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经验体会 > 内容

【杰出医生事迹材料六篇】 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8 12:28:57     阅读:

杰出医生事迹材料六篇 【篇一】 **,中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是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团长和发起人。2016年10月入选“2016**榜样”月榜样。2015年,有着多年从医经验的她深深地意识到,面对**每年上亿次的异地就医人数,仅靠专家加班加点坐诊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在中华志愿者协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沙龙上发出倡议,号召建立一支全国性的高水平、全学科医疗专家志愿服务队伍,义务为不发达地区培训基层医生和为患者送医下乡。

在她的影响和感召下,“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迅速成立并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服务基层次数最多的全国性医疗志愿服务社团,拥有900多位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著名专家志愿者。近两年来,她带领志愿团专家们在**、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等地开展医疗志愿服务活动近千次,为近万名基层患者提供义诊和健康指导,为近5000名县市医院、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开展疑难杂症会诊和诊疗培训等帮扶活动。

为了组织好志愿服务活动,她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之余,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奔忙于专家邀请、团队规章建立等团队管理工作,同时又不辞辛劳地奔走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在山西武乡,刚从国外参加完学术交流活动回国的她,没有时间倒时差,不顾困倦和疲劳,在半天时间里为120多位患者义诊。在建党95周年之际,志愿团专家们坐火车倒汽车,千里奔波,赶赴陕西白河县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代表首都人民感恩回馈南水北调水源地百姓。在黑龙江农业大县宝清,她突感不适,但咬牙坚持义诊,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在重阳节,她带领志愿团专家们前往密云鼓楼街道福利院,为孤寡老人送上健康温暖。在国际志愿者日,她带领志愿团专家前往河北固安,为**人迁居住户较多的新社区送去医疗公益的爱心温暖。

从京郊大地到秦岭南侧的南水北调水源地,从北大荒到巴蜀山区,都有她和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的专家们的身影。他们利用休息时间把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送到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的基层群众身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医疗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她的事迹多次被《**晚报》《凤凰资讯》《网易新闻》《中国青年志愿者网》《和讯网》等媒体报道、转载。她本人先后荣获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德技双馨人民好医生”、“**优秀中青年医师奖”、“**市三八红旗奖章”、民革**市委“博爱工程奖”等荣誉。

【篇二】 我的二十年医路历程,始于对医学的崇拜。在我眼中,医学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于是在填报志愿那年,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医学院。考入医学院后,我认真地学习每一门课程,成绩名列前茅,对医学的热爱也不断增温。

学医的过程是点滴积累的过程。从成长到成熟,从医学生成长为皮肤病专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医学实践中的慢慢积累。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再从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到**医院,我很努力,把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实,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医学研究者和医学教育者。

博士学习阶段,我的研究方向遗传性皮肤病和数字皮肤病学。2010年,我受邀赴美在梅奥诊所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数字皮肤病学”交流访问,之后在2013 年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学术组织——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数字化诊断学组”并任组长,并着手建立了安徽省远程皮肤病学平台——皮肤病云医院。2015年调动至**医院后,继续坚持梦想,注重现实,在这两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探索。特别是在遗传性皮肤病方面,积极开展了与英国和香港研究团队的合作,完成目前世界最大的多人群红斑狼疮GWAS-Meta分析,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Genetics发表原创性论文。目前为止,红斑狼疮所有已发现易感基因中超过一半来自于我的研究团队。

作为一个医生和医学研究者,回忆我的医路历程,毋庸置疑的是,医学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没有什么工作能够像医生这份职业一样给我带来快乐和成就感。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国家、社会和病人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回报,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无法用金钱和其他任何事物所能够替代的。

医学很多时候是无奈的,医生面对疾病也经常是无能为力的。尤其是很多遗传性皮肤病,几乎都是无法治愈的,只能缓解症状,那么在专业和技术之外,我们还有一件最好的武器,那就是发自于心的语言沟通,它能够弥补治疗的短板。虽然我们身处的环境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工作在一个恶劣的医疗环境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一直注重和病人的沟通,这种沟通让我从病人那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信赖和鼓励。

医路历程上,我们应该不断用医学的手段来治疗疾病,也要以哲学的方法来探究疾病的奥秘,更要以慈善的光芒来弥补智慧的不足。

在我看来,这就是医路的正道。

崔勇,男,44岁,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现任**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主任、科研处处长。从事皮肤性病学医教研20年,主要研究领域为皮肤病遗传学研究和数字皮肤病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973项目课题1项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含2篇Nature Genetics)。担任2本国家规划教材副主编。曾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篇三】 理性、直接,说话简练干脆,这是**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采访中,**说的最多的,是“善心”这两个字。

