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节日讲话 > 内容

研究生“双导师制”之探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09:03     阅读:


  摘要:近几年研究生的急剧扩招使传统的单导师制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双导师制”应运而生。介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内涵、现实意义和价值,以及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研究生双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1-0007-02
  导师制是一种强调师生之间“导学”关系的教育制度,它可以使导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他们的思想、学业,有利于因材施教。但是近些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使传统的单导师制的缺陷凸显,满负荷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使部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流于形式,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成为空谈。为了扭转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与培养质量严重脱节这一趋势,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1]
  一、“双导师制”的内涵
  “双导师制”是西方国家主要的导师指导制度。它最早应用于我国的本科教育,继而被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尝试应用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是指一名学生分别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即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指导来完成学业。“双导师制”一般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旨在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研究生的培养工作[2]。
  二、“双导师制”的价值和意义
  1“双导师制”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也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根本举措。在传统的单导师制中,导师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专业水平,提升发展空间,为他们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一培养模式的缺点是研究生以理论学习为主,缺少社会实践的参与,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因而不能满足国家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的需求。
  为了弥补单导师制的不足,我们必须应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双导师制”,甚至“多导师制”。在“双导师制”实施的过程中,校内外导师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努力指导学生完成学业。校内导师以授课为主,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而校外导师为学生提供检验知识的平台以弥补其理论学习上的不足,帮助提升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实践认知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事实证明,“双导师制”不仅可以改变从理论到理论的单一研究生培养模式,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同时得到提升,而且可以帮助研究生提前走进行业,用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结果,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提高,最终提升研究生的整体教育质量。
  2“双导师制”是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
  尽管研究生的持续扩招是高等教育本身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由此而引发的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例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尤其是热门高校、热门专业,出现了研究生招生人数过多而指导教师名额严重不足,或者由于经费不足而导致教育设施落后、短缺,实验仪器设备条件差,甚至图书资料匮乏等现象。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致使很多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沦为“本科后”教育,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精尖人才更是纸上谈兵[3]。
  既然师资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不能在短期内得到缓解,那么解决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的最佳方式就是让高校的研究生“走出去”,即通过实行“双导师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培养学生,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事实上,“双导师制”的实施不仅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充分利用校外先进的仪器、设备或配套的实验室等,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双导师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因此,它的实施不仅使优质的社会资源成为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而且能够改变陈旧的整齐划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等不同类型的高级人才。
  3“双导师制”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前提条件
  产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能够带来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不争的事实。但传统的单导师制无法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经常沟通交流的渠道,不能把校内外紧密联系起来,也不能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无法使“产学研结合”成为现实。而在“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中,校内与校外导师可以以联合培养学生为契机,使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获取各自所需的资源,互惠互利。例如,除了可以不断为企业输送高科技人才外,高校或科研机构还可以应企业要求,组织校内导师及其研究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或项目咨询,推动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企业除了给研究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还可以通过赠与或提供资金援助等方式给高校提供科研设备,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和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另外,高校也可以根据现实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学科专业,不断完善其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对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的多样性需求[4]。总之,“双导师制”可以促使产学研相结合,使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得到充分利用,并使多方共同发展、受益。
  三、“双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原则
  1制定择师标准,明确导师职责
  制定严格的导师选聘标准和明确导师职责是研究生“双导师制”顺利实施的基础。就校内导师而言,他们不仅要有相应的学历和职称,还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教学能力;除了负责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的选题和论文等基础性工作外,还要支持和协助与校外导师的沟通以及校外导师的引进工作,以确保“双导师制”的顺利进行。而校外导师要选择有学识、有经验、有业绩的成功人士。他们应该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在项目研究、课程和论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外,校外导师还应该帮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规划。总之,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导师,都应该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热爱教育、有资格和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他们应该不仅教学问,还教做人,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的导师才能胜任指导和培养学生这一神圣职责。

《研究生“双导师制”之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研究生“双导师制”之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