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团日活动总结 > 内容

[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六篇] 六下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5 08:09:25     阅读:

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六篇 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六篇 【篇一】 四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

在这个紧张又令人兴奋的六月,在这个充满离别和希望的时刻。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美好的祝福。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正如当初送你们来学校时的你们的亲人一般,既有不舍,又有几分欣喜、几多期许。

不舍,是因为我们朝夕相处的四年间,留下的那么多美好也终将要成为回忆了;
而欣喜和期许,正是因为同学们要奔向属于自己不同的锦绣未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找到属于你们的位置。如同父母的心情一般,也许让孩子最好的成长就是要放手,为了未来的某一天,为了放飞希望的某一天。“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希望你们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一新一意一个你,一生一世在一起”。象征着你们,也代表着你们。

还记得么,在你们大二的时候,陪伴新闻传播学院度过的十岁生日,纳百川山高水流长,存风雅十年薪火传。你们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纽带由此也越发紧密起来。

在欢送你们离开学校之际,我想了想,有哪些人生永远不能变的底色可以伴随着同学们走向美好?作为你们的老师也好,长辈也罢,比你们率先走过童年、青年时光的我,有几句话想送给大家。

▶责任感。

我期望你们能够时刻保持责任感。对家长的责任,对学习工作的责任,对自己学习工作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当你能够担当起自己的人生责任时,才能真正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感恩和善良。

我期望你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时刻保持善良,人是宇宙精华,万物灵长。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既是为了提高能力,也更是为了陶冶情操,让心胸宽阔,柔软,善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我们从小就学过,而保持,则意味着你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海纳百川,与人为善,见贤思齐。

【篇二】 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是专属你们的盛大节日;
今天的毕业典礼,是专属你们的荣耀时刻。学成毕业,对青年学生有特别意义。今年,学校一改往年毕业典礼的形式,以进一步彰显大学对学生应有的重视、对知识应有的尊重、对学术应有的敬仰。

你们是学校第一届全体身着学位服参加毕业典礼的毕业生。这份仪式感、庄重感和荣誉感,应该属于在这个校园里努力奋斗、学有所成的你们。

你们是学校第一届在富有历史感的“九一二”操场参加毕业典礼的毕业生。这里,南有苍翠的珞珈山,北有浩渺的东湖水;
这里,不仅见证了武大风云际会的历史,也留下你们太多的青春回忆。

你们是我来武大当校长后送走的第一届毕业生。你们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我特地请学校给你们每人赠送一份“毕业大礼包”。礼包算不上贵重,但寄托着母校对你们的深深祝福和依依不舍! 我来武大工作刚刚半年,半年里,我努力地参加各类学生活动,武大学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经受了武大百年深厚文化熏陶的你们,身上透射出特有的精神气质。你们始终充满青春活力,洋溢着热情与自信。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武大未来的希望。

前不久,在参加学校“风云学子”颁奖活动时我惊喜地发现,我们武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中有的学生在读期间就发表了20多篇SCI论文,还有的学生拥有30多项发明专利。在创新引领发展的当今时代,你们一定能够充分施展你们的青春才华。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国家繁荣发展的希望。

不仅如此,我还发现武大学生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20多年来坚持从我做起、致力于改善人类环境的“绿舟环保协会”,有行走于“一带一路”多个国家、开展大型调研的社会实践团队……在这个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化时代,你们有舞台、有能力也有责任去引领潮流、影响世界。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在世界舞台上快速崛起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同学们,你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时代的责任更需要你们去担当! 我期待你们永葆一颗“中国心”,主动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

