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事迹材料 > 内容

牙舟陶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探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8 06:18:07     阅读:


  摘要:牙舟陶作为贵州多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多彩贵州旅游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历经六百年的沧桑洗礼,牙舟陶的发展曾辉煌一时,如今却逐渐衰落,如何在旅游中大力发展牙舟陶,将牙舟陶原有的风貌特色保持并传承下来,成为当下牙舟陶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试着从牙舟陶当前的生存现状来阐述在现代化发展中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牙舟陶;保护;传承
  牙舟陶作为贵州省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中陶器的优秀代表,在20世纪曾享誉一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牙舟陶从往日的辉煌逐渐走向了衰落,对于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损失,在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的今天,对牙舟陶进行及时的挖掘和保护传承研究,对于传承民族民间工艺,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发展,促进贵州旅游文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牙舟陶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牙舟陶的发展状况
  牙舟陶曾分布在今牙舟镇高寨、小寨、新寨、冗平和抵楼(长寨)等处,后来各处的生产渐渐衰落,仅剩冗平日趋发展,延续至今。辛亥革命前,牙舟陶就已经远销到东南亚国家。民国期间,牙舟制陶的农户达到了100多户,陶窑有48座,全是小作坊生产。解放后,牙舟陶得到了新的发展,1952年,建立了牙舟陶瓷合作社,将家庭生产转变了集体生产,合作社最初只有三十几人,1956年改为国营后,合作社人数增加到两百人,合作社成立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牙舟陶的发展,1992年牙舟陶瓷合作社彻底倒闭,以后,牙舟陶的发展开始没落下來。但牙舟陶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而是还原了家庭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制陶艺人们一边务农一边生产,直至今天。
  据调查,如今牙舟陶的生产,仅有冗平的张氏和钟氏两家人在进行生产,但张氏家族的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牙舟陶于2008年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家族的第八代制陶艺人张禄麒获得了省级工艺大师和省级传承人的称号,在牙舟镇幼儿园旧址建立了个人的制陶厂,张禄麒的兄弟张禄洪也在家后院建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家庭生产作坊,自此牙舟陶才逐渐恢复发展起来。
  (二)牙舟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需求以及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改变给牙舟陶的发展带了了巨大冲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民族民间文化很明显的受到了工业文明、商品文化以及外来文化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传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族民间工艺所受到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扶持力度不够,使得民族民间工艺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陷入窘迫的境况。自1986年牙舟陶厂倒闭至今,民族民间文化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牙舟陶未能幸免。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日用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牙舟陶还未来得及改变自己就被冲击得支离破碎,逐渐衰落下来,那些专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而制作的坛坛罐罐和孩子们玩耍的泥哨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2.决策的失误也是导致牙舟陶在发展中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解放后,牙舟陶的生产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将散布于各处的家庭小作坊聚集在一起成立了牙舟陶合作社,并采取了贷款、拨款、派人外出参观学习、请进师傅传授技术等措施进行扶持,促进了牙舟陶的发展。但由于主管部门的决策失误,不但没能促使牙舟陶在改革开放后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发展,从而错失发展机遇,反而使牙舟陶备受冲击,逐渐没落,主要表现在其盲目搬迁建新厂到新城。1982年,在平塘县开设了牙舟陶厂分厂,一方面由于材料不足,违背了牙舟陶“就地取材,就地生产”的原则,分厂的发展极为困难。另一方面,生产技术跟不上,盲目搬迁使得成本增加,不仅耗费了大量资金,还将老厂的一些设备搬到新厂,以致“水土不服”,最后在坚持了两年后新厂倒闭,老厂也因新厂的搬迁耗费了大量的财力而两败俱伤,在艰难的坚持了几年后也面临倒闭,自此牙舟陶逐渐的衰落下来。
  3.人才的缺失也是牙舟陶在其发展中存在的一大问题。牙舟陶的鼎盛时期,维持其发展的不仅有技艺精湛的民间制陶艺人,也有一批省城来的艺术家,这些人支撑着牙舟陶业的所需人才。改革开放以后,一些省城来的艺术家返回省城,技艺精湛的老艺人也因身体原因退休,支撑牙舟陶业的人才层出现了断裂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具有潜质的年轻人纷纷把精力放在被认为更有价值更有前途的其他行业领域上,牙舟陶的制陶人才出现严重空缺。自陶厂倒闭后,多数艺人纷纷转行,少数退休的小作坊艺人也仅有微薄的收入勉强糊口,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牙舟制陶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减弱。
  4.传承人层面断裂。从古至今,牙舟陶的传承方式大多都是父子传承和亲戚朋友间的传承,在社会主义初期也曾有过师徒间的传承,但在陶厂倒闭后,师徒间的传承方式便消逝。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其他高收益的就业领域的吸引下,年轻一代对牙舟陶的制作不感兴趣,均不愿学艺,纷纷外出务工,牙舟陶的制作后继乏人,使得父子传承和亲戚朋友间的传承也在渐渐的走向断裂。自陶厂倒闭后,牙舟制陶艺人的收入微薄,制陶业的地位已大不如从前,虽仍有小作坊在继续生产陶器,也只是维持着一种一边务农一边制陶或一边经商一边制陶的状态,已经没有了专门从事制陶业的家庭或以制陶业为主业的优势。另外,牙舟当地的学校教育与牙舟陶的制作不能很好的衔接,加上许多人对民族民间工艺文化的盲目自卑感,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更是加速了传承链的断裂。现在,在整个牙舟镇仅有张氏家族与几家钟姓小作坊仍在继续制作牙舟陶,在张氏家族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传承人是张氏家族的第七代传承人,如今已83高龄,已经退休不再制作,最小的传承人才26岁,是张氏家族中第九代传承人。
  5.陶文化逐渐走向消失。经过六百多年的风雨,牙舟陶在牙舟这个小镇发芽成长,伴随其产生的还有一套与陶工生活紧密相连的制陶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曾建立在传统制陶技艺与制陶文化上的的祭窑神仪式逐渐简化和消失,有许多人已经不再相信。另一方面,随着制陶而兴建的阶梯窑(柴窑)也由曾经的四十几座只留下了两座,阶梯窑是牙舟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反映了当地制陶艺人们的在建筑方面的技艺,而传统的祭窑神仪式与阶梯窑有着密切关系,但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冲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牙舟仅剩的两座阶梯窑和传统的祭窑文化也会逐渐消失。

《牙舟陶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牙舟陶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探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