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经验体会 > 内容

东南联合大学——抗战中的高等教育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8 06:19:52     阅读:


  内容提要 抗战中,我国高校重新布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租界沦陷,民国教育部将20多所专科以上学校合并为东南联合大学,辗转择址于金华、建阳。东南联大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大量东南地区各高校学生分赴内地就学;同时艰苦办学,为战时高等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 键 词 抗日战争 高等教育 东南联大
  作  者 房鑫亮,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上海:200062)
  
   抗战初期,由于大片国土沦丧,很多高校纷纷内迁,为适应战时体制,民国教育部对高校作了调整,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大、清华、南开联合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另有一些学校经历了短期的分分合合,如北平师大、北平大学和北洋工学院等合并为西北联合大学;大夏大学和复旦大学在迁徙中一度合并为第二联合大学。[1]上述学校,最终择址于大后方的昆明、贵州和相对安全的西安一带,为战时的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因而名垂青史。然而,拟由上海20多所专科以上学校组成、设立在抗战前线第三战区辖区内的国立东南联合大学(下称东南联大),尽管为战时的高等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却鲜为人知。
  
  东南联大的筹办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仅花了3个月就攻占全部华界地区。在日军包围之下的租界如同孤悬的小岛,因此被称为“孤岛”。
  由于日本一时还不敢公然对美英下手,因此,在孤岛这块弹丸之地上,麕集了大量难民和各式机构,仅大学就有30多所!①这些学校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办学,积极参加支援抗战的活动,有的同时还要筹划内迁。如暨南大学多次为前线将士募捐;上海美专则举办过“救济难童书画展览会”、“历代书画展览会”,以筹措建造孤儿教养院经费及伤兵医药费。[2]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孤岛上的气氛越来越恐怖,时任暨大文学院院长的郑振铎说,日伪甚至闯入大学捕人,还公然绑架教职员。[3]坚持民族气节的文化教育界人士频频遇难,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大美晚报》记者张似旭等均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刺杀。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日军进占上海租界,暨南大学、上海美专等高校纷纷关闭,以示决绝。为了避免学生失学,1942年1月,民国教育部决定将未在内地设立分校的上海专科以上学校全部合并,在浙江境内成立东南联大。东南联大筹备委员会的委员由并入各校校长、浙江省府相关部门主事者何炳松等16人担任②,暨大校长何炳松与王凤喈为正副主任,后因王氏辞职,由周宪文继任。
  何炳松受命以后,立即与各校接洽,密商有关事宜,上海美专、上海法学院、大同大学等校都决定内迁。在此前后,慑于日寇淫威,上海商学院院长裴复恒、诚明文学院院长王蕴章、中法工学院院长禇民谊及学界名流樊仲云、董修甲、张素民等纷纷落水。尽管随时有生命之虞,何炳松仍然不动声色地推进着东南联大的筹建。
  由于东南联大的多数筹委是大学校长,忙于学校的善后事宜,无法脱身到浙江筹备建校,所以民国教育部电令《东南日报》社社长胡健中和骆美奂先行设立东南联大筹备处。当年3月24日,筹备处在金华市酒坊巷金华中学内正式成立。
  4月初,何炳松抵达金华,在处理完暨大公务之后,立即赶往东南联大筹备处就职。为了全面推进校务,他多次召开有胡健中、骆美奂、许逢熙、许绍棣、阮毅成、李培恩及杨永清的代表盛振为等人参加的筹委会会议,决定废止筹备处,启用东南联大筹委会名称,并修订了组织规程。东南联大设文理法商4个学院及艺术、体育、纺织3个专修科;校部有设计委员会、秘书总务处、编训处、会计室等机构。聘请杜佐周、顾石君、谢海燕、倪贻德、沈仲俊等为东南联大设计委员,朱中虑为总务处长,娄子明为编训处长,方岳为会计室代理主任。
  会议决定了与打算内迁高校的联系方法、内撤路线等问题,并作了明确分工。决定杜佐周继续留驻上海与各校联络;派专人分赴临浦、诸暨、南润、禄渚4地设立交通站,以便沿途照顾内迁师生。会上,何炳松介绍了上海的情况:“上海租界上原尚有5个国立的专科以上学校,但最近的消息是已经有4个学校陆续的投降附逆,只有暨南大学的师生,坚贞不屈——至于各私立专科以上学校,大多数愿意来归,但因在敌军占领之下,不能公开联络。日后究能有多少师生到达,现在尚难预料。”[4]
  这段时间,兼两校校长的何炳松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筹建东南联大上。上海美专是最早决定、也是整体加入东南联大的学校。孤岛失陷后,代校长谢海燕等乔装内撤,顺利到达金华,“在文昌巷会见何炳松校长,受到热烈欢迎。我致电在重庆的上海美专校董钱新之、陈树人、顾树棠等先生,一致同意参加联合大学。”[5]稍后,上海法学院也撤到兰溪。何炳松闻讯后,即与该校联系加入东南联大之事,得到了积极回应,但因稍后日军发动浙赣战役,联系中断。后来,在该校法学院经济系主任孙怀仁带领下撤到安徽的部分学生加入了东南联大。③当时,已到金华的上海各高校学生达200多人,不少师生正在内迁途中,东南联大成立在望。
  东南联大还接纳了很多自发内迁的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解决了入学等困难。由于战时混乱,行程仓促,有的学生往往因证件不符等缘故在办理入学手续时遇到麻烦。如原上海女子大学一位学生回忆道,因校长吴志骞被暗杀,学校解散,她的学历证明转由三吴大学出具。当她带着三吴大学证明到东南联大招生处报到时,因与就读学校不符而被拒收。后来在何炳松的批准下,才得以入学。④东南联大帮助过不少转校的学生。根据战时规定,沦陷区的学生可以到内地相关大学借读。因此,上海交大、上海医学院等校一些不愿留在沦陷区的学生分赴内地院校就读,在途经金华时,都得到了东南联大的帮助。
  金华位于交通要道,显然不适合长久办学,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找安全的校址。在校务初定之后,何炳松即与胡健中、骆美奂、许逢熙、李培恩、盛振为、朱中虑等人专程前往浙赣边界的江山南乡石门村勘察东南联大校址。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极其优美,祠堂规模宏大,遂决定设校于此,并当即电请民国教育部核准,同时请当地人士协修校舍。此后,何炳松往江西上饶会见东南半壁江山的最高军事长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洽商支持办学之事。
  5月上旬,何炳松自上饶抵达福建建阳,对暨大校务作了详尽指示。不料,几天后就传来金华危急的消息。原来,此前美国空军少将杜立特率领16架B-25轰炸机轰炸了东京、大阪、名古屋、神户等地,计划返航途中在衢州机场降落加油;由于这是二战爆发以来本土首次遭袭,在日本引起极大震动,于是日军发起旨在摧毁衢州机场的浙赣战役,并迅速逼近金华、兰溪。
  
