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事迹材料 > 内容

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0:24     阅读:


  摘要: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明确的目标定位、灵活的课程体系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等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应注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改进培养方法,特别是要通过校企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途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美国高校
  作者简介:王爱军(1967-),男,河南温县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力学院,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1-0041-02
  
  美国的高等教育成果举世瞩目,不仅重视对学术精英的培养,而且也非常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以此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时期,人才培养存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问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要求。[2]本文结合美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美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的高等教育相当发达,高校总数超过6400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超过1740万。[3]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显示,在世界顶尖的前50所大学中,美国大学占了35所;约70%的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高校;美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所获专利的数量均占据了全球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半壁江山。
  美国院校的学制分二年和四年两种:二年制的院校多为技术专科学校和社区学院,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类似于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四年制的学校主要为文理学院、独立专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代表着美国科研和教学最高水平。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对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教、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追求学校、学科、专业及培养人才的个性,寻求与其他学校的差异,努力打造自身的社会品牌形象。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美国许多高校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源。美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如下特点。
  1.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定位、层次不同的大学没有社会地位的高下之分,在每个定位层次的大学中,都有一批办得非常好的大学。学校的定位通常不会改变,社区院校不会升格为州立学院,州立学院也不会被其他综合大学合并。在不同学校之间形成了分工明确、竞争有序、合作共赢的高等教育体系。
  2.完善的课程体系
  近年来,美国许多高校超越了“通才”与“专才”教育之争,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基本内容建立课程体系。实行选课制,主要有100%自由选修制、选修与必修各占50%制、主修与辅修制和分组制等。美国选课制度鼓励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才能以及与将来就业或升学联系紧密的专业和课程,这种选课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也有利于其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社会化发展。
  3.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不但注重知识结论的本身,更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教师经常采用事先布置、提问置疑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起着提示和引导作用。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种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学生必须发挥创造性思维,充分表现自己,才能取得好成绩。
  4.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美国高校还十分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把实践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的形式之一是产学研相结合,如斯坦福等大学鼓励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进入企业或公司参加实践,让他们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形式之二是服务学习,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专业课程或与项目相关的学校或社区服务,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取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二、我国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人才大体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学术型人才主要承担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任务,更强调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研究素质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承担将发现、发明转化为实际生产和应用的任务,更强调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后者又包括三类: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一般认为,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型、工程型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工程型、技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
  地方性本科院校多为教学型大学,主要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由于受传统“重学轻术”思想的影响,对学术化、研究型的价值追求在近几年的高校规模扩张中愈演愈烈,专科要升本,本科则希望增设更多的博士点、硕士点,教学型向研究型靠近。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从事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趋势使得人才培养同质化,特色不鲜明。从人才质量的现状看,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方面远不如一流高水平大学的毕业生,而其实践动手能力又比不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究其原因,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准确是首要原因。
  2.厚基础宽口径和专门化人才培养的矛盾问题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的才意见》提出要“淡化专业,拓宽口径,加强基础,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大都希望招聘到的大学生是能够“快速上手”的专门化人才。这种被大力提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要求之间产生脱节,学校的教育模式与企业的经营理念之间形成冲突,导致了宽口径人才培养与专门化人才需求的矛盾。
  3.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教育投入不足导致的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校人数逐年增加。1999年扩招前的在校生人数为600多万,毛入学率为9.8%,到2009年,高校在学人数达到2979万,为扩招前的五倍,稳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也相应地增至24.2%,高校每年输送的毕业生达到600多万。[4]然而高等教育投入虽然也有所增加,但相对于高等教育规模来说,其增加量明显不足。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导致了办学条件恶化,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4.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验课教学,二是实习环节。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设备,尤其是专业课实验设备明显不足,导致需要开出的实验开不出,并且演示型实验比例较大,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实习环节上,由于经费紧张,实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如本来一周的认识实习,实际执行时可能就是一天的参观,本来三周的运行实习,实际执行时也可能只安排一周。
  三、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钱国英等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解释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等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体系、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的定型化范式。”[5]培养体系指的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培养途径指的是教学方法,培养机制指的是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如果将培养目标理解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话,培养体系、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指的就是“怎样培养人”。

《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