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教研活动总结 > 内容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2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7-02 15:14:51     阅读: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2篇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给县内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和人力保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为目标,把促进农民增收与保障企业用工有机结合,以“三级联创”和“返乡创业园”建设为契机,全力抓好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给县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相关产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领会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研究部署经济工作时,统筹考虑人力资源供求情况,认真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和落实项目带动就业工作。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关注民生,服务就业,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

  县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要准确把握各用工单位的招用工信息,对县内企业的用工信息及时发布,定期招开人力资源交流洽谈会,将每月18日定为全县人力资源交流日,使招聘工作常态化,盘活县内人才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配置,争取将外地高素质务工人员吸引到本地就业,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使人才与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各镇乡街要为劳动保障所配备得力人员,做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六到位”,充分发挥乡镇级劳动力市场的统筹协调作用,村级劳动保障平台要以各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为基础,将劳动保障协理员定为公益性岗位,同时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加大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镇乡街、村(社区)两级劳动保障工作站要以县人力资源信息网为平台,配置专用人员和网络设备,逐步建立起与县内各个人力资源市场联网的信息网络,发挥信息网络对人力资源流动的支撑作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三)加强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宁城人才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国家有关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技能培训补贴的投放力度,对县内企业,尤其是对新入驻的企业在为其组织招工的同时,还要免费为在企业内务工的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免费技能鉴定,并发放技术等级证书。同时,要统筹协调县内各技能培训机构,做好市场调研,根据行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培训计划,根据热门行业、热门工种开展定向培训, 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努力提高我县劳动力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加其对用工需求的适应能力,提高就业成功率。

  (四)各部门结合现有政策,努力提高企业职工待遇。

  1、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政策,对在县内企业务工,且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人员,给予发放社保补贴。

  2、在工业园区或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由政府协调用地,由住建部门按公租房或廉租房政策,单个企业或多个企业共同出资筹建职工公寓,由工业园区统一管理,免费或收取少量租金提供给企业职工居住,解决企业职工的居住问题。

  3、为在我县企业内务工的农民工开启子女教育“绿色通道”,在不违反上级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条件下,降低农民工子女入托、入学条件,简化手续,免除其借读费、书费、学费等相关费用,促进县内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在企业工作的稳定性。

  (五)开展结对帮扶,实现企业与劳动力直接对接。

  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各镇乡街要与县内企业开展结对活动,进行双向对接,实现定向帮扶,并定期按企业所需用工数量帮助其进行招聘,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合作。企业要完善用工制度,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要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实施人性化管理,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其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拖欠工人工资,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工人真正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各镇乡街、各部门要采取展板、宣传车、条幅、散发传单等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舆论氛围,就业部门要以专题片、报纸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我县在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尤其在免费技能培训、初始创业帮扶等具体措施上,做到详尽通俗,不留宣传死角,提高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信心。

  县内劳动密集型企业也要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除了对企业自身进行全面宣传以外,还要把招用工种、工资福利、劳保待遇等实时情况定期及时向外界公布,保证招聘工作顺利开展。宣传部门要在宁城电视台设专栏,在指定时段发布我县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让群众及时知晓最新用工需求情况。

  三、工作要求   各镇乡街、各部门要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认识程度,将此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明确目标,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方案要求的各项工作措施,积极探寻有利于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新方法和新 途径。新闻媒体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下大力量做好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的宣传指导,及时宣传招工政策,随时报道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

  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劳动保障组织建设,抓好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等劳动保障工作。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按方案的相关要求,从全县大局出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招商引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迫切需要。根据《**省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行动方案》及省市县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方案工作的相关要求,为切实推进我镇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本辖区中小微型企业为主体,以农村新生劳动力和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帮扶对象,以促进农村适龄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目标,在镇域就业基地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力供需对接关系,加大转移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促进农村适龄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目标 从2015年开始启动我镇与县内、县外部分等各类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力供需对接关系相关工作,通过提供优质公共就业服务、优先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等,促进企业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15年首先在辖区内创建3——5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简称就地就业示范基地),吸纳就业的农民工达到1500人以上。2016年在辖区内再创建3个示范基地,吸纳就业的农民工达到500人以上。到2017年,全镇创建示范基地至少达到4个,再加上目前本辖区正在发展壮大的小型企业如:旅游、休闲、生态农业、新型建筑建材等行业,力争总吸纳就业的农民工达到 1500—3000人。努力将我镇创建成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镇。

  三、工作内容 (一)开展企业用工需求摸底调查。每年定期对本辖区内各类企业当前用工数量、缺工工种及数量、用工条件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填写《企业用工 信息调查表》,全面掌握本地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建立企业用工台帐,实施动态管理。

  (二)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登记。在开展企业用工需求摸底调查时,同步开展农村劳动力调查摸底工作,摸清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包括总数、年龄、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培训意愿、就业状况等),更新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每年开展一次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及变更,并根据调查情况及时更新充实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三)建立稳定的劳务对接供需关系。根据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和企业用工需求摸底调查情况,以镇为单位,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务对接协议书》,在镇和企业之间实行定向招聘、定向培训、定向服务、定向输出,长期跟踪,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力供需关系,保 障企业用工数量和员工的管理,实现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输出、有保障跟踪。

