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教研活动总结 > 内容

新课标下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的“师范性”特征探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2 06:10:12     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的体现,它的颁布、实施给高等师范院校的现代汉语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高师现代汉语教学需要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突出“师范性”特征,切实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高师 现代汉语 师范性
  
  高等师范院校(简称“高师”)被称为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要任务。现代汉语是高师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基础教育作职业素养上的准备。2001年和2003年相继颁布、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均作了“新”的要求,高师现代汉语课教学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语文课改的需要,与时俱进,适时的改革。
  
  一、高师现代汉语课教学现状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高师现代汉语课教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这些进步还没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教学的实际效果与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之间还有着相当的距离。
  1.师范院校重研究轻实践,“师范性”不足
  1996年9月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非常明确地指出:必须坚持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师范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师范院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与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别,师范生不存在明显的教学优势,这说明师范教育“师范性”不足。长期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很多人认为一流大学就是每年有多少重大的科研课题、发表了多少科研论文、有多少科研经费,在“SCI”上发表多少文章,以及有多少博士点、硕士点等。于是,许多师范院校竭力在学术性上下功夫,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重研究轻实践,对教师的评估只重视其学术上的理论水平,而轻视其实际的教学水平,在考核业绩时,论文是硬性指标,教学是软性指标。这就容易误导教师全力以赴地搞科研,半心半意地搞教学,甚至是应付教学。一些现代汉语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科研上,拿着发黄的教案,满足于熟悉的、大众化的教学方法,没有也不愿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革,坚持“以不变应万变”,从而造成了教学质量滑坡。高师院校必须把教学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之上,这才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国人负责的态度。
  2.教学方式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现代汉语》教材的体系结构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基本概念——以例说明——辅以练习,教师则沿袭教材的编撰特点,课堂教学结构也几乎都是一个模式:阐述理论要点——举例分析说明——布置作业。许多教师习惯用“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不厌其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灌输”给学生,学生的所谓学习无非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由于课时有限,加上教材没有较多能力训练的设计,也没有提出多少切实可行的训练要求,通常只能保证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系统讲授,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置之不顾。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现代汉语能力的培养。对于高师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听说读写的“应用”要达标,而且还需具备示范评判、批改各种言语作品的能力。目前的现代汉语课教学,把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开成经院式的理论课,缺乏实际言语活动的综合应用的启发和训练,教授知识成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传输知识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责,考察知识成为衡量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教学只是填塞知识的行动。
  3.教学内容追求系统性、“专家化”,对中小学语言教学关注不够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专门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全国统编《现代汉语》教材,现在比较通用的几个版本的教材,教材编写者都力求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导致教材内容不仅与中学学过的内容重复甚多,而且与学科近邻的课程内容也有重叠。雷同的内容多了,教师讲课有“炒冷饭”的感觉,学生也对这些“似曾相识”的相同内容的反复刺激感到厌烦。
  近年来,《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进行了诸多改革,力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学科发展的新近成果。新版的(包括新编和新修订的)各家教材都比较注意吸收现代汉语“前沿”的理论和成果,比如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语义指向、配价语法、认知语法、系统功能语法等等,这使得《现代汉语》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专家化”的倾向比较明显。相比较而言,各套教材对中小学语言教学都关注不够,不能充分满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比如对汉语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地位和作用的介绍着墨不多;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汉语拼音方案》的介绍也非常简略;对字形结构讲述较多,对偏旁部首的实例分析则较少;对语法概念、术语讲述很多,实例分析、辨析则非常简单等等,不一而足。这导致许多高师学生在学完现代汉语课程之后,缺乏汉语规范意识,不能准确地运用《汉语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对各种语法术语说起来头头是道,一到实例分析就犯难。
  
  二、“新课标”对高师现代汉语教学提出了挑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由于现行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滞后,毕业生的教学能力明显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面对挑战,高师现代汉语课教学需要建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实现三大转变:
  1.教学内容由单一转变为多元
  新课标积极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开始从传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向语文素养的培养转变。相应地,高师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也必须从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除了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汉语系统内部的内容之外,还应该增加汉语的历史以及汉语和中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汉语在世界语言和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汉语书面和口语交际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的因素(如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个人因素等)、现阶段有关祖国语言文字方面的政策制度、法令等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方法由“听中学”转变为“做中学”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对过程的理解,更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高师现代汉语课教学方法也必须从过去以知识量为目标,以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听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的“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自我学习和发展、为成为合格的基础教育语文教师奠定基础。
  3.教师角色由“权威”转变为“顾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1](P118-119)高师现代汉语课教师必须从过去知识“权威”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切实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新课标下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的“师范性”特征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新课标下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的“师范性”特征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