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教研活动总结 > 内容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中美教育之比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9:11     阅读:


  摘 要:教育为国之根本,目前,我国正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管理等问题上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传统教育;差异比较;素质教育
  因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国际学校,既有参加国内高考的学生也有参加海外升学的学生,所以,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教学以及取得更理想的效果,近4年来,本人在从事海外班和国内班的教学中不断分析比较,更体会到中国传统教育和国外素质教育的巨大差异,在不断学习探究的过程中略有体会。
  一、我国的传统教育存在局限性
  从古至今,我国实行的仍是“一考定终身”的教育制度。仅凭一次考试来判断一个人的优劣,既残酷又不合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优势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但对于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创造性的培养和形成科学素养则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弊端相当多。
  二、中美教育之差异比较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指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如果“一流”是指学校硬件设施、占地面积和师生人数,那么无疑中国拥有无数个“一流”。可无论是哈佛、耶鲁,还是剑桥等,这些大学的建筑面积都不太大。甚至一些举世闻名的大学,其建筑规模还远不如我国的某些地区大学。以哈佛大学为例,在最新的英国泰晤士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与牛津大学并列世界第2。其中培养出了三十多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毕业生中共有六位曾当选美国总统,其中包含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富兰克林·罗斯福,电脑天才和美国首富比尔·盖茨也来自哈佛。从独立战争开始,哈佛一直发挥着美国人才库的功能。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就是说,大学的一流是指拥有一流人才,并不只是规模大,硬件好,人数多。否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教学场所,而我国很多大学追求的是硬件、校舍和人数。
  相比较我国教育,美国的教育为社会上每一个人而办,不是专为少数人而设。一般学校除了设立基本科目如语文、数学、历史外,还有缝纫、打字、无线电与汽车修理等科目。学生可依自己的兴趣特长、未来发展方向,从许多科目中自行选修。美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不管其处于何种程度,都尽可能发展每个孩子的才能,同时给每个孩子灌输公民意识。这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的“因材施教”。具体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列举比较:
  1.关于“基础”的比较
  曾有这样的例子,我国小学课本上的数学题到美国要高中生才会做。这是否说明美国的基础教育比我国的基础教育要薄弱得多呢?事实上,美国教育并不是不重基础,他们重视的是不同的基础,是知识之外的基础。如:对学习方法的培养、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训练等,而这些基础对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来说恰恰是最重要的,影响力也是最持久的。因此,美国基础教育并不差,差只差在知识上。否则,就无法解释在这样一个所谓基础教育质量差的国家为何屹立于世界一流超级大国之列。
  2.关于课程结构的比较
  常听学生抱怨自己没有学习哪门课的兴趣,为什么不能开设自己擅长的课?这令我思考课程结构的差异。美国采用“必修课+选修课”,使得课程结构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等特征。几乎每个美国学生都有一张个性化的课程表,这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潜质差异、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需求,个性化课程的学习推动学生向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相比较而言,中国课程设置高度统一,课程本身忽视学生个性,班级人数众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3.关于课程内容的比较
  学生常问及某个知识点这么难,到底有什么用呢?似乎日常生活中并没有用处。这令我反思,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但美国的课程为什么能很好地与学生生活联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呢?这是由于美国课程有较强的时代性,能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更时常更新吸收最新成果,甚至不同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选教材。
  4.关于课程资源的比较
  在美国,由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美国中小学建立起一个涵盖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社区资源和网络资源占重要地位的、结构相对平衡、利用合理的课程资源库。这样来源多样,具有丰富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使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从而使获得的知识更高效,这也是美国学校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因为学校与社会其他机构关系的疏离、课程本身的特点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社会资源无法充分使用。
  5.关于教学评价的比较
  评价是课程内容导向的指挥棒,美国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更多的是发展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和开放性评价,评价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技能,注重评价的情景化和多元化。中国则还是以单一的考试分数为主,不够全面。
  三、博采众长,循序渐进推进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文化原因是课程差异的根本原因。中国人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往往片面强调统一、共性、规范、服从等方面,从而导致创新能力的不足。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这也是今后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用新的教育观念培养人才,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要解决和完善。只有在承认既有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扬长避短,逐步解决和完善各项问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才会更有成效。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国际学校)
  编辑 李建军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中美教育之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中美教育之比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