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内容

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7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4-04-30 11:01:55     阅读:

在写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表现,一份实用的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下面是无忧文档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7篇

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篇1

最新整理《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见解。

一、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从而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可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最后,教师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二、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友善互助。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多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言,保证他们容入小组讨论中,同时,既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机会发挥潜能,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善于接受异质的组员,能够接受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组员在一起合作;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并积极思考;能对别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建议,能围绕发表意见同学的思路积极思考;乐于帮助其他,共同进步等。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合作伙伴要友善。学会赞美别人,对同学的精彩发要学会给予鼓励,在互相赞美和鼓励中激发自信心。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要以朋友式的关爱去帮助他们。要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相的关系。互助、互帮、团结、协作,共同提高,这也正是合作学习的本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加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挖掘学生合作的潜能。

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篇2

作为新课程教育理念载体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犹如阵阵春风飞遍了城乡课堂。这种以自律性、合作性与探究性为基本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改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小组教学是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我们从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改革入手,探索出一条与传统的封闭式校园教学、组班教学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从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看,仅靠传统的教育模式组织教学活动,不仅教学形式单调,缺乏活力,而且不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传统的组班教学,忽视了学习对象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开放教育的学员恰恰在这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而轻学,重群体学习而轻个性特点。建立各种类型的学习小组,灵活地组织小组教学,就是从开放教育学习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习对象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乃至于工作环境、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组织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活动,这也是因材施教教育理论在开放教育试点中的具体运用。

小组教学,除了适应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之外,也适应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知道,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教学,正适合他们的学习要求,既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又为他们集中宝贵的时间有效地学习创造了条件。

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从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移到在小组条件下,利用小组,以学生自主学习、个别学习为中心。个别化学习往往缺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缺少必要的学习氛围和情感交流,学习小组的活动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素质很有裨益。

二、小组教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一)小组教学的优点

小组教学就是指将2人或2人以上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以各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集体教学的某些不足,给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密切接触、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培养健全人格、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小组教学有它自身的优越性:

1、有利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培养鉴别能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有利于开展项目或作业活动,使学生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得到较充分发展。

3、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和原理,学生还能强化自己的学习。因此,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4、在小组内,学生之间较易进行不同经验和想法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心理压力相对减少,每个人发言和活动的机会相对增加,个人意见的交换变得十分容易,因此,可以相互确认、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形成团体性思考和创造,这无疑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5、教师能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并能及时给予适当指导。教师此时是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在心理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小组教学的缺点

当然了,小组教学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如教学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比较困难,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学习效果、教师的发言时机和时间长度不易控制,没有经验或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容易出现长篇大论的情况,而这对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利的、要使小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活动又不至变成无意义的闲谈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进度不容易控制等等。

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研究性学习还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

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集体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当今的科学研究大多都要组成课题或项目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或项目。

从人际交往和互动方式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表现为在教师统一调控下组内互动,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同学交流和沟通大多眼于认知范围之内。研究性学习,既要与组内同学交往,还要与同伴一起同其他人员交往,交流也不限于认知领域,还有情感、态度、技能的沟通。教师不再是交际的发动者、调控者,而是学生的伙伴和交往的对象,主要提供咨询和建议。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作为课堂教学技术"的小组合作的突破和拓展。

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篇3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有如下体会:

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老师发现,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

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篇4

小组合作学习以“导学案”为抓手,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下面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对一学年来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尝试谈一谈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一、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深入。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包括“依标独学”“围标合作”两环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二、要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三、我校在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改的成绩和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我校所有教学班级全部、全面推开。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教学班、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相当好。

2、“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给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过去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混乱局面基本上消失了。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向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地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

4、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了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二)存在的部分问题

1、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在部分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大,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对此,学校领导的看法是学生个别“动”不算“动”,全班“动”才是“动”,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2、新课标大力提倡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科教学之间不能有机的融合起来,没有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有时导致失去了学科味道。

3、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形成课堂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导学案应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时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教学“动”起来,“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而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更好地完成导学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形成高效课堂。

总之,教师用导学案有序导学,学生在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评价,共同打造高效课堂,是我校开展以“一标四环”为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状态。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讨,不断地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

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篇5

最近查阅了一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书籍,那我就随意写写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一些思考吧!

