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社会实践总结 > 内容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相关问题综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14:31     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经费投入迅速增加,高校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监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措施如下: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机制;转变观念,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高校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加强对校办产业连带责任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背景;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55-03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从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并依法登记为教育事业法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自此,我国高校财务风险问题逐渐产生并突现,这也成为我国学者逐渐展开高校财务风险研究的肇始。2007年3月19日,吉林大学成为全国首家自曝负债数额的高校,并在网上公开寻求解决方案。虽然该校也是目前唯一一所公布财务困难的高校,但全国高校集体陷入财务困难已成共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经费投入迅速增加,如何建立有效机制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形成之背景、问题及防范措施等做一有益探讨,望能为以上问题的解决增补一二。
  一、我国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背景
  财务风险最初是针对企业的理财活动提出的,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财务风险又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举债行为而给企业财务、股东相关权益或利润带来不确定性。[1]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营运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与狭义的财务风险相近。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校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高校财政管理等方面也实行与之相适应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不存在财务风险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高校财务制度也发生变革,财务风险问题随之产生。
  (一)教育财政体制的转变
  自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为应对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构建新的、规范而有效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在教育财政体制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1987年,国家开始推行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和回收制度。199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并轨”过渡后,开始实行收费制度。1998年,我国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从而确立了高校教育经费的多元投资体制,该体制同时还明确了财政经费的主体地位。
  以上的改革措施,使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在财政投资、经费筹措、教育成本承担及财政拨款方式几方面都实现了转变,这与“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灶吃饭”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分级负责的新财政体制相适应。
  (二)相关教育经费法规体系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当时形势与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出台了一批教育法规和具有教育法规性质的文件,如《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等等。这些法律文件适应了当时国情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新的经济建设浪潮,我国又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经费投入的法规,以期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改革。比较重要的有《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及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等。
  其中,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财务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当数《纲要》及其《实施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三种。《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首次做出关于教育经费的‘一个体制’、‘一个4%比例目标’和‘三个增长’的规定”,“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则明晰了我国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改变高校固有的筹资方式和资金构成。以上各法颁布为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三)高校财会制度的改革
  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没有建立学校的财务和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学校内部基本都实行“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不利于调动学校内部下属各单位的理财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高等学校内部进行了以“下放财权、提高活力”为重点的诸多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了预算管理,加入了收入、支出管理和资产与负债管理。
  在高校会计制度方面,虽然在1988年我国就制定了第一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但未能切实执行。到1998年,国家又发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该制度确立了新的高校会计核算模式、取消预算内外资金割裂核算和使用方法、确立新的会计要素、改革核算基础、改变记账方法、简化和统一了会计报表。2009年又发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与之前的《会计制度》又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四)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成就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做出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定,我国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到2002年已达到15%,2005年更增至21%。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由1998年的341万猛增至1 600万。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相关问题综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相关问题综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