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 内容

党支部国庆节组织观看红色电影血战湘江观后感心得范文汇总3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1-09-27 16:10:44     阅读:

  血战湘江观后感一

  为纪念建党xx周年,校医院党总支号召每个党员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该影片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悲壮故事。电影场面震撼,情节紧凑,真实感人,让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和深刻认识。

  红军的故事有的感人至深,有的让人动容

  老兵林裁缝家里的四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为红军战士一针一线的缝军装,为红军缝了一辈子的军装。毛主席和林裁缝的对话,不仅把领导人对战士的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还展现出了红军战士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的精神。林裁缝的儿子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在中弹后还不忘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红军师长陈树湘,带领全师官兵奋战在掩护红军撤退的第一线,英勇就义、誓死不当俘虏。当他身受重伤、肠子流出时,竟亲手扯断肠子,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

  当沿途老百姓给红军战士送粮时,红军战士开始一概拒绝,毛泽东不忍心辜负老乡心意,同意战士们象征性地接受粮食,但必须给老乡们留下银元。这就是老百姓的战士,这就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红军,中央红军当年正是依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赢得了民心,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这一幕幕故事,无不让人动容。感动于“林裁缝”、“陈师长”这些普通红军战士中不平凡的举动,感动于红军战士中家国大义面前的政治信仰,感动于毛泽东同志呼吁红军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留下银元换取老百姓食物和礼物”的为民情怀。

  红军的对话有的激动人心,有的让人深思

  影片中,大战在即,彭德怀给指战员作战前动员的场景撼人心魄。“现在是危急时刻,没有退路,我们必须英勇献身!”上万将士齐呼:“誓死保卫党中央过江。”陈树湘要求大家:“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阵地共存亡。”大家高喊:“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些话语给我极大的震撼与感动,更有启迪,这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忠贞信仰,在任何时代都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博古、李德只知纸上谈兵,使部队陷入蒋介石的圈套,辎重大搬家的决策使红军行动缓慢,选择走大路致使部队在敌机轰炸中伤亡惨重。毛泽东说:“战士抬辎重走,走得慢还累吐血。”博古说:“那就加快步伐。”朱德说:“走大路,遇轰炸,伤亡严重。”李德则说:“红军不是胆小鬼。”毛泽东质疑李德、博古的决策,博古竟然说:“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他能错吗?”这些对话,揭示了比一个个教条主义行动更可怕的是其背后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也使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变得锋利而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这些对话让我不由得深思:到底是什么促使这些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奋战在革命前线?到底是什么促使历时两年多、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完满完成?也许,这便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心中有了对政治立场的坚定之情、对心中信仰的虔诚之心,他们才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老前辈、老先烈,他们在那个苦难的年代,经过了多少的战斗,献出了多少年轻的生命。在现在没有战争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从自己做起,做好自己的工作,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我们更要团结在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念,为我们的国家今后更加昌盛做点事。

  血战湘江观后感二

  看得出来,电影《血战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八一厂过去的战争电影风格区别不大,战争场面一丝不苟,相当认真。电影的主线非常清晰,就是毛主席在湘江战役中的不断抗争,最终湘江战役的惨败导致了领导层思想的改变,通过了毛主席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时转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围。

  这部电影中我感觉耿乐扮演的耿飚非常神似,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后人。张一山扮演的李天佑实际上并不是很像,但是感觉张一山真的是卯足了劲在演。何健虽然台词写得很凶狠,但是实际上的何健还应该更加杀气腾腾,的确,正如电影里所说,他不仅杀了很多的革命者,还有他们的家属,例如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白崇禧的篇幅虽然不少,但是并没有展示出他智慧的一面,在湘江战役中,白崇禧还是很好的把握了战役的主动权,避免了与红军鹬蚌相争,让蒋介石渔翁得利。周恩来演得相对来说很拘谨,与伟人风采有一定的差距,演员不是很放得开。蒋介石、杨开泰都塑造得比较表面化,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剖析,例如在知道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之后,蒋介石会有纵虎归山,后患无穷的感觉。电影虽然给的戏份有限,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才能打动观众。