医生要站在病人床边 山东医科大学毕业的**,是我国最早的几届七年制医科大学生之一。临近毕业的实习阶段,**协和医科大学到学校来招生,一个难得的机会摆在他面前。当时协和招生的条件严苛到让人望而却步,但**的条件却恰好符合。

就这样,**离开自己的母校,在协和医科大学继续学习两年,毕业后与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同年级的学生一起获得了博士学位。“在协和的这两年学生生活,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段时间。”**说。

一次,**和导师朱元珏教授出完门诊,在回来的路上,因为一个偶然的话题,朱老师感慨地对他说,医生学习要在病人床边学,在病人的床边遇到问题,看书,请教老师,看文献,然后再回到病人床边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医生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就像昨天一样。”曹斌说,短短几分钟的对话,在行医生涯中,他一直践行至今。

经历“非典”,决心开展呼吸系感染研究 2003年的非典,国人永不能忘。就是在那个时候,人们才对呼吸道传染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时,**是**协和医院第一批医疗组派遣成员。

在照顾SARS病人的过程中,**24小时随时观察病人情况。让他难过的是,他们照顾的是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即使尽了自己的全力,但最终患者还是走了。这件事情对于**的触动非常大,同时也给了他启发,让他认识到呼吸系感染研究的重要性。

当时,中国的科研对于像非典这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能力很弱。从2003年以后,国家下了很大的力气,投入人力、物力、研究基金等。那时**还是年轻的主治医师,有幸参加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并明确了自己的科研方向。

**认为,做科学研究并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队的支持和配合。开始接触呼吸系感染研究后,**有幸在**协和医院接受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又到**朝阳医院组建了一个新科室,叫做感染与临床微生物科,主要任务就是找到病原,尤其是呼吸系感染的病原体。

“一个小小的病菌培养检测,就能解决不少临床医师眼中的疑难杂症,这种成就感不亚于做了一台外科手术的收获。”**说到。

当医生首先要有善心 孩子抑或老人,对医生来说,都是特殊的治疗人群,也是最容易引发医患纠纷的群体。而**的患者恰好就是这两类人群,这也让**对医患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

前苏联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的《生存与命运》被**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在对这本小说的书评中,**对医患关系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医患关系简单说,就是患者有病痛,需要帮助;
医生有专业知识、有能力,可以为患者解除病痛。患者走进一家医院,因为他/她假定,这家医院拥有专业医学知识的医者能够解除他/她的病痛。患者对医者的这种要求是绝对的,没有商量余地的。就像战争的号角对战士的要求一样。孙思邈大夫说:对待患者“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看病时“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认为,患者家属对医生有情绪是正常的,但同时,他大胆地表示,医生必须明白,他不需要得到病人家属的理解,只要尽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就行了。在他看来,医生是一个需要献身和付出的职业,是圣徒。而要成为“圣徒”的前提,是要有一颗善心。

医生档案 **,男,44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精于各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在病毒性肺炎、肺部耐药病菌和真菌感染诊疗方面造诣精深。是“中国肺炎研究”共同创始人,主持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New Engl J Med发表论著3篇。曾获第十五届吴杨奖,第十四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篇四】 **,男,1961年4月出生于黑龙江,198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系后任职于**医院。1989年东渡日本求学,刻苦、勤奋、积极的精神不仅获得了日本大学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与尊敬,还是首次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学成归国后又先后到美国、台湾、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研修学习,将国外先进技术及理念带回国内并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分别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师协会的各相关子专业领域内担任主委、副主委或常委职务 在专注业务的同时,他还要掌控着全院的医疗效率、安全及改革,更好的提高医疗效益、降低风险是他在近期又要攻克的管理课题。

实干 责任 担当 由于我国血管外科起步晚,早期发展缓慢,**在归国后发现血管外科的临床诊疗工作与日本的差异巨大,但我国的血管疾病患者人群庞大,他就创造一切机会,从基础做起,积极开创了中日医院血管外科诊疗工作。

2001年10月,有位日本学者到**演示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治疗,辗转数家医疗单位,无人问津。**听到消息后,主动拜访专家,诚恳邀请其到**医院进行手术演示。由于患者少,他动员自己的亲属、朋友,甚至将自己的“微曲张静脉”贡献出来接受治疗,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以此为契机,**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激光治疗静脉曲张工作,相比于传统手术,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使得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我国的患者就诊时病情差异较大,单纯用激光治疗存在疗效不一的问题,不适合单一“批发”性治疗,遂又将射频、小切口剥脱、透光旋切、注射等不同的方式应用于临床。至今,已完成治疗患者8000余例。目前,**医院已经成为“全国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培训基地,并承担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学术培训,将微创治疗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推广至各市、区、县。

