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综合实践总结 > 内容

素质教育中学生心理机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06 06:14:59     阅读:


  摘 要:當今世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飞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网络化,导致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挑战。综合国力形成的基础在教育,国力的强弱取决与劳动者素质,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机制;创新能力;培养
  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前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学生健康心理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心理素质是人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它是心理发展水平的总和。学生的求知成才,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所以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应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新意识、开放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等均以心理素质为先导,而心理适应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
  人的潜能可分为:智慧、情感、创造和超越感。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个体对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但学业失败会降低学生的自信,抑制学生的创造欲望。陶行知先生主张给孩子广阔的空间,充分而自由的活动,“在劳动上劳心”。充分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选择、成功体验,将促使学生内在的生命力和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例如: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小制作,在作品中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脚色,尝试一下走进大自然,认识自然的乐趣,这都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对创新的额渴求,成为创新的内在动力。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造力“是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生产新知识、新思维、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教育管理学博士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认为:创造力、批判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像种子一样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若种子在其发育阶段没有得到适当的护理,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就会发育不良。等种子长到一定程度或基本定型,才移植到良好的环境,虽然可以成材,但至少难以成为栋梁之材。当前许多家长、老师误以为开发智力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用开发智力来代替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创新能力不完全等于智力,他还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独立性、好奇心等。若不能给孩子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老师趋同,来接受老师给与的唯一标准,而培养创造力需要多样的思维方式,多样的答案,鼓励孩子个性发展,切忌整齐划一,这需要我们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观念。确立创新教育的核心地位。
  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措施
  当前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以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目标危机”。教育严重的背离了当前教育的根本宗旨,形成了一系列弊端。仍然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于是,教师只是给学生传授道理,讲授知识,答疑解难,整个教学过程固守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照猫画虎”的模式。考试普遍实行内容“知识化”,方式“笔试化”,缺乏甚至没有情境性,模拟性、实践性等灵活多样性的考试形式。评价学生普遍偏重于高分,存在“高分即优”,“高分即奖”倾向。不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心理机制和创新能力培养。
  1.改变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为多样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知识有用率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当进一个工程师的专业知识的半衰期是五年”。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减缓老化,尽快获取新的有用知识,必须改革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的单一教学模式和方法,改变以课堂、课本、教师、分数为中心的现象,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素质为宗旨的教学活动。努力设计出促进学生左、右脑平衡、协调发展的新教学方法。如: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在美国,不少学校从走廊到教室的布置,几乎到处都有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各种图表、绘画、剪纸等。看似“凌乱”,其实内容充实,很有创意。这样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2.把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求异思维是指在认识过程中着重发掘客观事物中的差异性和现象与本质间的不一致性,以及现有知识的局限性,其实质在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有时应有意识的甩开课本。教学中应当设置种种“障碍”,鼓励学生提出许多疑问,然后从跨越“障碍”和解决“疑问”中求得认识和创新。美国政府认为:最好的教育应包含有谋种选择,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寻求到一种与别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在教育中应运用启发式,谈话式等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供师生共同讨论和探索。对回答问题有心仪的学生,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未彻底弄清某些具体迁移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或查阅资料,阅读课外书籍。做到“读在书内,想在书外;考在书内,答在书外;教在课堂,坐在社会。”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更实用、更能用、更会用、更管用。
  3.加强科学创新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的融合
  二十世纪的人才在信息时代的“未来之路”上,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除了掌握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还必须学会认识自己的潜能,把我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与人交往,忍受磨难,战胜困难,积极乐观。即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对于创新成果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性、选择性,必须是为了民族的振兴和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鲁迅有句名言:“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爱迪生也说过:“不满足是进步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学生知道“不满足”,即不满足于“现状”,努力“超越自我”,勇于开拓进取。数学家王梓坤说:“人的潜能好比一座汽油库,星星之火,可以使它雷声隆隆,光照大地;但若少了这颗火星,他便成为一潭死水,永归沉寂。”开拓进取精神和勇气便是这“星星之火”,让我们使这“星星之火”燎原吧!

《素质教育中学生心理机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素质教育中学生心理机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