最近,网上流传着两个大陆留美学生在美国大学毕业典礼上讲话的视频。前不久,有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演讲时说,“美国连空气都是甜的”,这种贬低祖国、博取一些对中国有偏见的美国人好感的行为受到了谴责。去年,另一位中国留学生何江在哈佛大学毕业演讲中讲述了他中学时期被毒蜘蛛叮咬后,他的母亲用火烤酒浸棉纱的土方法治疗的故事。这位从湖南农村走出来的青年,没有抱怨他家乡的贫穷,而是学到生物知识后,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力量传递知识给他的家乡以及像他家乡一样迫切需要知识的地方。这,才是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 同学们,在你们周围,就有无数学子以“大山里的魔法教室”“研究生支教团”等多种多样的行动方式,践行着对国家的责任和对社会的担当。我希望,你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身处人生什么阶段、什么岗位,都要永葆一颗赤诚的“中国心”,都要常怀家国之情,常念报国之志,常思兴国之道! 我期待你们敢为人先,主动担起推动科技创新的责任。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对发展科技有如此迫切的期望,科技落后曾使得近代中国不断地遭受外族凌辱、国家几将灭亡。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视民族复兴为己任,如解放初期的钱学森、郭永怀,他们放弃了国外的职位,毅然踏上回国之路,白手起家投身“两弹一星”事业;
改革开放后,一大批留学生放弃国外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加入祖国的科技现代化进程。当今中国,在航天、高铁、量子信息、电子商务等科学技术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要使中国进一步从大国走向强国,唯有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重担无疑要落在中国年轻一代知识分子身上,这,就是你们的责任! 同学们,武大毕业生素来就有创新的禀赋,投身科技创新是武大人天然的责任。武大校友中,涌现出“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等一大批杰出代表。我希望,你们大力弘扬“创造、创新、创业”的精神,用你们的激情与活力,努力推动新技术的突破、催生新产业的变革、带动新业态的诞生! 我期待你们胸怀天下,主动担起影响世界的责任。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合作更加紧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作为青年一代,你们理应放眼全球,胸怀世界,主动担当起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责任。

同学们,我希望你们永远保持对人类苦难最深切的怜悯,就像文学院的毕业生黄颖琳同学一样,远赴卢旺达对话大屠杀中的幸存者,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你们充分展现大国儿女的自信,就像外语学院的江山同学一样,在APEC会议上尽显武大人的风采。这,就是你们应有的气度! 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史馆,刻着原国立武汉大学教务长朱光潜1944年给毕业生的题词——“个人温饱以外,别无高尚理想,士当引以为耻。”这句话到如今仍让我们振聋发聩。你们应当明白,武大培养的学生从来不只是为了个人的谋生,而是以实现国家富强、推动社会进步、谋求人类福祉为己任! 同学们,今天你们即将开启人生新的征程,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母校对你们的不舍。你们的学姐喻杉在给母校的一首散文诗中这样写道:
武大的学子也是树 是带着武大之树的魂魄走向四面八方的 武大学子的根不管植于何处 总会有一支伸向珞珈山 请你们一定记住,无论将来飞得多高、走得多远,你们永远都是武大的孩子,珞珈山永远都是你们的精神家园;
当你们累了、倦了,母校的怀抱永远为你们敞开。山水一程,三生有幸,你们永远是最美丽的武大人!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 谢谢大家! 【篇三】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尊敬的家长朋友,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庄严而隆重的典礼,共同见证xx届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的辉煌时刻。在同学们学有所成、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之际,我谨代表南开大学全体教职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勤勉尽职的老师、无私支持的家长、相互砥砺的同学,向关心和支持你们成长的每一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相对于即将毕业的你们,我是刚“入学”不久。今年1月3日,从龚克校长手中接过这一沉甸甸的历史接力棒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努力地学习南开、感悟南开、融入南开,更希望与大家一道建设南开、发展南开、光大南开。随着学习调研的深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南开是一所伟大的学校。这里有百年积淀的辉煌厚重,有“公能日新”的赓续传承,有“虽出身私立,却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传统,有“筚路蓝缕、不畏坎坷、越难越开”的坚韧刚毅…… 当然,在座的各位,更是我认识南开、热爱南开的一扇窗口。在你们当中,生命科学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刘孟宇同学通过伯苓班的培养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神经生物学全奖博士资格,进入全球顶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
金融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夏克扎提·努力木同学选择回到新疆做一名光荣的支教老师;
数学科学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刘亚君同学即将到部队工作,毅然投身国防军队建设;
文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常小松同学考取广西壮族自治区选调生,同260余位毕业生一起,分赴祖国西部建功立业……他们是新时代南开人拼搏进取、为公奉献的缩影,我提议,让我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敬意!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我要由衷地祝贺你们成为南开大学建校百年来培养出的20余万毕业生中的一员。你们每一个人都继承了南开的光荣与梦想,也必将托举起南开的未来与希望!你们在南开获得了强大的内心、扎实的能力、科学的思维,你们的知识和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即将面临的全新挑战。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恪守“公能”校训,秉承南开精神,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自信的姿态,勇敢地面对一切未知挑战。

