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综合实践总结 > 内容

被鲁迅痛骂的中国首位女校长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2 06:16:35     阅读:


  1.离婚创举
  1905年,晚清女界很有影响力的刊物《女子世界》在第2卷第3期的“国内记事”栏目中刊登了一条简短的新闻,题目为《离婚创举》。新闻的内容是一位上海务本女学堂的学生,结婚后因为丈夫和公婆的专制,不能返校读书,因此要求离婚。
  新闻虽然只有寥寥几句话,但这件事委实不同寻常。而且离婚的这位女士也非同一般,她姓杨名荫榆,江苏无锡人氏。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这是一位掀起过大风浪的女人。她第一次出现在报刊的版面上,竟然是如此特殊的情形。
  據多年以后杨绛的回忆,她的三姑母杨荫榆长得不好看,性格也倔强,从小就不得父母的欢心。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家里给她定亲也比较草率,仅仅因为门第相当,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就将她嫁给了一个弱智的蒋姓男子为妻。这段短暂的婚姻生活非常不幸。
  尽管清末民智渐开,社会风气已有所变化,但女性主动要求离婚,仍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误解。离婚后的杨荫榆成为街谈巷议的对象,被家乡人骂为“灭门妇”。
  直到1925年的北京女师大风潮中,她身为校长与学生对立,昔年的离婚创举仍然成为攻击的目标。鲁迅就曾辛辣地讽刺她为“拟寡妇”,以嘲笑她“和丈夫生离以及不得已而抱独身主义”。
  而在与她关系更为密切的家人看来,这段悲剧婚姻对杨荫榆的伤害实在太大。她的兄长杨荫杭曾感叹“申官如果嫁了个好丈夫,她是个贤妻良母”。
  2.杨荫榆的兄长杨荫杭
  杨荫杭的夫人对这个长期赖在娘家的小姑子也颇为纵容:“三姑母要做衬衣——她衬衣全破了,我母亲怕裁缝做得慢,为她买了料子,亲自裁好,在缝衣机上很快的给赶出来。三姑母好像那是应该的,还嫌好道坏。”
  只是家中的小辈们对杨荫榆多无好感,一则是为“受欺负”的母亲打抱不平,二来也因为这个三姑母的脾气实在古怪别扭,让人难以亲近。杨绛就承认“我不大愿意回忆她,因为她很不喜欢我,我也很不喜欢她”。
  杨荫榆离婚之时,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在这之后,她基本断绝了婚姻的念头,外出求学就业,成为职业女性,致力于自身能力的培养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只是身处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定的时代,这条“有所作为”的道路,她走得也并不顺利。而个人与时代之间这种微妙的契合与裂缝,未尝不是她坎坷一生的写照。
  3.女学堂的女校长
  从上海务本女学堂毕业后,杨荫榆考取了公费,于1907年赴日留学,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直到6年后的1913年,才从日本毕业归国。在苏州短暂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便来到北京,担任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监兼讲习科主任。
  这是杨荫榆第一次与这所国立女子最高学府发生联系。在担任学监的这段时间内,这位勇敢打破旧式婚姻藩篱、又从海外学成归来的传奇女子,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杨荫榆自己对这份为人师表的工作也颇为满意,对青年学生很是喜爱。谈起学生们的一些趣事,脸上每每“笑出细酒窝儿”。这确实是她人生中难得的一段舒心时光。
  1918年,教育部首度选派教授赴欧美留学,杨荫榆入选,将赴美攻读硕士学位。在火车站欢送的人群中,来了好些女师大的师生,个个都哭得抽抽噎噎的,让当时年幼的杨绛很是惊奇。后来她回忆起这一幕,方才醒悟到“那天也许是我三姑母生平最得意、最可骄傲的一天”。
  因为与女师大的这段渊源,杨荫榆1924年回国后担任女师大校长一职,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而且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教育学,在专业知识方面也是旁人所不能及。
  更重要的是,她是当时国立高校的第一位女校长。在中国近现代女性教育史上,无疑具有开先河的特殊意义。
  自1908年京师女子师范学堂设立以来,其历任校长均为男性。在杨荫榆之前执掌女师大的,是鲁迅的好友许寿裳。他对于学校的发展建设颇有功绩,但始终不得学生的好感。学生们曾集体决议反对他,并赠送了他“德谟克拉东”这个广为流传的外号。
  因此,许寿裳辞职时推荐杨荫榆继任,声称“办女校最好是用女校长”,显然也是有感而发。有了这种种铺垫,杨荫榆走马上任可谓众望所归。
  就连以后在学潮中最积极的反对者许广平,也承认曾对杨荫榆当校长一事有过期待:“关于她的德政,零碎的听来,就是办事认真,朴实,至于学识方面,并未听到过分的推许或攻击,论资格,总算够当校长了。而且又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的女子做大学校长,是多么荣耀呀!”
  但这一次重回女师大,杨荫榆的境遇与几年前却大不相同。从1924年2月就任,到1925年1月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她递交要求去职的宣言,“驱羊(杨)运动”随即爆发,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
  民国时期,鲁迅代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草拟驱逐该校反动校长杨荫榆给教育部的呈文。
  过去的“满纸欢迎”变成“自行引退,以让贤能”;“认真朴实”的好评,也被“专横恣肆,暴戾无忌”的抨击所取代。这种转变的速度之快与幅度之大,确实令人惊异。
  由于积怨甚深,甚至杨荫榆的外貌、衣着和言行举止都备受攻击。在女学生的笔下,杨荫榆是“控着拳,走着八字路,扭进课堂”。或者“整天的披起钟式斗篷,从大清早出门四处奔走,不知干出什么事体”。
  “驱杨运动”的导火索,是1924年秋季杨荫榆以“整顿校风”的名义,开除了几名暑假后未能按时返校的国文系学生,引发了学生的集体不满,风潮由此酝酿而生。
  但这场持续了两年多的女师大风潮,并不仅是校纪整顿这么简单。其背后关涉的是不同教育理念的冲突和高等教育环境的变化,并与“五四”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与分化密切相关。
  4.女子该如何教育?
  在具有上任宣言性质的《本校十六周年纪念对于各方面之希望》一文中,杨荫榆写下了这么一段话:“窃念女子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且为国民之母之母,其关系顾不重哉?”

《被鲁迅痛骂的中国首位女校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被鲁迅痛骂的中国首位女校长.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