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政策法规 > 内容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3 06:07:00     阅读:


  摘    要: 小学是教育体系中的起始阶段,也是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德育教育能提升学生思想品质,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对素质教育和课堂效果有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成为重点研究课题,可以从重要性、现存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与新时代背景相结合,深入研究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    德育教育    有效性
  小学是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德育教育能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情操、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引方向,发展成为合格的人才。另外,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缔造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民族、国家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无论是从小的生活环境,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都易让学生形成随心所欲的性格,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缺少明确的是非观念[1]。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持续加强德育教育,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一直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说在小学教育阶段,不仅要进行知识教育,还肩负着思想教育重任。另外,学校要明确德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提高小学生对思想道德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对自己要发展成为怎样的人有正确的认识,并一直努力奋斗。
  二、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专业性不足
  现如今一些学校教师的能力存在差异性,如果教师思想道德或教育水平不足,将很难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一点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山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教师能力不足,则难以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即使具备良好的教育规划,也难以有效落实,进而降低教育效果,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育方式太陈旧
  很多学校对德育重视不够,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降低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三)教育计划不完善
  尽管在小学教育中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等制订较为完善的教育计划,但是部分学校缺少完善的、系统化的德育教育计划,难以达到预期教育效果,有的学校仅在特殊节日进行德育教育,没有连续性的教育,难以形成体系,限制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2]。
  (四)深受网络的影响
  网络已成为使用率非常高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丰富教育形式,扩大教育范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小学生能从网络上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容易受到不好信息的影响,损害身心健康。
  三、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途径
  (一)打造专业的教育团队
  为了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效率,学校要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教师团队,首先,在人才筛选中制定较高的标准,慎重筛选,实施德育教育的教师除了具备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还要政治立场鲜明、道德觉悟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从校外聘请专业人才加入教育团队,为德育教育有效展开做好准备[3];其次,确保教师团队的稳定性,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要贯穿始终,拥有稳定的教育团队,保证德育教育稳步进行;最后,协调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进行职责划分,让不同教师负责不同领域,每个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更好地发挥才能,进而让整个教育团队在彼此的配合下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二)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人的行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要美化校园环境,做好校园卫生,保证校园干净、优美、整洁,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把它当成自己家一样爱护,进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学校可以成立监督小组,让学生之间监督管理,保护校园环境、纠正学生行为[4]。其次,通过细节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息,利用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把《弟子规》的内容、配图张贴在学校的走廊、宣传栏等,另外,学校还可以设计优秀教师、优秀班级、优秀学生的风采展示栏,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斥浓厚的文化气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自然而然会受到文化感染,逐渐提升自身思想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多学科与德育相融合
  德育教育不仅是单独的一门课程,与很多学科也有着关联性,要根据每个学科特点深挖教学内容中与德育相连的知识点,通过渗透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在实施过程中所有学科教师都要对德育教育有全面的认识,处理好德育和学科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这样学生能持续性地受到德育教育。特别在新课改不断深入过程中,教学观念要从“以人为本”出发,更加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学科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德育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两者联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5]。
  (四)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做人做事方面主要依靠模仿,因此在德育教育中不能仅关注课堂教育,还要发挥榜样力量,一方面教师要规范自身行为,严于律己,用自身较高的道德水平引导和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在学生中塑造典范,利用同伴力量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德育水平评价中,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还要鼓励其进行事迹演讲,成为所有学生学习的榜样,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严格规范自身行为。
  (五)在微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微课程是小学阶段经常组织的集体活动,每一位学生都会参与,在微课程上学生能自由发言,表述个人意见和建议,有效解决学习问题,所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能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提升。通常在微课程上教师是主导者,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另外,教师还可以围绕“德育”进行微课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六)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
  尽管小学教育工作的主场所是课堂,但是教育不能远离实际生活,否则会降低学生的接受程度,组织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的课外活动,利用集体活动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在活动组织上需要考虑小学生的特点,活动形式要灵活、内容要广泛,把相对枯燥的德育教育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向着健康方向发展[6]。比如,临近母亲节的时候,可以组织绘画比赛、书法比赛、歌唱比赛、手工创作比赛等,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让学生从母亲节感悟“孝道”,升华为对祖国母亲的爱,在培养学生孝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无疑是德育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德育教育,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和优秀品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综合素质。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将德育观念渗透到小学教育每个环节中,除了正面教育,还要利用渗透教育潜移默化地展开,并长期坚持下去,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让小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32):337-338.
  [2]许文渊.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6):164.
  [3]王勤义.浅谈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0):32-33.
  [4]黄继乐.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7(27):193.
  [5]黄小林.新时代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科学咨询,2017(47):82.
  [6]陈梅.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刍议[J].文理导航(下旬),2018(9):30.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探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