  (四)努力创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镇和示范基地。按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镇的认定条件,逐步将我镇创建成为示范镇。与此同时,根据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基地的认定条件,扶持辖区内有能力的企业,帮助其创建成示范基地,对就地就业工作好的企业,党委政府予以奖励。

  四、实施步骤 我镇创建该工程的实施时间为2015年至2017年共3年,分3个阶段: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5年6月底以前)。根据省市县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相关要求,制定符合我镇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安排专门经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劳动力转移数据,一卡、两册及信息录入工作,组织开展业务人员培训,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和企业用工需求摸底调查。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根据目标任务、县实施意见和本实施方案,重点抓好落实,做好示范镇和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广泛开展与用工企业劳务对接和协作,不断扩大工作成效。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7年11月至12月)。认真总结评估,查找发现问题,组织整改完善。根据工程实施情况,建立完善促进本镇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转移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镇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委员、副镇长全面协调指导全镇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镇劳保所具体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大力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完善制度和体系建设。

  (二)健全镇、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1、加强镇劳动保障工作站建设,发挥其在就业服务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扎实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开发、信息收集发布和定期免费招聘等业务,有效提升日常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益,使专项公共就业服务和日常就业服务密切衔接,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持续、便捷、高效、优质的转移就业服务。

  2、加强村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在各村(社区)“两委会”中,选配具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会使用操作计算机的人员担任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并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技能培训生源组织动员、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政策宣传等基础性工作,切实将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每个行政村。

  3、适时采集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岗位信息和创业项目信息,开发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项目,创新公共就业服务形式,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三)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1、充分发挥镇劳动保障工作站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综合管理的作用,建立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机制。

  2、统筹安排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大力发展“订单、定向、定点”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与辖区企业适时开展员工爱岗敬业培训,做好企业员工稳岗工作,提升员工归属感。

  (四)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1、根据全镇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就业信息、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就业扶持政策的对接工作,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2、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以我镇的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发展我镇农村二、三产业,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以产业发展带动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机制。

  3、开展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制定专项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帮助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五)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 1、将扶持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作为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内容,制定并落实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的税收优惠、费用减免、土地安排、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

  2、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场地难、办事难等问题。

  3、为农民创业提供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扶持、后续跟踪等“一条龙“服务,构筑绿色通道和创业平台。

  4、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发挥典型引导和示范作用,建设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

  (六)维护农村劳动者合法权益 1、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着力构建就业机会平等、基本劳动权益公平、重视人文关怀的区域市场环境和企业用工环境,提高就业的稳定性。

  2、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农民工面临的工资偏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和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等突出问题。

  (七)加强监督考核 从2015年起,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工作纳入全镇就业总体规划和政府重点考核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工作目标、进度和责任,健全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制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确保就地就近示范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关于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市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意见,整体推进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省、市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安排部署,确立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建设和谐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领导、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积极完善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有效做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为建设富裕文明、诚信友爱、山川秀美、和谐稳定的新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完成市下达的农村劳动转移就业任务指标。

  (二)农民外出务工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三)完成市下达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

  (四)全力打造镇劳务品牌,品牌性有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达到规模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政府引导,提高有组织化输出程度。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的多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组织和协调人社、农业、教育、扶贫、乡村等部门,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使全县有组织输出占外出务工作人员的50%以上。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依托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向市内企业联系,寻找就业信息;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普及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化工人转变;积极扶持本镇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和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三)全力打造镇劳务品牌。通过就业培训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辟培训适应现代经济需要的新专业,精心打造镇劳务品牌,有效推进全镇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进程,夯实转移就业工作。

  (四)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就业网络体系。健全镇村两级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全镇劳动力资源进行登记建台帐,定期互通信息,及时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和就业服务,实现输出对象、培训机构、用工单位三方有效对接,提高输出成功率。对内进一步加大镇、村两级级网络体系建设力度,通过科学管理、规范运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对外同省、市以及劳务输出基地联系,拓宽信息层面,有的放矢地组织输出。形成向外连接东部、西部、中部和沿海四大输出区域,向内沟通省、市、县和乡村信息机构的内外畅通,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信息网络。

  (五)抓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县具体情况努力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上实现创新。一是要突出培训 重点,以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就业岗位为重点,广开门路,搞活方式,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搞好计算机、餐饮、保安、建筑、家政、电工电焊,市场营销等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辅之以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努力使培训的方式,内容符合就业岗位要求。二是注重定单培训,有效增强针对性。各培训机构要对不同时期用工单位需求进行预测,加强与用工单位沟通联系,确定用工岗位,有针对性地组织岗前培训。三是要完善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方式,把技能培训向乡镇大的中心行政村延伸,让培训更贴近农村和进城务工农民,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

  (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转移就业服务。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镇财政要按照有关规定对组织劳务输出和培训机构给予补贴。同时,要扩大劳务输出基金规模,为劳务输出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加强日常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快速办理各类有效证件,做到随到随办。输出机构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全程跟踪服务,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解决务工人员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镇劳动保障站,要帮助解决好在外务工人员家庭实际困难,同时,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解除务工人员后顾之忧。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督查考核。各村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强势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领导,完善措施,加大宣传,全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好氛围。镇劳保站,要定期检查督促通报村的工作进展情况,做好年度考评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成效。

  四、责任分工   镇劳保站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协调,各村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2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