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节日讲话 > 内容

心理教育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5:02     阅读:


  摘要:心理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心理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教育专家的重视,同时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文章将从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概念,深入剖析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同异之处,详细阐述怎样运用心理教育来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及其中的策略与方法,最终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德育工作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心理教育;德育教育;实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1-117-03
  一、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1 心理教育与德育的联系。第一,心理教育和德育的对象具有同一性。虽然德育强调学生的社会属性,心理教育强调学生的自然属性,但两者是具有统一性的,并且是表现在同一个体(学生)身上的不同的两个侧面。林崇德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从这些标准中不难发现,德育和心理教育在对象上的一致性。德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虽然长期以来一直强调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發展,但从其本质意义上来说,德育不仅仅具有社会性功能,而且还具有个人性功能,即德育不仅促使社会发展和进步,而且还可以使个性充分地发展,学生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目前,德育的人文关怀价值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强调对于学生本身的关注,强调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促进个人的发展和完善,正在成为德育的新目标。第二,心理教育和德育的终极教育目标具有同一性。心理教育与德育两者针对的对象都是学生,其目的都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指向。两者的教育目标都包含部分相同的要素,如信仰、信念、理解、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并且这些要素所包含的主要意义也是一致的。同时,心理教育是大德育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发展个体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正处于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期间面临的诸如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人际关系交往、人格养成、青春期心理等人生问题,都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紧密的联系。而“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政治、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石。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心理教育的目标则是人的潜能被充分地发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些也正是德育所要完成的终极目标。第三,心理教育和德育所运用的手段方法具有同一性。一般而言,心理教育和德育在方法上的最大差异表现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例如,从表面上看两者的实施方法似乎很少有共同之处:德育主要采用说服灌输、示范、小组讨论、正面引导、角色扮演和实践锻炼等形式,具有公开性和群体性;心理教育则通常采取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以及宣泄、暗示、自由联想、角色互换等方法,具有个别性和保密性。但深人分析表明,差异的背后其实是有共同点的:德育中说服灌输法、正面引导与心理教育中的认知疗法运用原理上是一致的;实践锻炼法与行为治疗法在本质上也是具有同源性的;角色扮演法与角色互换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致的。另外,德育与心理教育在过程方法上也很相近,两者都是运用信息收集、分析、决策和信息反馈与调节等等。
  2 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区别。第一,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指向不同。心理教育是以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为理论基础,关注学生个体合理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应用性,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完善人格的塑造,提高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同时以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为目的,其教育核心问题则是学生个性发展,通过解决个性的心理问题,达到塑造完善性格和自我完善,并强调学生个人价值;而德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础,遵循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着重于提高学生对国家与社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并以塑造个人完善的道德品行为目标。德育的教育核心问题是人生观的问题,它的核心指向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解决个人的方向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发展,从而推动社会朝着和谐方向发展,更强调社会价值。第二,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内涵不同。心理教育包括“非智力因素即动机、学生智力发展的教育、情绪、兴趣和意志等心理品质的教育、社会适应性的教育、人际关系和谐的教育、健康人格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健康指导以及心理障碍的矫治”等内容。在通常情况下,心理教育更侧重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其功能也更多地体现在预防性和发展性上;而德育则更注重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具体来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体系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规范以及法制教育,这些方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相对而言,理想主义和人生观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精髓。第三,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工作原理和遵循的原则不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和心理治疗等方法是心理教育通常采用的一整套科学严密的教育形式。心理教育有系统完备的技术手段和测量指标,并以各种心理学流派为其理论依据。心理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团体辅导、个别会谈、自由讨论、角色转换、行为矫正等,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保密性是心理教育的核心原则,也是生命原则。心理教育的从业教师必须具备专业资质,懂得倾听、能够共情,秉承“价值中立”和“不做道德判断”等原则,帮助学生预防和疏泄负面情绪,澄清价值体系中的混乱点,促成学生自己达成合理的价值判定。而道德教育则更多地运用集体教育的方式,着重利用说服教育和正面灌输的方法,重模仿和外塑,具有公开性、广泛性和群众性等特点。德育工作者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和思想意识,往往要求旗帜鲜明,且更加强调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运用心理教育增强德育实效的可行性

《心理教育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心理教育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