生”,说的不好听是“万金油”抹到哪里哪里行,同时还要学会和所谓的“赖人”打交道。(比如维稳工作:目前运用的机制是“属地管理”的原则,只看信访人的人数、次数、籍贯,不追问造成的原因,鞭子全打在乡镇干部身上,可以说,乡镇干部用80%的精力去维稳辖区内千分之一的上访人) 乡镇工作琐碎又辛苦,普通且重要。基层干部就是我们,我们都是普通人,做的都是平凡事。身为基层干部,能力或许有高低,但为民不能有差别。心中那份真挚的百姓情怀,需要我们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把为民、惠民视为天职。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追求。特别需要人们更客观的认识乡镇干部这一群体,而不是只拿着放大镜挑问题,举着望远镜看成绩。

第二方面:了解基层——认真对待乡镇困惑 一是检查多,考核多,轮番轰炸很难受。

基层干部最大的苦处是什么?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组织的调查中,“检查考核多”名列第一位,占受调查者的七成以上。名目繁多的考核,也常常让基层干部透不过气来。今年我签了20多个责任书,都有明确的规定,严格的要求,考核不合格,奖励经费落空,还要被问责。而且,考核项目中,招商引资、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等多个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一旦出现问题,取消乡镇主要党政领导、分管领导和责任人的奖励资格,严重的还要面临行政问责甚至免职处分。

二是政策法规常打架,基层落实常犯难。

乡镇党委、政府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群众最直接的纽带,中央和地方所有的政策法规都要通过乡镇党委、政府去贯彻落实。然而,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有些政策法规不统一,或者与实际脱节,或者相互矛盾,常常令乡镇干部在落实时无所适从,往往要办的事无力办成,想解决的问题无法解决。要让乡镇干部执行政策法规不走样、不变形,首先就要求政策法规的制定者熟悉和了解基层实情。制定的规则便于基层操作落实,不能与基层实际相脱节。当然,这也要求基层干部摸透上情下意,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操作模式。

三是责任大,权力小,两头受气不落好。

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都明确规定,乡镇政府是我国的基层国家行政机关和乡镇人大的执行机关,并赋予其“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等七项职能。但在实践中,水法、环保法、森林法、规划法、计划生育条例等一系列行政法规都把权力授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乡镇并没有行政执法权。

一腔热血,两眼涩泪,夜不能眠,食不甘味,是我们最大的心酸。乡镇干部责任很大,在执行中却没有相应授权,在面对具体工作时左右为难——如果严格守法,工作将无法开展,寸步难行;
如果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就难免会造成越权或违法。因此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赋予乡镇干部与其承担责任对等的相应权力,将一些必要的行政执法权授权或委托到乡镇,实现乡镇政府权、责、利相统一。最主要来自上级的理解、信任依然不够,存在着“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层层加码”的现象。乡镇干部长期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各类矛盾的风口浪尖,不能一出问题就打他们的板子,认为全是他们的责任。

第三方面:参与基层——争做“四员”乡镇干部 群众最盼的是致富,最想的是服务,抱怨最多的是干部工作作风不实;
如果只是闷头工作而不学习,上级的好政策也落实不好,就会出现‘天才的决策者,愚蠢的执行者’;
一定得让群众有话可以给政府讲,有事愿意给干部说,干部要能不厌其烦地听,真心实意地办,就必须当好“四员” 一是做全负荷运动员:发展、和谐、民生一把抓。

镇村两级干部身处基层,直接面对群众的利益和诉求。要富一方百姓,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带领群众致富;
要保一方和谐,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
要结合本地实际,公平公正地落实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等各项民生保障。

二是做全天候办事员:时时都是办公时间,处处都是办公地点。电话就是命令,通知就是工作,文件就是责任,任务就要担当;
做到不推不拖,全力以赴,马上就办。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线指挥员,“五加二”、“白加黑”是我们工作状况的最真实写照。白天事务追身,晚上也闲不着——到村民家里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常常需要晚上去,因为白天人在田地里干活或者外出办事,家中没有主事的。最难受的是有时晚上在睡梦中被电话惊醒,就必须出门,家人常常难以理解。

三是做全科型服务员:菩萨心、婆婆嘴、橡皮肚、毛驴腿。乡村干部就像家庭主妇,啥都得管,还要周全。面对的问题五花八门,各方面的政策都需要学习、了解,有头脑、有思路的人才能干好。现在乡镇干部没什么权力,想罚老百姓一分钱也不容易;
而且,干得再好也会得罪人。

四是做全能型裁判员:如今的乡村,群众维权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正在刚性化,即使有人蛮不讲理,你也得苦口婆心的安抚;
即使有人不尊重你,你也得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因此,乡镇干部除了要具备善于抓经济、抓民生、抓稳定等基本功,还要具备一些运用智慧有效处理各种矛盾的“特殊本领”。

执政一镇一村,不改变面貌不行,发展经济,没有硬办法不行,追求转型,蛮干也不行。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上不能推,下不能卸,因此我们必须站在风口浪尖,冲入中心地带,满负荷运动。

