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教研活动总结 > 内容

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怎么看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09:15     阅读:


  Tips: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许多单科性、多科性大学开始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一些高等学校通过自我扩张的方式,增加学科门类,向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发展;另一些高等学校则通过合并办学的方式走向综合化。尤其是一些办学历史比较长的工科院校,纷纷设立理科、文科(含社会科学)学科门类和专业,以改变长期以来单科院校办学的传统和形象。
  政策溯源
  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要“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首次明确了高等学校分类标准重在学校分工。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又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进一步细化了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的目标。
  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再次提及“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探索对研究类型高校、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实行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拨款制度。鼓励举办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将其建设成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第一次明确提出研究型高校、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等职业学校这三种类型,从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角度说明了建立高校分类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些都成为对全国高校进行分类的理论根据。
  1952年我国高校分为重点高校与一般高校后,在高等学校分类中,“是否重点”一直被当作一个重要的分类维度,重点高校与一般高校的二分法也一直得以沿用。
  但是要注意的是,重点高校和一般高校的区别只是国家对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同,重点高校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或者重点学科、专业。
  Tips:
  我国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的历程大约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1)“抓住重点,带动全局”办学方针的形成(1949~1953年);(2)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形成阶段(1954~1963年);(3)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确立阶段(1978~1981年);(4)将部分高等学校列为国家重点项目(1984~1985年);(5)在部分高等学校建立研究生院(1984、1986、2000年);(6)面向21世纪,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211工程”(1994年);(7)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985”工程(1998年)。
  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为什么如此强调建立科学的高校分类体系?
  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是一个事关高等教育布局与高等学校定位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许多高等学校定位趋同、职能错位、盲目升格,造成特色不鲜明、资源配置浪费、社会适应性差,而且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为了更好地体现高等教育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需要制定科学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它能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对高校实行有效的分类管理,以及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高校分类依据及标准
  我国高等学校的几大分类标准
  1.按照学科设置特点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学科设置情况将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分为13类: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基本上与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相对应。在此基础上,以学科数量的多少,又可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和单科性大学。
  2.“建设重点高校”造成的分类
  重点大学是我国一个特殊的高等学校群体,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高等学校类型。1952年我国高校分为重点高校与一般高校后,在高等学校分类中,“是否重点”一直被当作一个重要的分类维度,重点高校与一般高校的二分法也一直得以沿用。但要注意的是,重点高校和一般高校的区别只是国家对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同,重点高校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或者学科、专业。
  3.按科研的规模和研究生的比例进行分类
  可将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专业型。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研制公布的“中国大学评价”中,确定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是:将全国所有大学的科研得分,按学校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全国大学科研总得分的61.8%(优选法的0.618)为止,各个被加到的大学就是研究型大学。除去已被确定为研究型的大学,对其余院校再次使用以上方法,确定出研究教学型大学,并以此类推确定出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
  4.按人才培养类型进行分类
  根据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专业的人才不同的培养目标,将高等学校分为研究类型高校、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三种类型。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首次明确了这种分类方法。
  此外,还有根据高等学校的隶属关系或管理权限,将高校分为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以举办主体为标准,将高等学校划分为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按办学层次划分,分为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等其他分类方法。

《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怎么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怎么看.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