目前幼儿园课程中有关数学的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来自幼儿直接生活经验中的数学问题;也关注事物的可观察性特征,从而引导幼儿去学习可被符号化数学样式。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和计算不再重要,而只是反映了在动儿园课程中有关数学教育在观念形态上的一种变化。

个人认为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社交活动是紧密联系的。课室内社会交往活动的共同特征是幼儿一起分享方法或策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幼儿的答案都是对的,如果教师接收幼儿的回应而不与他们作进一步的交流,那么幼儿的教育就难以继续有意义地进行。相反,我们要通过以个人、小组或班级等不同形式的与教师的交互作用,让幼儿自己来决定和判断数学答案的正确与否。教师数学语言的使用提问有时可能会使幼儿陈述一个错误的概念,所以教师数学语言的准确拿捏表达要能够使幼儿随后调整自己的思考。有时候,即使教师提问的问题并没有导致幼儿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反应,但教师也能更好把握幼儿如何思考这些问题,这样就能准备进一步的问题或经验,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在任何情况下,提问和交互作用的气氛都要能激发幼儿去探讨数学问题的欲望,并能帮助他们确立信心,从而有进一步地去探究的动力。

而数学活动的实施可以是非正规的数学活动与教师计划和组织的正规的教学活动。这两者之间能否达到平衡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一个关键。当然,对于一个新手且渣渣水平的我目前是无法做到的(说起来总比做起来容易一万倍)。对于幼儿而言,数学概念的获得是困难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非正规的活动能使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经验,非正规的数学教育活动常常是通过幼儿在数学活动区对材料的操作;幼儿园与数学有关的环境的创设;在一日生活流程中渗透数学教育;室内、户外对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探究等等。对于正规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中与数学直接有关的学科或领域来进行;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或个体的指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中其他各学科或领域进行(如语言、健康、社会、音乐、美术、品德教育等等)——(也可以称为同课异构)。当然非正规的数学活动是显得特别重要,而这往往容易被新手老师忽略(例如我自己就会忽略),而恰恰是在这些非正规的数学活动中我们才可以为幼儿建立他们关于数学思维的前期经验,让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并愿意去自主探索数学的奥妙。因此我们可为幼儿自发的数学活动创设环境,特别是利用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让幼儿从中生成与自己发展水平相当的活动,从而获得数学经验,建构数学概念。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数学练习甚至训练的机会,让幼儿获得直接的和表征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对于正规的数学教育活动,我们往往会制定更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传统的认知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制定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提出的,这三个维度基本涵盖了幼儿个体的心理发展。从横向发展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每个活动中孩子都能获得这三方面并列方面发展。但我们往往很容易忽略了纵向学习角度,孩子往往会经历认知-体验-创造的过程,如果引导激发得好,还会有下一轮的创造-体验-认知或者体验-创造-认知。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这个顺序不是绝对的,个体学习状态是循环反复的,关键是在于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每个活动或者一段时间的活动都可以侧重某方面的发展,比如情绪、生活自理能力等,同时可以尽量融合兼顾其他方面发展。

最后希望本人可以本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精神,并采撷世间珍贵的毅力品质——继续走下去!

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篇6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认知的飞跃。

核心素养驱动的数学课程改革成为全球潮流,读了《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我对数学素养与数学项目学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中对比了各国课程标准及相关研究,从数学课程培养的人才观与数学观、数学活动理论等视角出发,以我国高中课程标准的素养框架为蓝本整合得出了立足数学核心素养的框架标准,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6个素养的基础上增添了数学交流、数学情感与问题提出3个数学素养成分,探讨、开发、实施有助于各个素养成分落实的数学项目学习活动。

书中明确指出项目学习是由问题驱动的学习探究活动,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针对问题创建项目、组织探究,最终创造出解决问题的产品。数学项目学习的发展伴随着丰富的教育学理论指导,包括杜威的”从做中学”;学习环境理论;活动理论;礼节性学习等。数学项目学习的内涵丰富多样,设计数学项目学习的要素有:设计挑战性问题(主题);考虑知识网络与素养要求;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交流反馈;创作有形产品;合理评价。数学项目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多重意义,其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同时,数学项目学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升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素养。数学项目中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能够锻炼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创造产品的过程则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直观想象等数学素养。

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感悟: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等,提升数学情感。

