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 内容

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优秀范文三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1-09-01 15:39:07     阅读:

  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优秀范文三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字面上的“小康”源自《诗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对幸福安康矢志不渝的追求,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乌托邦和理想国。20xx年11月15日,中华民族的向往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两年之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犹如一个巨大的棋盘,安放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之上,创新驱动、区域协调、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共同富裕一颗颗棋子渐次落下,每一颗棋子就是一项重要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当每一颗棋子按照预设方案落在它既定的位置之上,当所有的棋子连成线布成片组成局,“小康”就用一种渐进的、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潜入到公众的生活之中,表现为衣食住行中每一个生活细节的变化,表现为一种更加文明有序、生机勃发的社会状态。

  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的小康画卷,由一条条经线与一条条纬线编织而成,是时间与空间双向的奔赴,是多项工作从各个起点向中心的汇集。十年前的一条道路,八年前的一道堤防,六年前的一纸文件,四年前的一个决策,当时的人们看不到它们的深远用意,但是,当道路织成纵横的交通网络,当堤防站成守护家园的卫士,当文件变成文明的阶梯,当决策成为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利器,回首之间,才发现原来各级政府实施的每一步,都是迈向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这就正如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塞·罗瓦伊纳所说:为了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付出了史诗般的努力。

  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盘大棋已然终局,人民群众在每一项具体生活中都深有感触,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此时,小康又成为另一盘大棋的开局,成为实现下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起跑线!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支点。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这就要求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从根本上说,还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这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而新的增长点也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和底线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因此,需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民族复兴事业前途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断取得一个个丰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苦干”“实干”精神,言之谆谆,掷地有声,催人奋进。实践早已深刻表明,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而成于实干。广东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上下同心、求真务实、善作善成,一张蓝图干到底,力争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

  百年风霜雨雪,百年慷慨激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其历史的兑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长期努力的成果,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艰辛探索的结晶,是中国道路对当下世界难题的破解,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故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面貌。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1949年至1978年,中国着手于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的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其他经济成分也获得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中央统筹,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格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持续发力,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恢复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金融信贷扶贫等模式,实现了所有贫困人口整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公平正义的制度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靠的是人民的首创精神,践行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这种价值理念是和西方不同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在金融资本主导下展开的。金融资本在推动劳动社会化的基础上,又通过价格垄断、滥用信用、榨取地租、经营国债、盗窃国库、支配货币发行权等途径,建立了一套垄断性、投机性、寄生性的积累机制,导致了制造业的衰颓、工薪阶层的衰落。深刻的社会撕裂,是造成西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原因。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既能充分利用市场来推动社会发展,又能够避免金融资本的剥夺性、寄生性积累及其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是一条有能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道路解决世界性难题的制度价值,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旗帜的意义再次凸显了出来。西方新自由主义国家在极小政府的制度理念下,把大量应该由公共权力调节、监管和掌握的经济权力拱手交给了金融资本,导致了金融资本的投机性、寄生性积累日益膨胀,造成深刻的经济社会危机。新自由主义国家采取降息、减税、量化宽松等极限政策解救金融危机的办法造成了对工薪阶层的再次剥夺。面对日益激愤的民众,右翼民粹主义崛起,其以种族主义身份政治蛊惑民众,把民众的愤怒引向少数族裔或其他国家,成为全球乱局的重要根源。在西方新自由主义道路深陷危机的当下,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社会主义道路获得新的示范效应,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获得新的确证,也有助于中国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更大的响应和支持。

 

《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优秀范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优秀范文三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