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节日讲话 > 内容

协同创新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4 06:16:05     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内涵,分析高职院校现有人才培养环境。通过探讨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研究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结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汽修专业、电子专业与企业校企协同合作的开展,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研究,阐述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内涵,提出优化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249-02
  一、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内涵
  德国学者Haken于1971年最早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发表于《系统论》一书中。在2006年,英国学者Geuna和Nesta,认为:“大学通过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可以获得企业的经济支持、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以及从实践出发,来发现和探索新的研究领域以此获得更多的学术成果”[1]。国外教育目标和理念,处处体现出对人类创造力的重视与培养,比较注重人才的创新培养。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于1945年出版《创新性思维》一书,对创新性思维的过程进行深入细致地论述,开始了创新教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48年开设“创新性开放”课程,大学教育内容正式出现了“创新”[2]。上世纪70年代以后,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越来越重视创造性的研究,国家教育议程开始涉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教育目标中,美国、日本、德国都先后具体的提出培养创造性。
  “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给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同时也赋予高职教育以新的使命。新的方向,是指高职院校在科学技术关键领域,要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战略联盟,开展深度合作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显著与持续提升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新的使命,是指作为人才第一培养与科技生产力结合点优势的大学,发挥独特作用,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3]。
  我国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论述,是两千年前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的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新宣言》一文中宣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思想,是创造教育观点的提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研究创新人才,王通讯于1979年最早提到了创造型人才的相关内容,发表在《科学家成功的奥秘》一书中,很多学者之后称为创新型人才。2008年在《冲破创新人才培养壁垒——以创新评价体系引导创新人才的创生》一文中,张武升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并指出过于重视认知考试的现行教学评价体系,是“不能挑战和衡量出学生的创造潜力和水平”。因此,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制度应进行改革,增加创新能力的评价[4]。
  二、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同一个创新目标,多个独立主体通过知识、专业技能、技术等多因素的协作,最终形成成果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5]。实施协同创新策略,围绕市场就业岗位,制定教学课程模块,是解决人才培养存在难题的有效方法。协同创新对于高职院校,是要围绕市场岗位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等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直接对接,让校企合作等各种创新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提高办学质量,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从创新理论出发,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西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好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并提出一个好的策略,用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一方面,协同创新理论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及我国高职协同创新环境,有利于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发挥协作效用,培养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深层次的揭示了高职的社会职能和作用,为完善高职的社会职能、完善创新型国家理论有一定理论意义。
  三、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尝试
  为了实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指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创新育人模式,教育对象可以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可以是企业本身的员工。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入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安排课程学习,另外一部分时间安排在企业工作[6]。因此,教育对象在学习相应知识的同时,都可以从企业领取劳动所得。但是,作为一种新模式,需要校企合作双方专门制定相应的人事政策进行支持。
  首先,明确协同单位、工程师和教师等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以有效发挥协同创新的作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联合协同单位(合作企业)广州绿谷柴油机科技有限公司,以面向市场需求的项目开发、产品创新为载体,构建两个专业的教师、企业工程师为主体,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团队。企业方负责整理产品资料,提出市场应用需求,联合相关技术人员协同开发产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结合学院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实践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两个专业作为试点,企业广州绿谷柴油机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学徒”职业生涯规划;突破制约培养创新人才的瓶颈,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提高岗位能力与素质,优化课程模块与体系设置;构筑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外部创新主体合作。企业方提供相应的岗位需求,安排学徒参与部分岗位的工作,包括参与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安排企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学徒,有效发挥协同创新的作用。
  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
  1.课程设置:根据汽车维修、应用电子专业建设规划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进行整体课程体系改革尝试,并在实践中对其逐渐完善。每一门专业课的开设,都具有明确的实践应用对象和技能培训目标,对应相应的技能岗位。调动相关专业的教师参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指导,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落实课程负责教师,以人力保障加强课程建设。

《协同创新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协同创新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