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教研活动总结 > 内容

诗歌鉴赏复习word: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0 09:30:39     阅读:

.分享是一种美诗歌鉴赏复习11.导学号 87202077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11 分)早 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对这两首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 “寂寞” 。D.词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 情绪。E.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咏梅》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解析:BD B 项,“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D 项,“直抒胸臆”和“表达了自己”有误,所引诗句写作对象是梅花,诗人借咏梅来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2)《卜算子·咏梅》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较,谈谈《卜算子·咏梅》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解析:《卜算子·咏梅》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作品。往往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找到情感寄托物所蕴含的品质、精神等与作者的价值追求、思想品德之间的相似点。答案:《卜算子·咏梅》一词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主要有: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地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2 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2 分)词人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2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满庭芳·夏日溧水 ① 无想山作【宋】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 ② ,飘流瀚海 ③ ,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分享是一种美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③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一、二句用词新颖, “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
“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B.上阕“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C. “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D. “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放达乐观,不畏愁苦的情绪。E.上阕“凭阑久”旬承上,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眺望时所见。

“黄芦苦竹’ ’,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似。2.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答案】1.BD2.下阕情感曲折多变,作者先以“社燕”自比, “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
“且”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 “不堪听”又进一步写出江南游子听闻管弦丝竹引起的伤感,最后“先” 、 “容”又是权宜之计,姑且借醉卧而眠忘记眼前烦恼,作者处处想摆脱,处处又有愁绪,情感曲折地表达了无法排遣的愁苦。【解析】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和故意拔高等,错误选项一般都较明显。此题两个错误选项均为诗歌的情感分析错误。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要求结合“措辞婉转”这一特征分析,答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情感,然后分析词人为表达这一情感在措辞上的特点。首先根据诗句中的重点词语“飘流” “倦客”分析“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的情感,然后分析措辞的功力。如“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
“且”字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八首(其四) ①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 ② 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 ③ 有所思。【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 766 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③平居:这里指家园。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分享是一种美A. “闻道”一词强调事情并无依据;
“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B.第二句写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莫测,感叹身逢乱世不胜悲叹,令人伤悲。C.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D.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E.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4.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3.AC4.①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长安似弈棋” ,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②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③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解析】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后的注释进行分析。8.(2016·江西玉山模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 ①苏 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注】 ①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使用了几种主要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解析:上片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江声的“动”,反衬出夜深人静的“静”,结合下片首句可理解此时“听江声”的词人的心情。在下片,词人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突兀而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此片的景物描写也寄寓了作者复杂的心情,是寓情于景的写法。答案:①反衬。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②直抒胸臆。

“长恨”句、 “小舟”句,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宇宙、.分享是一种美人生的怀疑和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③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夜阑风静”,“小舟江海”,良辰美景,引发出作者对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对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追求。2.(2016·河南六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 ① 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 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词的下阕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解析:“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静中有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涟漪才有船身滑动之感;“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起沙滩的水鸟,愈加衬托出西湖之幽静。答案: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的手法)。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愈显西湖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5.(2016·南昌三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杨少府贬郴州王 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 ① 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注】 ①若为:怎堪。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解析:本诗前三联写朋友杨少府去往贬谪之地的山高水险,想象他路途奔波,是虚写。尾联言朋友身处贬所时日不会太久,运用典故来表达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答案:(1)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2)尾联运用典故,把才子贾谊比作友人,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写到朋友将在长沙稍作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 ①苏 轼一别都门三改火 ②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③ 。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 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一年。③筠:竹。.分享是一种美(1)“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解析: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在这淡月微云之夜,友人即将登上一片孤帆,诗人惆怅满怀地给他送行。淡月微云,天光不明,环境清冷,烘托心情的惆怅。答案:①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②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惆怅的心情。(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解析:着眼于“人生如逆旅”就可认为格调是达观的。人生本来就是逆舟之旅,每个人都是奔波在旅途之中的,只要活着就没有哪一站会是终点站,对于这些应该要以平常心对待。这首词一改送别词缠绵伤感的格调,富有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以人生如寄、万物齐一之理劝慰友人,开释胸怀。着眼于“我亦是行人”,就可认为格调是失意的。人生处处不如意,我也如你一样居无定所,四处漂泊。表达的是失意惆怅的心绪。答案:(示例一)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词人认为人生如旅行,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恬然自安的洒脱情怀。(示例二)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词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2018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第一卷评卷人 得分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 题。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无书,水阔鱼沉 ① 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 ② 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田。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②攲: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1.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分享是一种美追寻爱人的足迹。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D.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E.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临江仙 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 ② 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 ③ 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幽居张咏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