脑梗塞可以通过手术来预防!这个观念和方法是**在国外学习期间首次得到的,他怀着好奇与求知的心态逐步了解到了这个特殊的领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经过多次的循证医学支持,兴盛于19世纪90年代,原理较易理解:将颈部血管内的较大斑块及时切除,避免以后脱落导致的脑梗塞。但由于该手术涉及到颈部大血管、而且有术中发生脑梗塞以及术后脑出血的风险,对于习惯了“治已病”的国人来讲,不容易接受,尤其是存在术后偏瘫、死亡等风险时,所以在国内开展的极少。

面临每年逐增的脑梗塞发病率,并了解到美国每年的颈动脉手术量高达10万例次时,**觉得我们并不是不能很好的开展,而是要循序渐进、有步骤地进行,首先在媒体宣讲相关知识:这个领域的外科手术是预防性的,是在“治未病”,是防患于未然的,而且手术经过及疗效是可控的!在增强民众意识后,他仔细研究了整个手术过程,总结了手术细节:一:要求血管阻断的时间短,可以尽量降低脑缺血的时间;二:术中通过药物或机械手段增加脑灌注;三:加快血管吻合速度,但不能降低吻合质量。作为训练的手段,他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帮助做动物血管吻合,帮助血液透析患者行通路建设,使得自己的手术吻合技术日益精准。目前**已经是国内颈动脉狭窄治疗领域的知名大咖之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是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的高发,颈动脉并存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是其中的典型,由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增加以及我国科室建制的问题,能够同时开展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的机构寥寥无几。患者老李由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需要手术,但术前的检查中发现同时并存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担心术后出现严重脑梗塞,老李被劝出院,之后又因为反复的脑缺血发作就诊另一医院,在得知他存在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时,又是被劝出院的结局。面临类似的患者,**在熟练掌握两种技术的前提下,在美国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后,在国内尽早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与颈动脉狭窄的同期手术治疗,他的团队经过了系统的培训和长期的训练,目前已经可以常规的开展此类治疗了,**及其团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后,老李也于2014年1月27日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以及双侧颈动脉的血运重建手术,术后12天康复出院。在临床工作的基础上,**也申请到了科技部的课题支持,做了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同期手术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但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节省治疗费用,为在我国进一步推广技术操作做了大量的工作。

无私 无畏 无悔 在手术室,**总是最后一个走出来;在熄灯前,他总要到病房看望患者;在深夜,他是被叫到医院参加手术最多的医生。在清晨,他会是病房里到的最早的那个医生。感谢的话语发自肺腑,激动的热泪流满脸颊,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只要患者需要,**总是及时、毫无怨言地出现。

2003年SARS期间,医院ICU重症患者多,病情复杂,作为有着丰富临床重症患者抢救经验的**被临时调到该病区担任主任。患者多,工作量大,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他让年轻的医生、护士在污染区外工作,自己却待在污染区内;帮助其他医生接收患者,帮助护士整理药品,给患者做思想工作……连4周之后的倒班,都无法休息。就这样,持续了近3个月。**一直在病区内工作,直到最后一名患者康复出院。“刘主任胆真是一个好医生 !”;“**为了病人,真是不惜一切代价,心细、胆大,真是好样的!”这是患者、同事对**的衷心褒奖! 在此期间,**积极开展国家科委的“一氧化氮治疗重症SARS”课题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之后,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为了让外地的患者尽快治好病,节省点费用,**常年忘我地工作。平均每天10台手术,节假日几乎没有休息过,尽自己最大努力多做手术,满足患者需求。长期的老累,使他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多次在为患者手术时,自己出现心绞痛发作,吸几口氧气后又继续手术。刚做完静脉曲张手术,休息不到半小时,**又上了手术台。同事们都叫他“刘铁人”。可是,有谁知道,有多少次发高烧,他就自己悄悄地输液;有多少次深夜,他就累倒在手术床旁。

不论是在临床业务的刻苦钻研,还是在对患者的热忱关爱上;不论是对同事的无私帮助,还是对初级医师的技术传授上,**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职责。