  这部电影和我预想的还是有差距的,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塞入太多的元素,必然会导致整部电影内容不清晰。如果是拍摄成三个小时的电影,应该会更加合适。这部电影描述的场景主要集中三处:红一军团在林彪的领导下,打响觉山铺狙击战,阻挡从全州沿桂黄公路南下的湘军。红三军团在彭德怀领导下进行的光华铺狙击战,全力阻挡从桂林沿桂黄公路北上的桂军。还有一个重要的战场,就是新圩狙击战,由李天佑师长指挥,防止桂军将中央红军截断。这三处主要的狙击战,在电影中均有表现,篇幅还不小。此外还有中央纵队行军,红三十四师在枫树脚狙击桂军。这些战争场面在电影中都表现得非常多,很详细。只是感觉每次都靠字幕来提示,似乎需要更好的梳理一下。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虽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是仍然可以努力制作得更好,而不仅仅是枪弹横飞的战争场面。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战争的起因没有介绍清楚,也就是缺少应该有的铺垫。湘江战役的起因非常清晰,蒋介石要在湘江合围中央红军,调动50万军队进行伏击,毛主席与彭德怀,面对困境,曾经提出多套方案,但是被否决。李德的固执己见导致红军进入了包围圈。

  此外战争进行过程中的瞬息万变和万分惊险没有得到很好的提现,红军陷入重重包围本来无望突围,但是因为瞬息万变的战机,尤其是红军进攻龙虎山,导致桂军误判后撤,湘江出现了防御缺口,这在电影中没有提现。林彪左权在指挥战役的过程中,指挥部差一点被湘军端了,这也没有描写。

  桂军、中央军、湘军之间矛盾重重,尤其是白崇禧,虽然是军事天才,但是也要面对广西贫瘠和兵力薄弱的窘境,对于他而言,防蒋甚于防共,也正是因为诸多的矛盾,才使国民党没有团结一致,在湘江战役中没有做到完胜红军,这些在电影中被弱化了,实在是可惜。

  红34师的命运在电影中有交代,但是显然笔墨太少,实际上它的遭遇是撼动人心的,因为整个师团5000多人,被整建制打掉,让人心痛,而师长的自杀是湘江战役中的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可惜电影里一笔带过,过于仓促。还要再一次纠正一个错误,就是陈树湘师长,不是扯断自己的肠子自杀的,而是咬断自己的肠子自杀,相当惨烈!

  在电影中,整个湘江战役的过程比较模糊,如果让一位没有研究过湘江战役的观众来看这部电影,他很难描述出前因后果,而湘江战役复杂而分散的现场,都需要时间节点和地图来辅助,否则看完之后会一头雾水。

  我从2009年5月开始研究湘江战役,一直在构思这部戏的电影剧本,我的思路与目前看到的电影出入还是比较大的,对于战争题材电影的把握,八一厂还是延续了大决战的风格,战争场面震撼,情节和人物刻画简单,我感觉挺遗憾的。20xx年我曾写过话剧剧本《血战湘江》,因为受到场景限制,视觉缩小,主要描写了白崇禧,陈树湘,韩伟三个人物,所以我自己总觉得不够满意,一直期待着写电影版剧本。20xx-8底我还专门去了兴安,去了光华铺和脚山铺两个战场实地考察,此外还去了三官堂,在界首的湘江边,我站立了好久……因为我构思的电影剧本正是从这里开始的,1949年11月,李天佑路过界首渡口,在此停留,他面对平静流淌的湘江,思绪万千,久久无法平静……而话剧剧本《血战湘江》则是从韩伟病危开始的,他去世前交代儿子京京要埋葬在闽西,让儿子难以理解,因为韩伟将军是湖北人,话剧最后的结尾是京京终于了解了父亲的初衷,他安葬好自己的父亲,决定和妻子再去湘江走一遍……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何我对湘江战役如此费心,实际上它有很多吸引我的元素:

  首先,湘江战役中胜负明显,但是意义深远,国民党表面上赢了,大获全胜,但是中央红军主力却突围了,仅仅15年后,红军就打回来了。红军可以说惨败,出发时的8万多人,剩下只有三万多,但是这场失败却唤醒了领导层,尤其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更不计较个人得失,支持毛主席回到最高的军事指挥层。而再度出山的毛主席力挽狂澜,开始了他的军事传奇。

