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综合实践总结 > 内容

高校教师发展的困境与调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8:38     阅读:


  摘要:教师发展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哲学基础。当前教师发展困境主要表现为,学术职业理想与实然知识工人的困境,坚守传统“社会人”与融入现代“职业人”的困境,“学术共同体”与“学术-行政共同体”的困境。要化解教师发展中的困境,必须以“自我认识”作为逻辑起点;以“生活世界”作为发展主线;以“自我超越”作为价值追求。
  关键词:教师发展;困境表征;逻辑调试
  教师发展是大学发展的核心要素,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和服务能力决定了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声誉,乃至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潜力。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的本体性危机将大学教师推向了风口浪尖和冲突的前沿。因此,明晰高校教师发展困境表征,探寻教师困境调试逻辑和助推教师发展突破心灵桎梏和跨越传统的藩篱,是实现教师自我超越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教师发展的哲学内涵
  以哲学的视角反思高校教师发展逻辑,有助于澄清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和困境,以期为教师的发展探寻到理性的调试逻辑和方向,使其回归到应然状态。
  (一)人的发展是高校教师发展的本质要求
  教师发展不管在内涵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丰硕的哲学基础,要素主义主张把“教师放在这个大千世界的核心地位”[1],赋予了教师知识权威和道德权威形象的同时,也赋予了教师发展伦理性存在的合法性;进步主义认为“教师要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内在幸福状况的达成是教育的真正目标”[2],说明了教师发展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及幸福;存在主义主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性,也要维护自己的主观性,使自己作为一个自由的人来行动”[3],这为教师和学生作为“个性体”存在和“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生命哲学视野下强调教师作为“文化人”的生命价值彰显和本体意义的存在,强调生命的整体完整性,认为不仅要关注教师发展、成长的生命体验过程,还要重视教师生存发展和价值境域。教师作为大学机构中的教育主体,教师的个体发展、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是推动任何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其“致力于社会人自由、全面、健康发展的安身立命和其根系所在,人的全面自由、生命超越、价值完善、伦理德性都是其根本性内涵”[4]。显而易见,教师的发展无处不充满着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道德教化伦理色彩和责任伦理的感召,教师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存在。
  (二)改善生存境遇是高校教师发展价值所在
  教师发展是一个过程和一项系统工程,其意义和内涵跟随语境、时代与文化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发展不仅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不受局限,还使我们生活得更充实和拥有更多的自由。”[5]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发展的最大价值在于改善教师当前生存境域,也有助于理性看待对教师“过度神圣化”和“过度庸俗化”所带来的“自我迷失”和“屈尊失落感”,缓解教师作为社会知识分子在应然“圣化形象”和实然“地位背离”矛盾中遇到的尴尬。因此,有学者说:“发展最主要涉及的是有关‘美好生活’的内容……在更深层面,发展从属于美好生活”[6];“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7]。由上述思想和观点可见,教师的发展事关他人的教育发展和其自身生存境域改善,也是“自我不断超越和实现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8],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的发展其本体是通过自我的发展,实现一种知识技能、个人素养和各方面的增加和“物化”发展过程,最终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对人的精神、心灵的成长施加伦理影响,从而实现自我、学生和社会的多重价值影响。所以,通过哲学的视角来反思高校教师发展逻辑,可以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更加理性和实现生命的意义。
  (三)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是教师发展的使命所在
  高校教师发展历程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同向同行,在不同的歷史阶段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从近代大学的“救亡图存”“强国梦”到抗战时期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三民”追求,从建国后院系大调整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以及质量工程的实施到“双一流”建设,虽然每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略有不同,但其“培养人”和“强国战略”的发展逻辑贯彻始终。与此相呼应的是大学教师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基础,不同时期教师发展的价值追求不仅回应了市场逻辑与知识的超越的要求,也在持续的自我批判调试、自我认同和不断充实中与特定时期高等教育的特定理解和功能需求相匹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教师发展不断演变的历程中,市场和权力逻辑、文化冲突不断侵蚀其两者发展价值内核,迫使高校和作为主体的教师曾一度“被迫放弃了其应有的价值使命追求和历史传统存在归依,而逐步陷入了工具效率主义、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中,精神追求和文化塑造的任务被追求‘一流’所取代……它将毕业生作为物件送出,而忽视了其主体人的完整性”[9]。这引起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发展价值及使命的反思,也逐步意识到教育不能仅靠市场和经济的推动,而应有德性伦理规约和教育“人之为人”的价值追求,使两者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传承文化,还应关注到作为人发展的“生命的整体性和独特性”等多重功能,以达成教师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实现。因此,从哲学的角度审视我国高等教育与高校教师发展辩证关系,提供了透视教师发展困境的背景依据和解释途径。
  二、高校教师发展的困境表征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总体走过了一条由国家本位逐步到学术本位的变迁道路,教师发展也正从“全面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向“充分尊重学术职业自由和教师选择”理念转变。然而,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在其发展过程中终究无法撇开文化、经济、市场和技术等因素而独自前行。
  (一)知识份子语境下学术职业理想与实然知识工人的困境
  教师作为天然的知识份子,具有责任自觉、价值关切、文化引领等特质。[10]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个体专业自由自主及个体间民主平等,教师们能自由分配工作和个人时间,不需要过朝九晚五的生活[11],过着马丁·芬克尔斯坦教授描述的,“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易受新知识生产影响的、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波动的、遵循共同学术规则和学术伦理的自主性职业”[12]的生活。这或许是每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都揣怀的理想学术职业追求。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规模日益扩大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新管理主义在牺牲教师学术自由和权威的基础上,假借以强化内部管理的名义赋予了大学管理者以合法性。随之工作量剧增,伴随着评价考核、问责及聘任方式等工具效率取向的实施,教师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之中,常规工作极大地挤压着个人生活空间;传统学术的求真价值和科学精神受到效率和科层的诘难,传统学术“社会人”身份变得动荡不安且发生了很多变化[13];这种由外部强制管理力量而不是由学术内部逻辑所导致的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师学术职业群体的分层和分化[14];在一定程度上异化和阻碍了教师发展,同时剥夺了教师作为专业学术人员探索、发现和传播高深知识的专业权力,冲淡了学术专业主义的权威和形象,打破了教学和科研的平衡[15]。某种程度上,教师发展崇高的学术职业理想被管理的经济、效率、效能目标所肢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或多或少被打上“工具性”、“技术性”、“慵懒性”的标签。

《高校教师发展的困境与调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教师发展的困境与调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