在这里,我要衷心地对大家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们选择南开、信任南开、理解和包容南开。感谢你们把最美好的4年、6年或7年的时光献给了南开,感谢你们身体力行地伴随着、见证着、推动着母校的成长。作为你们的校长,我毫不怀疑你们的优秀,但是在这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上,大家能否如众多南开前辈一样,不断秉公尽能,追求卓越?作为你们的师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谈三点感悟与大家共勉。

第一,牢记“公能”校训,坚守爱国情怀。南开大学虽出身私立,但始终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大义担当。创校伊始即立“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
抗战时期,南开校园惨遭日军损毁,师生徒步南下昆明,合组西南联大,为中华民族存续文明“火种”,大批联大学生投笔从戎,上阵杀敌,九死一生。可以说,在战争环境的极端考验之下,南开人敢于奋起抗争,敢为民族独立流血牺牲;
建设时期,无论是在国产农药的科技攻关中,还是在原子能国防建设领域里,南开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奉献的风骨和气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南开大学,高度赞扬南开爱国奉献的“公能”精神。我理解,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和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公之本、立身之基,希望你们牢记“公能”校训,坚守爱国情怀,不论今后走到何方,一定不要忘记,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儿女,是祖国和母校南开的骄傲,更请你们时刻铭记,“爱中华、复兴中华”是新时代南开人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信念和追求! 第二,勇担时代重任,矢志追求卓越。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新时代的南开人要立大志、求卓越、做实事。1910年,面对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瓜分中国,国人民不聊生、命如草芥的困境,12岁的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这在当时看来似乎十分的遥远。然而,正是如此高远的志向和坚定信念,指引着周恩来一生为国家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念,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从不动摇。这就是南开人的榜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国家已吹响了建设创新强国的进军号角,这一时代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你们这一代人的肩上。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南开人在发扬低调、沉稳、务实优良传统的同时,更要敢创新,求卓越,讲贡献。南开人要以国际视野积极对标世界一流,要从国家高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做崇尚第一的创造者,敢闯无人区、敢当领头雁,在创新中实现人生价值,为时代进步注入南开智慧,为中国发展树立南开标准,为民族复兴贡献南开力量。

第三,磨练坚毅品格,书写进取人生。亲爱的同学们,数载南开光阴,我们深悟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大学之道,对即将步入社会的你们来说,这条人生之路还无比的漫长。年轻人的热情和血气方刚固然重要,但请一定要在性情涵养和人格修为上不断塑造和升华。当新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时,我格外希望你们多几分审慎和清醒,多几分定力和毅力,以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书写进取的人生篇章。希望你们在历练中不断成长,以豁达之心面对今后事业的坎坷,以宽容之心悦纳未来人生的挫折,以平和之心耐受前进路上的输赢。希望你们学会融入一个团队、支撑一个团队、引领一个团队,要学会聆听、学会反省、学会懂得在团队中换位思考、学会在团队的力量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为团队与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共同进步与成长。概言之,就需要学会丰盈羽翼、充满力量、足够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各种机遇、风险和挑战,坚定地去成就你们心中的梦想!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百年南开殿堂,在光阴荏苒中闪烁着令世界瞩目、让世人敬仰的光芒。从你们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南开大学的百年传承,前辈们历尽艰辛创下的基业,就交到了你们的手中。请诸君牢记,南开永远都是你们心向往之、情之所系的精神家园!南开的品格将因你们而发扬光大,南开的精神将因你们而生生不息! 同学们,海内外的南开校友们:
明年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南开在创建初始便抱定“与哈佛、牛津东西称盛、并驾齐驱”的宏愿,100年后的今天,我很自豪能与诸位新校友们一起传承南开建设“世界一流”的梦想。借此机会,我代表南开大学诚挚地邀请你们在明年的金秋10月回母校看看。新百年、新起点、新辉煌,南开的下一个百年传奇,需要我们全体南开人共同缔造,对此我相信,你们和我一样充满信心! 最后,祝同学们工作顺利,生活美满,前程似锦!未来属于你们!百年南开与你们同在!期待大家凯旋南开! 谢谢大家! 【篇四】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代表们:大家好! 六月,有火红的xx天气,有热闹的世界杯,也有毕业的离别。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xx届毕业典礼。首先,我要向你们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的征程!同时,我作为校长,代表学校和全体毕业生,感谢哺育你们成人的家长,感谢辛勤培养、一路陪伴同学们成才的教职员工,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 在过去的三年里,你们修完了所有课程,增强了专业技能,获得了更好的社会认知能力,拓展了各种多样性,为进一步择业和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天典礼结束后,你们就将陆续离开学校,带上各种叮嘱,开始像今年世界杯主题曲的名字那样“放飞自我”,进入人生新的阶段。

