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综合实践总结 > 内容

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模式管窥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6 06:19:24     阅读:


  摘 要: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专业硕士主要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人才。文章以S大学教育管理专业为例,从全日制专业硕士实习过程涉及的三大主体入手,分析了高校、实习生和实习导师在实践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校外实习模式的策略: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管理程序,且与中小学建立长效合作模式。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0-0064-03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特点
  通常来说,我国的学位制度主要划分为学术学位(academic degree)和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两大类。学术学位是对人文和自然两大科学范围内所授学位的统称,主要包括理学学位、工学学位、文学学位、农学学位、法学学位、教育学位等。学术学位比较重视理论和学术研究,而专业学位则侧重于专业实践性,它是某一专业领域内所授的学位统称。即“培养的是既具有一定知识层次结构又能够应用实践的职业者”[1],专业学位更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它是与学术学位相对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教育部于2009年颁布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决定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招收范围扩大,以此推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展。
  (一)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从事教学工作或科学研究的人才。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以及研究生规模的不断壮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逐渐开始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研究生要在某一专业领域中逐渐掌握相关的理论并有能力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具备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成为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专业硕士,逐渐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主转变。
  (二)以实用性为主的课程设置
  专业硕士课程要以实用性为主,以提高综合素养及应用知识与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的需求为目标进行设置。教学内容要重视对学生在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强调将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有机结合[2]。S校在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同时,专业硕士培养还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校外导师也参与课程与论文、项目研究、实践过程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研究能力,丰富学生实际工作的经验,缩短其适应就业的期限,同时使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得到提高。S校也积极落实了“理论与实践双导师制”的培养方案,聘请了多名优秀中小学校长做10级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校外导师。
  (三)注重专业实践
  与学术型硕士和有过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硕士相比,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S校的10级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就是刚毕业的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充分且高质量的专业实践保证了专业学位的教育质量。因此,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制为两年,在校集中的学习时间只有一年,第二学年主要深入中小学实践,进行实习与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
  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模式实质上是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实践过程的一种简化、抽象和规范化的表述,该实践过程主要涉及参与实习的目标、实习的方式和实习效果等方面。由于我们缺乏对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实践的实际经验,对此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理性认识,因此本文拟从实习过程涉及的主体入手,从高校、实习学生和实习导师三方面来分析在全日制专业硕士中小学实践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高校组织与实施缺乏完善的中小学实习制度
  缺乏体系完善的中小学实习制度,是高校在组织研究生参与实习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实习对专业硕士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指导、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没有严密精细的规章制度,不利于实践工作的全方位顺利开展。在S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部分做出了一些规定“实践教学实践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实践形式包括学校管理见习与实习、教育调查、教育报告等,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等”,但这些规定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建立起相关的配套措施。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就不能明确实习过程中高校、实习中小学和实习研究生这三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相关责任也就无法具体落实,实习工作因此也难以有效开展。
  实习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实习目标、实习过程和实习效果评价三方面。
  第一,实习目的不明确。作为教育实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实习目的对其具体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S校虽然建立了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为学生分配了校外导师,确立了中小学校外实习方案,但是仅仅就实习时间和实习形式作了粗略的规定,却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实习目标,实习目标模糊。这对校外导师来说,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对实习学生来说,缺乏明确的成长方向,从而最终会导致校外实习盲目,难以达到高质量的实习效果。
  第二,实习过程分散。分散式的实习模式不利于高效有序的管理。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所分的9名实践导师主要是沈阳各中小学非常优秀的校长,他们所在的学校分布于沈阳市的各个区,因此,实习学校涉及的地域广,学校多,相对分散,不利于实施高效有序组织管理。专业硕士实习的管理压力大都由高校承担,这种分散的实习模式,难免会出现管理的漏洞和不合理性。如果高校对派出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就容易出现校外指导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少数指导教师得过且过放任自流的情况。

《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模式管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模式管窥.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