  其次,这场战役将星闪耀,国共双方很多的著名将领都经历了湘江战役,例如: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彭德怀、朱德、李天佑、耿彪、杨勇、杨成武、李聚奎、陈光、罗炳辉(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张震、左权、韩伟、白崇禧、何健、刘建绪等等,他们经历了惨痛的湘江战役,各有得失。杨勇和杨成武都曾经在湘江战役中负伤。

  其次是战役的瞬息万变:战机的成败就只在转瞬之间,如果红一军团能够抢先占领全州,那么就可以保证红军安全渡江,可惜只是在犹豫之间,湘军便迅速占领全州,而且可以沿着桂黄公路直接南下,封堵湘江。最后红军从四个渡口过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此外,湘江战役被掩埋了四十多年:也许是过于惨痛,也许是那么的不堪回首,当事人都很少提到湘江战役,以至于八十年代之前,很少有资料记载这场战役,直到八十年代初,才渐渐披露。

  不少将领后来都写了回忆录或者回忆的文章,例如之前提到的李天佑,就曾经写过回忆文章,耿飚也和电影中描写的一样,虽然患有疟疾,但是一样拿起大刀与湘军肉搏。还有张震也写了回忆湘江战役的文章,这些文章至今读来都感觉相当悲壮,让人久久难以平静……

  因为血战湘江过于悲壮,在制作完《血战湘江》PPT之后,我拒绝了其他网友的邀请,他们曾经约我一起再研究皖南事变或者西路军,我想一个人的人生所能承载的痛苦还是有限的,就把其他战役的研究工作交给更多的有心人去完成吧。

  当然我也有一个心愿,希望有朝一日,将话剧版的剧本《血战湘江》认真修改好,然后公开给高校剧社去排练和演出,这部戏写作之初就考虑到了高校话剧低成本的特点,只是我一直想写得更好。

  电影《血战湘江》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很多年来的期待,用电影来展现这段悲壮的历史,是非常合适的,它凝聚了无数电影工作者的心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诚挚地希望院线能认真对待这样一部心血作品,好好地做好它的发行工作。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对牺牲在湘江战役中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血战湘江观后感三

  《血战湘江》主要讲述了红军与国民党之间的一场激烈的战争。红军与国民党苦战七昼夜,最后成功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的第四道防锁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由于李德、博古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转移。

  无数渴望平等自由,盼望翻身做主的父老乡亲,无数红军战士的浴血奋战、英勇献身,无不是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无数先烈和平凡人的付出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美好的国家,人们享受的自由、和平和幸福。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怀有一颗爱国与感恩之心。

  伟大的长征史实和永恒的长征精神,孕育了《血战湘江》这样“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原本八万多的红军,成功渡江的却只有三万,多少红军的鲜血洒在了革命的道路上。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哪有我们现在的和平环境中的高谈阔论。如今我们生活在“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苦说累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月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让我们对牺牲在湘江战役中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如今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逝者已去,愿烈士们被人们铭记,被历史铭记,我们的亮剑时刻到了,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相信我们的强国梦会早日实现!

  电影让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也接受了一次深受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中央红军用的是最低等的武器,和敌人的武器不堪对比。他们吃的全是一些粗糙的干粮,也吃过树皮和皮带。他们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红军们每天忍受着狂风的肆虐,忍受着恶劣天气对他们的“洗礼”。但他们仍然不畏惧,迎难而上。最后和敌人拼到只有一颗子弹,很多勇敢的红军死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们永远都履行着“誓死为苏维埃新中国留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万多红军成功西渡湘江,北上抗日。

  很多战士都把革命、把与敌人做斗争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了革命成功,只为了打胜战,这是伟大的革命精神啊!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块儿的,每个人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每个人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后长征胜利的那一刻,多少中华儿女感动落泪,这属于中华的胜利归功于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啊!战争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实至名归的胜利!

 

《党支部国庆节组织观看红色电影血战湘江观后感心得范文汇总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党支部国庆节组织观看红色电影血战湘江观后感心得范文汇总3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