当然,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各种叮嘱中,有些早就耳熟能详了。例如,也许从第一天坐着车踏上学校的路途开始,生活中就总会有人不断问起就读的学校、专业,然后说出那句相似的叮嘱:“学好技术”。我相信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件多少有些奇怪的事情,因为某种程度上,职业院校被等同于了技术培训,技能培养被等同于了脱离人文艺术。然而更加魔幻的是,按照“终点又是新起点”的唯物规律,这种“叮嘱”在你们毕业后的新工作和新生活中,还需要面对无数次。

在面对“学好技术”时,在座的你们中有人曾经反问过我一个有趣的问题,“除了技术,那么艺术还要不要学习”。意思是拿电子元件、汽车零件的手,要不要也碰碰乐器的键盘。理工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不要也考考哈姆雷特的各种猜想。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说过,“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而另一些则是用事实做出了回答,例如,发明家爱因斯坦最擅长的是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发明地动仪的“木圣”张衡也是写作《二京赋》的“汉赋四大家”。这都说明真正成功的技术教育,包括科学教育,归根结底离不开成功的人文教育。

今天,我并不打算跟同学们聊抖音,聊吃鸡,也不打算聊创造女团,聊土创。因为盛大的娱乐狂欢很快会烟消云散。在人工智能大爆发和物联网的新时代,在大学的最后一课,让我们穿过喧嚣回归到理性,反思一下技术与人文的关系,因为这个困惑的解决甚至将会伴随你们的一生。比传说中的8D魔幻城市更难解锁。

有一个例子,众所周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被苹果砸出的万有引力。但也有人说,如果没有做人文开拓的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人,别说是苹果了,就算砸上去的是榴莲也是没有用的,也砸不出万有引力。所以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创造的。这说明,“是科技与人文的联姻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歌唱”。

另一个例子,我们国家商汤时期的伊尹,本来是厨房的“烹调之圣”,是个有名的匠人,但他通过烹饪这门技术精通了治国的人文艺术,最终做了丞相,“治大国若烹小鲜”。还有《庄子》“庖丁解牛”里提到的匠人庖丁,也是一样的道理,刀声暗合音律,刀从骨缝游走,技术与艺术结合得游刃有余。这说明,“技术本身就有诗意”。

新型的职业教育,更需要处理好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关系。单纯的科学技术不能使人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科学和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会合”。要从功用性的“求知的境界”过渡到人生的最高价值之所在。在过去的毕业典礼上,作为校长,我曾经对你们的学长学姐们提出过“饱含人文情怀,放眼广阔天地”的期待。当时,世界首位机器人“公民”索菲亚还没有拿到沙特阿拉伯的国籍,还没有说要“毁灭人类”;
日本还没有出现机器人参加市长的竞选;
无人驾驶汽车还没有带着缺陷正式上路。短短一两年,新科技爆发式增长,技术与人文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就像大约两百年前法国作家雨果告诫的那样,任何科学技术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我希望你们走出校门后,面对复杂的多元性,要打开眼界,放宽胸怀,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像古代墨家学派的墨子那样,你可以同时是个技艺高超的工匠,战场上的军事家,或者是个艺术家。我希望你们走出校门后,不要单纯满足于做能工巧匠。一位从事创新工作的人,“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我希望你们带着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平衡发展的观念,带着学校厚德强能、求实创新、博润致远的优秀传统,更好地投身到“工业4.0”人机互动的时代新浪潮中去。

