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政策法规 > 内容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3 19:45:42     阅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透过“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视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位,以19篇访谈稿,76幅图片,真实再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和人生经历。我们学习这段历史,就是要从中汲取榜样力量和前行动力,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一心为民的情怀,实事求是的品质,改革创新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来到梁家河,一个不满16岁的孩子远离亲人和朋友,从生活条件优越的首都北京来到山大沟深、贫瘠穷苦的陕北农村,生活上、精神上、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1969年的梁家河,可以说是全国条件最差、生活最苦的贫困地区之一,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极其艰苦,所以才有了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之说。对于新来的知青们来说,首先面临的就是要过“四关”,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每一关都充满着艰辛,每一关都是严峻的考验,能不能在这里坚持下去、生活下去,都是举步维艰。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习近平总书记凭借坚强不屈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矢志不移的信念,与村民们同吃同住、上山劳动、下山干活,始终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也奠定了他以人民为本的治国理政理念。

二、知识改变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待了近7年之久,在这期间,陪他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他当年带去的一大箱子书和他后来四处寻借的书籍,我想他在梁家河插队期间,所有来自于身体和精神上的困惑、迷茫、无助、彷徨,他都在书里得到了慰藉。书是他的精神伴侣,也是他的精神寄托,只要有书,他就有勇气应对一切艰难困苦。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是一个必然规律,这一必然规律体现了“必然”与“偶然”的内在联系,机会是“偶然”,有准备是“必然”,有准备才有机会,没有准备就没有机会,既有准备又遇到了机会,成功也就成了“必然”。他酷爱读书,白天在劳动间隙抽空读书,晚上在窑洞里点着煤油灯读到深夜。

习主席读书,可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
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习主席后来回忆道:“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这种勤奋好学精神,贯彻习主席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主席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年青人在学校要心无旁骛,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军校学员要扎扎实实地练好“内功”,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毛主席用“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形象青年人:朝霞万丈、光芒四射的状态,是求知若渴、虚心若愚的汲取,是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奋进。习主席读书,一方面,看一本书时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同时寻找相关书籍作为佐证,从不同侧面了解分析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和观点,经过反复论证、消化吸收后归纳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读《共产党宣言》时,习主席找到著作的不同译本,分析其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各有侧重的翻译,在分析对比中真正学深悟透。我们只有像习主席那样分析对比地去读书,才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掌握知识间的关联,也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

对于革命军人来说,读书学习是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政治要求、一种精神追求,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军营里取得长足进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