第四方面:融入基层——努力做好乡镇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很快,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基层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基层工作的形势、任务、对象都在变,我们也必须跟着时代变化。

一是拆掉“隔心墙”,感情上与群众零距离。

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交通方便了,干部离群众却远了;
通讯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却少了;
干部文化程度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却降低了;
干部下基层频繁了,基层工作的底气却不足了。

这说明现在早已不是你强势群众就买你账的时候了,关键是看你是不是有服务意识,是不是走群众路线,因此大家一定要当面交心容易消除隔阂,平等交流更容易增进感情。用微笑可以消解群众的火气,用耐心可以消除群众的怒气,用真诚可以融化群众的怨气,真心关爱群众,真正给群众办事,说话就有人听,干事就有人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是打造“升级版”,能力上与时代同进步。

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发展,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已成为乡镇干部的感叹和共识。我们熟悉的方面正在减少,不熟悉的方面正在增加。比如,劳动力外流造成的“空心村”问题、土地确权中的流转、征地拆迁中的矛盾等等,使得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因此,乡镇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规章意识,养成遇事找法的思维方式,这说明提升乡镇干部处理干群矛盾、依法办事的能力刻不容缓。

三是走好“贴心路”,工作上为百姓多解忧。

基层工作是靠脚底板来做的。在人们眼里,这些“脚底板干部”都是服务群众的“好手”,他们工作实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到了群众心里去。也正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事务中,他们得到了锤炼,长了真本事,练就了“真功夫”,也为个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云南省的“孟连事件”,就是由于小事不处理,办事不公平,不能深入基层酿成大祸的。当时的调查结果是,云南省孟连县原县委书记,一年内只下乡26次,且都是当天返回;
乡镇主要领导多住在县城,周一下乡,周五回家,这样怎么能做好群众工作?如果县乡干部作风深入务实一点,问题解决得早一点,许多矛盾就会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是拿出“真行动”,发展上为农民促增收。

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提高农民收入,所以,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必须掌握、了解所包村的主导产业,发挥一技之长,用科学的办法带领农民致富,提高农民收入。

“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堂堂正正履职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有些单位、有些部门,我们的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准和理论水平已经低于普通公民,靠这些干部来管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这样的地区和部门搞得好吗?所以,我认为这次培训很有必要,县委采取全封闭的形式,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没有的。希望你们抓住这次契机,树立学习的思维,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进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的核心是勤勤恳恳为民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大家都来自机关部门,缺乏对农村的认识,挂职以后一定要注重抓实践、接地气,在“抓、接”中寻求发展,在“抓、接”中创新方法,在“抓、接”中创造业绩。努力做三“变”干部,即:变“在上面指导”为“下基层服务”;
变“群众向上靠拢”为“领导向下结缘”;
变“群众向上反映合理诉求”为“干部下访掌握村情民意”。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的核心是扎扎实实工作是我们必须付出的行动。作为来乡镇挂职的干部,应该把机关好的作风带到乡镇,同时要有“小角色”思维,要有乐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要以“千辛万苦谋发展”、“千方百计奔小康”、“千锤百炼赢信任”的激情投入到基层一线、投入到“急、难、险、重”的矛盾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兢兢业业投入是我们的义务。在座的各位,要学会真干、实干、苦干、能干,努力把真干作为责任,把实干作为自觉,把苦干作为本分,把能干作为目标,达到干事有“想为”之境界,“敢为”之担当,“勤为”之作风,“善为”之能力。

新时期乡镇干部既要有为民的情怀,还得有实现情怀的能力,既要有勇于担当的信念,也要有善于担当的本领。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这道理、那道路、实干才是硬道理,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干一干,唯实干才能收获丰盈充实的人生,开创无限生机的未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信赖,努力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篇五】 不久前,《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正式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体现了对农村组织工作的高度重视,其意义在于:党中央立足长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对党不断进行自我修复的真实写照;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具有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印发,意义在于指导农村管理新路子,把道德和法制同实际管理相结合,及时遏制农村发展式微。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基,是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贯彻农村组织工作条例,更好地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堡垒,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当前,农村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管理上,有些村书记、主任素质不高,管理存在简单粗暴的问题;下派村官有的不深入农村的问题。更有甚者个别村书记、主任竟成了新的“黑恶势力”,利用手中的权力欺压老百姓。第二是经济上,城乡差距大。医疗保障、文化教育、经济收入、居住环境,乡村落后于城市。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民进城购房,导致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土地荒废增加,耕种积极性不高。有的村开展“新农村建设”,造成乡村别墅、农家乐建成不久就荒废的现象。有的村社发展新型农业,产品销售不好,造成积压严重现象。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困扰农村一系列问题。在决策方面,条例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要强化党的领导地位,肩负起党在农村的领导职责,凡农村的重大事项均要通过村党组织的集体研究,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在硬件建设上,尤其要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保证支部对农村各领域全覆盖;在班子队伍上,选好党组织书记,选派第一书记,进行县级备案,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在学习培训上,开展好农村党员教育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上,发挥党组织力量,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集体经济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凝聚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认真学习条例精神,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把农村基层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为下一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全面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感悟5篇汇编]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感悟5篇汇编] .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