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综合实践总结 > 内容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嬗变与启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4 06:18:41     阅读:


  【摘要】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如何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转型时期困扰在不少高教领导和学者心头的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未来前途。本文从分析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演变特点入手,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作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英国高等教育之所以经久不衰,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和效仿,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质量保障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经历了从大学自控到强化外部控制,再到以大学自控为主、内外结合的演变过程,体现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自身规律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研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演进过程,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
  
  1.大学自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英国的大学在传统上是一种典型的自治组织,其质量保障模式核心,是大学的质量主要由大学自己负责。创办于12 世纪中叶和13 世纪初的牛津、剑桥大学具有完全独立于外部控制的理念,学校通过学校宪章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可以自由选择师资、学生、课程并授予自己的学位。在大学自治的理念和体制下,教师是教育质量保障中自觉的主要责任主体,负责选择教材,决定讲授内容及其方法,教授课程,选举系主任、院长和校长,认可学生的学业,并且有权竞选院长或校长。为向社会输送精英人才,应对业内竞争,英国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在专业的规划、审批、监控和审查等环节上严格把关,对所授学位的标准与质量负责。多数大学既实行经常的监控,又对各专业进行周期性的审查。
  1919年,英国成立大学拨款委员会(UGC),作为中介组织,它主要负责向政府提出大学所需经费的建议,把政府划拨的经费切块分给大学。英国政府则通过UGC向大学提供经费,但不具体介入大学事务,大学教育质量问题仍然主要由大学自己负责。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开始。为推动多科技术学院发展,英国推行高等教育“双重制”,即把高等教育分为两类:大学是独立自治部分,有学位授予权,经费由政府通过UGC拨给;大学以外的高等教育机构称为公共部分,以多科技术学院为主,由地方教育当局负责管理和提供经费,由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授予学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相应也出现了两种体制:大学自己负责制定学术标准和保障教育质量,并依靠校外考试员系统来保证学位质量的一致性;其他学校由CNAA负责监督其学位授予,以保证其学位和大学学位的可比性。“双重制”打破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学校内部事务的传统观念,昭示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方向。
  
  2.强化外部控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状况恶化。面对学生数量增加而政府经费投入相对减少的情势,大学提出增加经费投入以保障质量的要求。大学的呼吁不仅没有使政府增加投入,反而增加了政府和社会对大学是否能够提供好的教育质量的怀疑。于是,英国政府着手成立评估机构,强化外部对高校的绩效评估,试图通过科层机制的方法,控制高等学校的质量和效率。英国大学副校长委员会于1983年9月组织雷诺兹委员会,研究监督大学学术质量与标准的程序和方法, 1992年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取代AAU,进行学术质量审查,考核院校是否有足够而有效的学术标准和质量管理程序。
  英国政府1988年将大学拨款委员会改为大学基金委员会(UFC)、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基金委员会(PCFC),宣布将根据质量资助高校经费;1991年颁布《高等教育:新框架》,废除“双重制”,将评估合格的多科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1992年公布《继续与高等教育法》,设立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取代1988年设置的两个基金委员会,同时撤消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依法设立教学质量保障委员会(QAC),开展学科评估(subject review),考核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状况。
  QAC和HEQC两套高教质量保障系统评估的对象和层次不同,评估结果有明显差异,社会很难辨别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校应对双重评估的负担也很重。1997年,大学副校长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合作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向英国高校提供质量保障服务,保护学生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为政府提供高等教育决策依据。QAA曾经尝试设计一套统一的高教质量保障模式,但认为有必要分别在院校层次和学科层次进行评估,于是继续延续旧法评估。
  QAA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学科评估和院校评估两套评估机构合并后并没有实质性变化,高等院校应对评估的负担有增无减,评估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而评估结果却缺乏可信度。历时九年(1993~2001)的教学质量评估涵盖了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资助的62个学科领域,发布了2904个学科评估报告和62个综合报告,培训了5700名评估专家和98名评估小组主持人,被认为是英国高教领域中最大的单项人员培训项目。但学科评估结果是:每个学科教学质量总分24分(包括课程设计、内容与组织,教学与评估,学生进步与成绩,学生支持与指导,学习资源,质量管理与提高六方面指标),所有参评学科平均得分为21.6分,好的23~24分,差的20~22分。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教学质量都很好!人们不禁怀疑:花这么大精力评估教学质量干什么?2001年1月,沃里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六名经济学教授写信给《卫报》(The Guardian),激烈批评教学质量评估“可能是人类发明的最有破坏性和毁灭性的管理制度”。不少学者认为学科评估增加了管理的成本负担,背离了英国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
  
  3.以自控为主、内外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01年3月,英国将学科评估削减40%。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专家讨论认为,只要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就没有必要再在英格兰进行综合性的学科评估,公众的利益可以通过“院校审查”这样一个更加严格的评估体系来保障。2002年4月,QAA发布了新的“院校审查”手册草案,在进一步征得各个院校的同意后,决定从2003年开始,采用新的评估方法即院校审查代替以前的延续审查和学科评估,并确定所有英国高等院校在2003~2005年之间要审查一遍,从2006年起六年循环一次。
  院校审查强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院校自己的责任,重点不是直接评估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而是评估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性。院校审查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根据院校课程项目质量和标准的常规评估方式,评估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机构和机制的有效性;院校发布的课程项目质量和学术标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院校内部质量保障过程在课程项目层次或院校层次运用的一些例证。审查组将评估结果分为全面信心、有限信心、没有信心,写成报告公开发布。
  院校审查2003年1月实施以来反映良好。2004年2月出版的《更高质量》,报道说,2003~2005年的计划进展顺利,从各个高校和评估人员处得到的反馈都是积极的。该刊认为,这是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机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预示着QAA能够很好地完成其历史使命。同时该刊也承认这种评估方法,还要在今后发展中接受更多的检验。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嬗变与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嬗变与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