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教研活动总结 > 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1) 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8 08:25:03     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绪论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2、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主要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近代中国能不能绕过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呢?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亦是中国近代社会一切灾难的根源。帝国主义侵略的目的是要攫取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而这种利益的获得又是以最大限度的破坏中国的主权完整、甚至是以灭亡中国为前提的。因此,中华民族要生存,中国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不仅因其与帝国主义的密切结合而成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障碍,而且因其维护其统治利益而必然采取的反动的政治取向而成为中 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滞碍。从清末的洋务派到北洋军阀、国民党蒋介石,尽管他们在经济上曾经引进了一些先进的东西,进行了一些近代化的经济建设,但在政治上莫不极力的维持封建主义之“体” ,尽管有时他们也将这种封建的政治挂上资产阶级民主之表。这种政治上的反动取向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最大敌人。因此,反帝反封建成为清除中国社会发展障碍的必然选择和必经途径。近代以来,不少人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作出过努力。他们的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些贡献。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许多爱国者终于抛弃了这些幻想,而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结论: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帝国主义列强决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决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在中外力量联合起来控制中国人民的社会条件下,实业的发展缺乏根本的条件,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更加无法由此导致民族独立和社会的改变进步。近代中国曾有不少人希望通过改良的途径挽救中国的危亡,如维新变法运动以及立宪运动等,他们的主张不能成功。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重点:1、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 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2、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3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难点: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刻认识正确判断社会性质 的重要意义。2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 任务及其关系。热点:正确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也即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懂得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不以革命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前提的。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该讲主要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一中心展开的。怎样看待近代中国深受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掠夺与控制破坏,以及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英勇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主要有五次侵华战争 。并且分析总结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这不仅关系到整个中国近代史方面的正确认识,也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把握整个课程体系中“一个主题” “两个了解”与“四个选择”的内在含义。本章有许多重大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斟酌与讲述的。重点:1、了解 1840 年至 1919 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难点:1、深切认识外国资本 —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2、如何从侵华战争来纠正学生所持的“侵略有功、殖民有利”的错误观点?如何看待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文化渗透?3 、在总结分析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时,正确认识社会政治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在其中的关系。热点:通过学习近代中国历史,进一步认识国情,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本讲主要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主题即“中国向何处去”来展开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的社会精英与知识分子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艰难探索,由于各自的阶级局限性以及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原因,种种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种尝试在整个近现代中国社会对国家出路探索的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容忽视与抹杀的。本讲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分析,也是必须跟学生讲清楚的。重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难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热点:通过总结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道路,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本讲主要仍然是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出路的探索,资产阶级中的部分社会精英与知识分子对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国陷入被帝国主义瓜分的狂潮之情势有了崭新的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他们在思想上逐渐与维新派的改良思想划清界限,转向革命排满,最后埋葬了清王朝,并做了短暂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尽管这种尝试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但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重点: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 、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与局限。3 、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和教训。难点: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3、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得与失热点:关于革命,在社会与课堂上,存在不少否定或批判革命的错误言论,青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与用大量的历史资料,摆事实,讲道理,释疑解惑。进一步认识国情,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选择;
正确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及其教训,深入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不能救中国的历史经验。本讲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分析,也是必须跟学生讲清楚的。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 —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热点:
重点:
1、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三十年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建国方案的背景、内容与特点。难点:1、国际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影响(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关于官僚资本;
如何评价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3、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原因。

热点:在这一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个建国方案。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由弱变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建立了人民共和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重点:1、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意义。

3、中国共产党与国民革命。

难点: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的基础与 方式(党内合作)。3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 训。

热点:建党 95 周年,其主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国共合作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决议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革命。历史证明,革命政党之间,为了共同的历史使命,是可以进行联合奋斗的。国共之间的第一次合作已经表明,两个革命的政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就能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保障和实现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今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共同愿望。2005 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这是 56 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接触,这对于消除国共两党多年隔阂,共同面向未来,共同促进两岸的稳定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国共两党应以宏大的气魄和眼光,平等理性地交换意见,推动全世界华人大团结,遏制台独势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重点:1、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2 、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3、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 的开辟。4、三次“左 ”倾机会主义错误表现及其根源。

5、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

难点: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解。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频发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认清这一错误倾向产生的深刻根源,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 革命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具有关键意义。

热点:中国具体国情决定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长征胜利 70 周年。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重点:1、日本帝国主义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逐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过程及其影响。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与意义。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难点:1、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2、客观公正评价国民党的抗战。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的 不同阶段做出了不同的表现,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应基本肯定。3、不能忘却的历史:正确对待日本侵华罪行。4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热点:当今日本国内有着很强的右翼势力,他们粉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任意歪曲事实,否认南京大屠杀,质疑东京大审判。通过学习本章,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事实,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认识清楚日本帝国主义反人道的非正义性和中 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从而认识清楚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真面目。

第七章 为新中国为奋斗重点: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及其斗争,从而认识清楚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真正原因和全面内战爆发的历史责任。2、了解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假和平真内战,假民主真专制的本质及其活动,从而认清国民党政权败亡的真正原因 3、了解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以及在全面内战 中彻底击败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历史进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 区开展的土地改革及其领导的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从而认识清楚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4、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及其政治主张,从而认识第三条道路所主张的“中间路线”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其历史命运必然要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的原因。难点:1、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历史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性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热点:两个务必和进京赶考对从严治党的现实意义。主张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中间路线”及其历史命运。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以民盟为代表的民主党派企图在国共两党之外,寻找第三条道路,主张中国走“中间路线” ,实行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随着国民党当局加重对民主党派的迫害,民盟被迫解散, “中间路线”也随之破产。这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以此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极少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分子鼓吹在中国走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正确认识这种主张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不符合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的。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 —2006)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为什么说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而把中国社会有新民主主义带 到社会主义所经历的严峻考验和作出的艰苦努力,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历史上深刻的社会变革。3、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以来所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难点:1、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2、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所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历史性成就,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奋斗的结果。热点:认识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以来所取得巨大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奋斗,不断开拓进取的结果,联系当今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深刻认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重要性,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激情。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这就为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重点: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 。2、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难点:1、认识 1949― 1956 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2、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3 、正确评价中国在 20 世纪 50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热点:通过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教学,联系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然是当今中国的现实任务的实际情况,正确分析一些热点问题,如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的关系等。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重点:1、了解 1956 年至 1976 年二十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认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及经 验教训。

2、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难点: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及其现实意义。2 、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及其原因。

3、客观公正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4 、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 ”及“文革”中的中国共产党。5、从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应如何防止错误的发生和发展?热点: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教学,联系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正确分析一些热点问题,如 1957 年反右派斗争与反右派运动扩大化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大跃进”运动的起因、毛泽东领导时期的经济情况、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中共“利用”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等。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重点与难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

2.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3.改革开放前后 30 年的关系。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5 .党的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创新成果。热点: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的系列讲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1) 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汇总(1) 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