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

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

1. 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落花时节”点明时间,“江城”点明居住的地点,加上“掩关” “绝酒徒”的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心态。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不如意的经历比作来袭的风雨,虽只有孤灯相伴,但并不妨碍酣.分享是一种美眠,他相信酣眠醒来必是满屋绚烂的阳光。C.颈联写到《易经》的卦象显示着不能为官的征兆,而诗人并不为此唉声叹气,表达了他无欲无求的心理,这是当时诗人们普遍的心态。D.尾联写生活中有“岩僧”频频造访,和首联“绝酒徒”相呼应,看来前后矛盾,其实与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近似。E.本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全诗又遵循韵律特点,用的是平声韵,可以说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七言律诗。2.本诗题目为“幽居”,“幽”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2 题。莎衣 ①(宋)杨朴 ②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睛时。直饶 ③ 紫绶金章 ④ 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直饶:犹纵使,即使。④紫绶金章:绶,系印环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出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

“绿” “蓝”写色彩鲜明,“软” “柔”点明质地轻柔。B.“倚船吟钓正相宜”,作者认为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这是最合适的搭配,塑造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渔翁形象。C.颔联中“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D.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E.颈联写渔人赏景饮酒,洒脱豪放,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2.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诗句简要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秋雨夜眠 ① 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甁 ② 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 832 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分享是一种美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坊,只怕酒酲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齐天乐姜夔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庾郎 ① 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 ② ,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 ③ ,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 ④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注】①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 。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③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B.“露湿铜铺,苔侵石井”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C.“候馆” “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分享是一种美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D.“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E.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

”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8、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鹊踏枝南唐 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1.阅读上面词作,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两项是( )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象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楼上”,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鸿飞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见其内心的孤寂悲苦。C.“一晌”一句,写词人宴会散后,犹自依依不舍,楼头凝望,客人都已经看不见了,还不愿下楼回房。D.“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见拭泪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E.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踏莎行山居张抡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 ① 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注①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D.上片写了清朗幽静的山居之景,下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诗中有画,情景交融。E.这首词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辞意兼美,而且十分典雅,含蓄蕴藉。2.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 陆游 禹庙兰亭 ① 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 ② 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分享是一种美【注】①禹庙:祭祀夏王大禹的庙宇;兰亭:魏晋风流朝圣地、书法圣地。②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抒发怀古幽思的凭吊之情。B.“一夜清霜”两句描绘出寒夜冷霜弥漫湖边树林的景象,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蕴含着诗人的无尽感伤。C.“鹦鹉杯”化用李白《襄阳歌》中的诗句,蕴含“一日须倾三百杯”之意,并借之留给读者联想的空间。D.“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中“毕竟”二字点明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容颜终究要走向衰老。E.结尾两句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表现出诗人对惬意自在、悠闲自得的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2.词人的愁情未曾说破,读来却自然生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诗歌鉴赏1.答案:
1.DE; 2.(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2)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解析:
1.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语言浅白感情质朴”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突出“恨”字”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把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本题要扣住“恨”找情感,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2.答案:
1.BC; 2.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解析:
1.本题是对诗歌的内容及手法综合考查类的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准确辨识选项的错误。B 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 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

《诗歌鉴赏复习word:.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诗歌鉴赏复习word:.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