  艰难的迁徙
  
  因东南联大初创,必须亲临主持,何炳松马上离开建阳,兼程返回。17日晚回到金华时,东南联大师生200多人已在朱中虑带领下乘车撤往江山。原来,胡健中在浙赣战役发动的当天就得到消息,于是立即令东南联大内撤,当地政府也下达了强迫疏散令。次日,何炳松携眷属与谢海燕、倪贻德分乘两条民船,最后一批匆匆撤离。23日到达江山时,巧遇因接洽东南联大事宜而遭日伪缉捕,只身从上海脱险而来的杜佐周。在这里,何炳松接到顾祝同来电,建议将东南联大迁到闽赣边界。在与胡健中、杜佐周、谢海燕等人商量后,根据日军不断推进的新情况,决定撤往建阳,同时电告民国教育部。果然,不到一周的时间,衢州一带告急。
  5月底,在谢海燕等率领下,东南联大师生步行撤离江山。何炳松与娄子明则先乘便车前往浦城安排食宿,并借车辆运送行李。但直到次月上旬末,疲惫不堪的东南联大师生才越岭而来,陆续到达浦城,时横亘闽赣之间的仙霞岭上已经可以听见炮声。等行李运到浦城时,日军又有越岭南下之势。何炳松让谢海燕、倪贻德、杜佐周坐车先走,亲率师生们冒雨徒步往建阳,一路上,几乎无日不雨。

《东南联合大学——抗战中的高等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东南联合大学——抗战中的高等教育.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