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教研活动总结 > 内容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 凝聚的高校学生党支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3 06:09:13     阅读:


  摘 要: 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领会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以及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下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的要求,从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的和谐建设、提高高校党支部凝聚力这一工作着力点入手,进而带动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并由此推动教育事业乃至和谐社会发展与建设的不断前进。
  关键词: 以人为本高校学生党建
  
  党的十七大报告继往开来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党领导下的祖国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与历史经验,更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既继承传统又富于创新的党的建设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形成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基本思路。这其中也对全国教育事业,更是对高校建设尤其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指示。
  
  一、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阐释,成为高校发展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的导航标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并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内涵进行了深入精辟的阐释: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其中提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外在体现,并且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重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再次为中国高校建设者提出了新时期在振兴祖国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人才的新要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最高阵地,工作面向的对象也是广大青年,因此“以人为本”理应是高校建设的第一原则。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高校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主力接班人以及党的建设传递者的集中地,高校校园的和谐会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和谐校园的建立也成为未来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导向,因此,对于新时期高校工作的指导思想着重立足“以人为本”与“和谐校园”。
  
  二、抓好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性
  
  基层党组织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基层党建工作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十七大报告在基层党的建设方面的论述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概括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在新的伟大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不同类别党组织立足实际工作,创新活动内容指明了方向。因此,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就要适应新形势和高校的特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证。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高校目前共有2800个高校学生支部,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群体。学校、院系乃至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支部仅是这个大群体中的1/2800。表面上看,这个比例微不足道,但见微知著。古人云,牵一发而动全身。高校学生支部虽小,但一旦思想稳定工作没做好,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是巨大的。新的国际政治环境对党的建设工作与加强自身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用新思想、新方法来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这个最具活力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高校党支部如何更好的树好旗帜,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如何带领好支部建设,在高校学生支部建设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和谐”的目标引入支部建设本身,共同建设和谐、凝聚的学生党支部。
  “以人为本”,就先要认清“人”。高校学生党组织作为我们党在高校中的基层组织,植根于高校工作第一线,贴近广大学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思想阵地。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对象——大学生为根本。大学生作为刚刚成年的社会公民,有着充沛的青春热情与聪明才智,在校园中接受最先进科学知识的教育与最先锋思想的启迪。但从另一方面看,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处在刚刚形成的稚嫩阶段,受到不良刺激或干扰,比起老党员更容易出现思想上的波动。
  以人为本的做好支部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时代特点,采用他们接受和欢迎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教育他们,避免流于形式的说教。比如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青春活力,将这种活力注入到与支部共成长的过程中去,避免过于严肃与沉闷的支部气氛。基于大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同时辅导员作为支部书记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变化与波动的关注,及时做出积极的处理。
  
  三、将和谐的目标引入支部建设本身,共同建设和谐、凝聚的学生党支部
  
  (一)从支部定位与内外关系上落实和谐、凝聚
  学生党支部应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战斗堡垒,担任着在学校学生工作中占领思想高地的重要职责。具体工作部署上,应坚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综合素质为两翼,全面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但是,堡垒不能意味着高高在上,戒备森严。要打破壁垒,把堡垒变成连通四面八方的烽火台,积极传递信息,自上而下的产生辐射作用。
  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并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新要求,把党内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因此,对于学生支部内部关系方面,应营造“和谐”的良好党支部氛围,在纪律严明、态度严肃,共同学习的基础上,要注重情感的凝聚。这需要学生支部书记和党员同学及时发现矛盾、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建立党内友谊。情感上的凝聚才是最牢固的发自内心的凝聚,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互助互爱,共同进步。
  在校园中的党群关系上,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建和谐校园。我们党一贯提倡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深入群众的要求,具体对学生党员自身的要求也应是放低姿态,不脱离同学。落到行动上就是要真心真意的与同学交朋友,想学生之所难,谋学生之所需,满腔热情的投入到共同学习、生活中去。
  党建工作队伍要敢于积极探索,创新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战斗力,使支部的外部形象与实际高度和谐一致。不仅是成为校园建设中的坚强堡垒,更重要的是成为高校构建和谐社会的桥梁、纽带。
  创新党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的形式、内容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部分。组织生活是学习理论、统一认识、交流思想、总结经验、党内监督的阵地,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思想基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适应形势的变化,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内容,按照深化内容、简化形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注重效果的思路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每次组织生活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党支部要抓住某一时期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学校工作的重大部署精心准备,围绕主题进行党内充分讨论,交换意见,统一认识,使党员能够不断汲取政治营养,增强党性观念。在党员教育的内容上,首先要强调对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尤其要广泛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在广度拓展、深度推动上取得实效。增强学生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块发展。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校园建设全过程,贯穿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学校和谐发展提供坚实思想基础。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把那些能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传统文化、人文知识和道德规范,都纳入党员教育的内容中,以现代知识开启学生的心扉,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更多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开展征文比赛、交流学习体会、知识竞赛、征集合理化建议、主题演讲、个别谈心等,使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与党的感情,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创造力,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上开展思想教育也是高校党建工作方法和手段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校园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身边党员的先进事迹,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使学生党建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得到提高。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 凝聚的高校学生党支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 凝聚的高校学生党支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