二、开展小组合作式的项目学习,鼓励学生使用数学语言与数学符号进行交流,同时丰富教学内容,渗透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与学习,促进学生的数学情感。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更多地体现过程性,尽可能实体化。

三、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中的数学,追本溯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关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项目式学习,教师设计反应或贴近学生真实经验的活动驱动性问题,借助真实情境,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时多样化的评价,如对产品是否达到活动目标进行判断(累积性评价),对学生数学素养、高级问题解决策略,合作交流技能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进行评价(态度-情感调查),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通过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和项目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和教师工作的特殊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思考,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篇7

//阅读完本文大约需要3分钟。您的关注与评论是对教研内参最大的支持。//

原标题:澧沅相约,共话国培——国培计划(2021)中西部项目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小学数学组)

时间是一辆永不停歇的列车。转眼间,为期2个月的国培已接近尾声,经过冬的孕育,春的生长,走进初夏的火热。这一路,有欢歌,有汗水,有疲惫,更有收获!

现代教学是在教师学习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教育部提出:国培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虽然疫情困扰着我们、制约着我们,但是在县国培办的精心组织下,数学组指导老师迅速投入到准备工作当中:制定学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时汇总分析,电话沟通交流,确定培训内容。3月初,2021国培正式启动。

在此,我将用2+2+3+4+4模式对数学组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两位特级引领

“双减”成为人们时下热议的话题。特级教师苟清泉校长以敏锐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从这一热词出发分享了《“双减”背景下如何让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落地》的专题讲座。从“双减”的本质、数学领域9个关键词、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全面阐释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还让老师们懂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整体效果。因此特级教师赵剑蓉老师带来了《读懂小学数学教材》的精彩讲座。她强调了解读教材的重要性,分析了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教材的情况,教老师们怎样读教材,并结合大量课例分享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

两位特级教师睿智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缜密的思维无不透露出大家的风范!

二、两次心灵洗涤

国培期间,数学组老师们走进特教,在对比中感受自身职业的幸福指数;走进红军长征路上的剑门小学,参观校园红色文化,在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前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三、三堂导师示范

培训中,吕秀君老师、何白菊老师和我分别为大家呈现三堂示范课。在这里,我借用垂泉小学尤一萍老师的感悟描述我们的课堂:

3月17日是这么久来最期待的一天。一节节精彩的课例,彰显了指导教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也凸显出她们对学生成长的期待。张老师的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数一数、拨一拨,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十进制”,通过比较生活中的数,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数感;何老师的课,设计独特,大到课程结构,小到素材准备,将数学教师严密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吕老师的课,为复习课打开了新天地,让人大开眼界,原来复习课也可以上得这样生动。

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为梯。

四、四所名校跟岗

印象香江、百年龙江、兰香剑实、雄关天立。走进每一所名校,不仅感受到浓郁的校园文化,也领略了多位教师的风采。在跟岗的路上,流淌着火焰般的热情,碰撞着独特的智慧,浇灌着成长的树苗。

五、四轮学员练兵

培训过程中,全体学员人人参与互动、主动听课、议课、磨课,在每一次聆听后,指导教师都会作出中肯的评价,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哪里又需要改进。各位老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带着空杯淘金的思想向同伴、向导师虚心学习,先后在小组内、班级内展示了微格课、成长课,在最后一轮的培训中,数学组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大比武活动,学员们积极将所学所思融入教学设计中,反复研究,打磨,精心准备,呈现出了14堂优质量的课堂。在竞赛活动上,我们似乎听到了学员们成长拔节的声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老师们一天一感悟、一期一总结。不仅如此,返校后还主动展示交流、汇报成果,积极将所学扎根于课堂,将所得付诸于实践。一堂好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坚持。今天在这里聚会,明天你们将变成一粒粒种子,洒落在剑阁教育的每一寸热土中。

因为国培,老师们才有缘跨越空间的距离与同行、专家们探讨、学习。国培的种子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两个月以来,感谢魏老师和罗老师一路细心陪同,感谢管理团队的辛勤付出,在推动教师培训的路上,我们将与各位领导,以及全县教师风雨兼程,携手走向剑阁教育美好的明天!

来源∣作者∣张莉(剑阁县龙江小学)

编审∣教研内参

声明∣本文章内容为教研内参提供的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小组研究的心得体会7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