2015年**教授正式担任了**医院医务处长一职,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惠民便民,如何有效提高医疗的执行力,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为患者提供最佳医疗服务…**教授为**医院提出了很多的改革举措。协调医患关系、医院各科室之间及全院医疗工作的协调、沟通、统筹等**都做的有声有色,这种行政身份对于**来说并不陌生,而是全院同仁对于**的信任,让**有了更高的使命感,为了医疗,为了患者,**正大胆无畏、无私无悔的阔步前行! 【篇五】 **医生 1959年10月毕业于昆明第二卫生学校,分配至思茅地区医院(现**市人民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在当时的思茅地区医院外科工作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外科医生,大家分管的是不同外科疾病患者,是名副其实的全外科医生,要会做各种外科手术,在这个新的起点,他勤奋努力,善于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本功。在遵照“六·二六”指示精神下放到景东县安乐公社卫生所开展医疗服务期间,当时条件极为艰苦,无医疗设施、没有电,他克服种种困难,情系百姓安危,靠着手电、马灯照明,开展了“胃大部切除、子宫切除”等手术。一位农村老大娘长了一个巨大的卵巢囊肿,行动非常不便,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医生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成功实施了手术切除,摘除的瘤子足有51斤,这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为了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诊疗水平,1976年12月至1978年2月**医生到**儿童医院外科进修学习,他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收获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思维,对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技巧上有了极大提高,学习归来,他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手术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开展各种外科手术,从一名普通医生逐渐锻炼成为外科的多面手,百姓口中的外科“一把刀”,担任了外科主任,随着外科的初级分科,又担任了大外科主任,他经历并见证了**市人民医院外科的发展历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为之奋斗一生。他带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被患者信赖、和谐的外科医疗团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开展科研工作,不断填补外科领域的空白,先后共获得13项市级科技成果奖,其中“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等3项技术获一等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4项技术获二等奖、“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等六项技术获得三等奖。撰写发表医学论文多篇,多次到省内外进行学术交流。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业精于勤,且乐于传授,把自己的心得、经验无私的与他人分享,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大家都尊称他为“李老师”。他对事业执着追求、医者的仁心厚德感染和激励着周围的人。如今,他的许多下属、学生成为了各学科带头人,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

**医生58年从医生涯,看似平凡,但点点滴滴折射出一名医者对患者无私奉献的厚德仁心,他有着医者的慧心巧手,更有着医者的良知厚德,在病房、在医生办公室常常能看到他与病人亲切交流的身影,有的病人因病多方辗转治疗无效,李医生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其诊治,为其解除了病痛。有的外地病人慕名找到家里请他看病,他也不厌其烦的认真接待,解惑答疑,安排诊治。一次,一位老年便秘患者多日未解大便,腹部胀痛难忍,药物治疗无效而又不能灌肠,他不嫌脏臭,戴上手套就为病人一点一点的掏出硬结的大便,为病人解除了痛苦,当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感叹着:就是连亲人也做不到这一点啊!患者和亲属表示深深的感激和敬意。**医生从医过程无数事情中的桩桩件件,赢得了一方百姓的口碑。**医生常常对年轻医生说:“我看病有两个原则,一是让病人明白病情,二是让病人尽量满意,医生不能随便打发病人,要对他们负责” 。他58年坚守外科临床一线,真正做到了视病人如亲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他对寻医问药的患者细致耐心,赢得了同行的尊敬,换来了病人的爱戴,他总是说“做医生,道德是最重要的,一颗真心实意为病人着想的心就是一剂良药”。他凡事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勤奋忙碌却又一丝不苟,用自己的责任感打动他人,用无私奉献赢得大家的尊重,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模范工作者、白求恩杯竞赛活动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称号,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医院表彰的“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1995年8月出席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第六次代表大会,曾任思茅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

退休至今 2001年退休至今,李医生不畏辛劳,接受返聘到外科特约门诊继续从事外科诊疗工作,至今,他的特约门诊,慕名而来的患者仍络绎不绝,对每一个前来就诊的病人认真细致、详细记录病史,指导用药治疗,他常常亲自动手为病人做治疗,比如:封闭治疗,对病人认识上有误区的治疗他耐心加以解释,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只要是他看的病人,他不惧担风险,亲自操作,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能不检查的项目, 决不给病人检查,能用便宜的国产药,就决不用昂贵的进口药,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他认为医德是最重要的,一颗真心实意为病人着想的心就是一剂良药。**医生用他精湛的技术、敬业的精神服务了不计其数的患者,赢得了患者的一致赞扬。“活到老,学到老”是李医生的真实写照,77岁高龄的他经常出入图书馆查阅医学资料,阅读各种中医药报刊,把从医学书籍、杂志学到的知识总结应用到临床,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处理一些常见病,运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新技术、新方法对门诊常见疾病进行治疗,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一名医者仁和德的最深刻内涵。

《【杰出医生事迹材料六篇】 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杰出医生事迹材料六篇】 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