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政策法规 > 内容

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4:14     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结合国家、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简要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形势;任务
  作者简介:肖万里(1970-),男,河北廊坊人,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高等教育学;杨凯(1981-),男,湖南宜章人,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大学教学。(北京 102206)
  
  进入新世纪十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3%,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北京、上海等部分省市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我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正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高等学校今后的根本任务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质量、结构、特色和成效协调发展。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时期,行业特色型大学已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在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行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将有新的更大的作为。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龙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整体实力的重要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积极主动地围绕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需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是行业特色型大学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努力方向。
  一、行业特色型大学概述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指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前隶属于国务院某一部门,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优势的大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在借鉴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国家组建了一批特色型的大学。同时,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对大量专门技术人才的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中央政府各部门陆续兴办、重组了一批高等院校,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产、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建筑、交通、文化、艺术、体育、财经、政法等多个领域,它们与新中国工业、文化、社会体系的建立相伴而生,共同规划,同步建设,共同成长,基本形成了和国家工业发展布局相配套的、由各部门分工管理的、比较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了以中央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分别统筹管理、“条块结合”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这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相协调,符合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对于调动各部门、各地区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奠定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务院机构的多次调整,一批部委相继撤并,原部门管理的大学按照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市地方两级管理的模式进行了调整和划转。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改革行业管理的条块分割、专业过窄、重复设置、重复建设、包得过多、管得过死等问题。l993年以来,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原中央部委管理的500多所高校进行了调整和划转,逐步脱离了原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划归教育部或省级地方政府管理,基本形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行业特色型大学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有一批针对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高水平学科平台和人才队伍,能够及时地跟踪和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战略和技术问题;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实践、强调应用、注重服务的传统;学生知识能力结构贴近行业需求;与相应行业联系紧密,有很强的互动性。同时,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着办学定位不清、服务面向模糊、盲目贪大求全、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点少、人才聚集度不高或严重失衡、与原行业联系弱化等诸多困难。因此,如何加强自身的科学定位与内涵建设、加强与行业及区域紧密合作、实现大学的创新与发展是行业特色型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行业特色型大学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第一,在学校定位、发展目标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清晰,发展道路基本明确;第二,大部分行业特色型院校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已经从最初的注重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第三,多科性成为行业特色型院校发展的基本趋势。各院校都在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学科领域,构建新的交叉学科,努力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第四,虽然学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但所有的院校都在抢抓机遇,快速发展,行业特色型大学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二十世纪末和本世纪前十年的高等教育改革,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行业特色型大学在规模、结构、层次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专业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
  1.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国家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施,导致人才需求的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新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人才结构调整,人才结构的调整要求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作出相应调整。
  2.体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新阶段的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国,正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体现在高校排名、学校评估、学科排名、学科点评审、师资引进、招生录取、学生竞赛等各个方面,高校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招生速度的放缓,高等学校招生规模趋于稳定,行业特色型大学从最初的注重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重新审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从教育教学改革入手,走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培养质量高、办学效益好的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行业特色型大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3.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专业水平高低无疑昭示着教育质量的优劣,最优秀的大学可能存在水平一般的专业,而一般的大学也可能存在某一专业非常出色,若高校某个专业水平很低,势必会降低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只有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高整体办学实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使行业特色型高校更好地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行业特色型大学立足行业需求,拓宽学科专业面向,培养符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成为必然。
  三、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特色型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形成了立足本行业的优势学科专业体系。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十余年的高校扩招,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缺乏专业建设总体规划
  缺乏以学校整体定位为指导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总体规划,缺乏对专业布局的统筹考虑,缺乏对市场人才需求及变化规律的深入研究。体现新兴、交叉、综合为特点的学科专业发展缺乏力度,人才培养不能及时反映新兴专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紧贴市场、适应需求的专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服务的意识相对淡薄。

《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的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