我从1991年进入学校工作,见证了学校二十几年间翻天覆地的发展。重电是中国当代职业教育开疆拓土的参与者,也是亚洲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学校作为xx的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亲历了新时期国家职业教育的几乎整个发展历程。如今,学校依然走在职业教育的最前沿。在广州日报发布的高职高专排行榜上,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七、西南第一,创造了xx高校在全国排名中的最好成绩。仅在2017年,学校就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共计18人次,位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推进研发了移动对战机器人和青少年教育机器人等项目。学校连续两届蝉联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继续冲刺今年新一届的教学成果奖评选,这在xx高校中尚属首例,在全国1300余所高职院校中也屈指可数。同时,学校还培养出了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杨成兴、应邀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的励志校友王丽等一大批优秀的重电人。重电发展人的想象力、思维力,也发掘技术力、创造力和艺术力。“厚德强能,博润致远”凝聚着深厚的重电情结。“博学与精专、技术与人文相统一的个性化教育”,这对你们而言将会受用终生。

在西方,“科学”和“技术”的词源本意是系统完整的知识,是经过熟练获得的经验和技能。它们与人文的界限普遍比较模糊。在中国,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典籍《大学》里的“格物致知”,东方化地阐释了“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精神的深刻关系。技术与人文艺术不能割裂的看法历史深远。完整人格、技术平衡艺术将有助于消除困惑。当然不只是消除“一觉醒来我以为我长高了,原来是被子盖横了”、“贫困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样的世俗的困惑。技术融合人文艺术,锻造完整人格,磨炼人心,是几乎所有伟大文明和人的培养的终极追求。

英国的教育家纽曼曾经说:“大学不培养政治家,不培养作家,也不培养工程师,大学首先培养的是灵魂健全的,到达博雅高度的,即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宋朝的张载在《经学理窟》里也讲到,“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格精神的美感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单纯的外在目的、功用和欲念的限制,而成为自由境界。技术借力人文艺术,共同前进发展,达成育人目的。

同学们,今天,你们就要告别大学生活,带上我的“叮嘱”,告别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过了今天,陈家桥的简陋夜市、情人坡的四季枯荣、南北区食堂打菜师父的颤抖漏勺、教室里转动的风扇、拿着点名册的任课老师,上铺兄弟的舒畅鼾声……,再多的不舍都会被封存。过去在学校的三年里,你们在努力成为灵魂健全、技艺扎实、完整优秀的人。毕业后,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平衡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关系,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时代,为未来的生活印记上技术与人文并存的理性之光,继续成为一个智慧的、有意思的、人格完整的人。

在最后的离别之际,我想用你们学弟填词的重电版的《纸短情长》与大家话别离,“雾都里最美重电,历经岁月更迭。求实创新厚德,强能是你的告诫。学子山的清霞,奕辉操场的圆月。无数次的掠过,从此难忘却……怎么会爱上了它,并付出了青春韶华,曾经稚嫩的少年也渐渐成熟长大。爱你重电,陪我的幼稚退化。爱你重电,陪我的梦想发芽。” 谢谢大家! 【篇五】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代表们:大家好! 六月,有火红的重庆天气,有热闹的世界杯,也有毕业的离别。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xx届毕业典礼。首先,我要向你们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的征程!同时,我作为校长,代表学校和全体毕业生,感谢哺育你们成人的家长,感谢辛勤培养、一路陪伴同学们成才的教职员工,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 在过去的三年里,你们修完了所有课程,增强了专业技能,获得了更好的社会认知能力,拓展了各种多样性,为进一步择业和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天典礼结束后,你们就将陆续离开学校,带上各种叮嘱,开始像今年世界杯主题曲的名字那样“放飞自我”,进入人生新的阶段。

当然,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各种叮嘱中,有些早就耳熟能详了。例如,也许从第一天坐着车踏上学校的路途开始,生活中就总会有人不断问起就读的学校、专业,然后说出那句相似的叮嘱:“学好技术”。我相信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件多少有些奇怪的事情,因为某种程度上,职业院校被等同于了技术培训,技能培养被等同于了脱离人文艺术。然而更加魔幻的是,按照“终点又是新起点”的唯物规律,这种“叮嘱”在你们毕业后的新工作和新生活中,还需要面对无数次。

在面对“学好技术”时,在座的你们中有人曾经反问过我一个有趣的问题,“除了技术,那么艺术还要不要学习”。意思是拿电子元件、汽车零件的手,要不要也碰碰乐器的键盘。理工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不要也考考哈姆雷特的各种猜想。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说过,“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而另一些则是用事实做出了回答,例如,发明家爱因斯坦最擅长的是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发明地动仪的“木圣”张衡也是写作《二京赋》的“汉赋四大家”。这都说明真正成功的技术教育,包括科学教育,归根结底离不开成功的人文教育。

今天,我并不打算跟同学们聊抖音,聊吃鸡,也不打算聊创造女团,聊土创。因为盛大的娱乐狂欢很快会烟消云散。在人工智能大爆发和物联网的新时代,在大学的最后一课,让我们穿过喧嚣回归到理性,反思一下技术与人文的关系,因为这个困惑的解决甚至将会伴随你们的一生。比传说中的8D魔幻城市更难解锁。

有一个例子,众所周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被苹果砸出的万有引力。但也有人说,如果没有做人文开拓的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人,别说是苹果了,就算砸上去的是榴莲也是没有用的,也砸不出万有引力。所以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创造的。这说明,“是科技与人文的联姻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歌唱”。

另一个例子,我们国家商汤时期的伊尹,本来是厨房的“烹调之圣”,是个有名的匠人,但他通过烹饪这门技术精通了治国的人文艺术,最终做了丞相,“治大国若烹小鲜”。还有《庄子》“庖丁解牛”里提到的匠人庖丁,也是一样的道理,刀声暗合音律,刀从骨缝游走,技术与艺术结合得游刃有余。这说明,“技术本身就有诗意”。

新型的职业教育,更需要处理好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关系。单纯的科学技术不能使人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科学和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会合”。要从功用性的“求知的境界”过渡到人生的最高价值之所在。在过去的毕业典礼上,作为校长,我曾经对你们的学长学姐们提出过“饱含人文情怀,放眼广阔天地”的期待。当时,世界首位机器人“公民”索菲亚还没有拿到沙特阿拉伯的国籍,还没有说要“毁灭人类”;
日本还没有出现机器人参加市长的竞选;
无人驾驶汽车还没有带着缺陷正式上路。短短一两年,新科技爆发式增长,技术与人文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就像大约两百年前法国作家雨果告诫的那样,任何科学技术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我希望你们走出校门后,面对复杂的多元性,要打开眼界,放宽胸怀,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就像古代墨家学派的墨子那样,你可以同时是个技艺高超的工匠,战场上的军事家,或者是个艺术家。我希望你们走出校门后,不要单纯满足于做能工巧匠。一位从事创新工作的人,“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我希望你们带着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平衡发展的观念,带着学校厚德强能、求实创新、博润致远的优秀传统,更好地投身到“工业4.0”人机互动的时代新浪潮中去。

我从1991年进入学校工作,见证了学校二十几年间翻天覆地的发展。重电是中国当代职业教育开疆拓土的参与者,也是亚洲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学校作为重庆的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亲历了新时期国家职业教育的几乎整个发展历程。如今,学校依然走在职业教育的最前沿。在广州日报发布的高职高专排行榜上,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七、西南第一,创造了重庆高校在全国排名中的最好成绩。仅在2017年,学校就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共计18人次,位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推进研发了移动对战机器人和青少年教育机器人等项目。学校连续两届蝉联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继续冲刺今年新一届的教学成果奖评选,这在重庆高校中尚属首例,在全国1300余所高职院校中也屈指可数。同时,学校还培养出了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杨成兴、应邀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的励志校友王丽等一大批优秀的重电人。重电发展人的想象力、思维力,也发掘技术力、创造力和艺术力。“厚德强能,博润致远”凝聚着深厚的重电情结。“博学与精专、技术与人文相统一的个性化教育”,这对你们而言将会受用终生。

在西方,“科学”和“技术”的词源本意是系统完整的知识,是经过熟练获得的经验和技能。它们与人文的界限普遍比较模糊。在中国,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典籍《大学》里的“格物致知”,东方化地阐释了“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精神的深刻关系。技术与人文艺术不能割裂的看法历史深远。完整人格、技术平衡艺术将有助于消除困惑。当然不只是消除“一觉醒来我以为我长高了,原来是被子盖横了”、“贫困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样的世俗的困惑。技术融合人文艺术,锻造完整人格,磨炼人心,是几乎所有伟大文明和人的培养的终极追求。

英国的教育家纽曼曾经说:“大学不培养政治家,不培养作家,也不培养工程师,大学首先培养的是灵魂健全的,到达博雅高度的,即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宋朝的张载在《经学理窟》里也讲到,“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格精神的美感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单纯的外在目的、功用和欲念的限制,而成为自由境界。技术借力人文艺术,共同前进发展,达成育人目的。

同学们,今天,你们就要告别大学生活,带上我的“叮嘱”,告别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过了今天,陈家桥的简陋夜市、情人坡的四季枯荣、南北区食堂打菜师父的颤抖漏勺、教室里转动的风扇、拿着点名册的任课老师,上铺兄弟的舒畅鼾声……,再多的不舍都会被封存。过去在学校的三年里,你们在努力成为灵魂健全、技艺扎实、完整优秀的人。毕业后,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平衡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关系,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时代,为未来的生活印记上技术与人文并存的理性之光,继续成为一个智慧的、有意思的、人格完整的人。

在最后的离别之际,我想用你们学弟填词的重电版的《纸短情长》与大家话别离,“雾都里最美重电,历经岁月更迭。求实创新厚德,强能是你的告诫。学子山的清霞,奕辉操场的圆月。无数次的掠过,从此难忘却……怎么会爱上了它,并付出了青春韶华,曾经稚嫩的少年也渐渐成熟长大。爱你重电,陪我的幼稚退化。爱你重电,陪我的梦想发芽。” 谢谢大家! 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是北大?什么是北大人?北大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她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卓越的教育和学术上,体现在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上,还体现在对社会正义的不懈追求和深深的人文情怀上。

早在一百年前,蔡元培就提出“劳工神圣,人人平等”,并倡导创办了“校役夜班”,傅斯年、罗家伦等一批学术大家亲自授课。邓中夏、廖书仓等人还组建了“平民学校”“平民教育讲演团”,传播知识、唤起民众的自觉。直到今天,北大仍然保持着“平民学校”的传统,很多在工勤服务岗位上的工友,白天工作、夜间学习,在这里追寻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你们中也有很多同学,担任了这个学校的志愿者工作。北大永远要追求卓越,但我们的精神应当是平等的,我们的心胸是开放的,我们的爱是没有疆界的。

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是北大?什么是北大人?北大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她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卓越的教育和学术上,体现在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上,还体现在对社会正义的不懈追求和深深的人文情怀上。

早在一百年前,蔡元培就提出“劳工神圣,人人平等”,并倡导创办了“校役夜班”,傅斯年、罗家伦等一批学术大家亲自授课。邓中夏、廖书仓等人还组建了“平民学校”“平民教育讲演团”,传播知识、唤起民众的自觉。直到今天,北大仍然保持着“平民学校”的传统,很多在工勤服务岗位上的工友,白天工作、夜间学习,在这里追寻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你们中也有很多同学,担任了这个学校的志愿者工作。北大永远要追求卓越,但我们的精神应当是平等的,我们的心胸是开放的,我们的爱是没有疆界的。

【篇六】 几年前,你们踌躇满志、带着忐忑和喜悦来到这里。今天,你们将满怀梦想和期待,离开燕园,步入激动人心的和充满挑战的未来。作为校长,我向同学们表示祝贺,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向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员工和家长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和敬意! 几天前有位同学给我写信,希望我讲一讲自己的生活体会。今年的毕业致辞,我与大家分享两个自己的小故事。

我的母亲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并没有读过很多书,也没有上过学。从小,我常常听到她讲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这句话影响了我大半辈子。这不是说为了占便宜而去吃亏,也不是说吃了亏就一定能占便宜,这是一种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小的时候,我把它作为懦弱的借口,尽量避免冲突。再大一些的时候,我把它当作面对失败的理由,少了懊悔与内疚。成年以后,我把它当作远离名利的信念,保持内心的安宁。

中学毕业之后,我曾在一个农场工作了五年。一次,场里推荐工农兵大学生去一个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学院)读书,农场里的很多人都推荐了我。当时的我可以说是信心满满,但不久后便得知农场领导决定的是另外一个人。虽据理力争,但最终还是没有能改变农场领导的决定。大家可以想像当时我的心情,我用了很久才使自己慢慢平静下来。在很多年以后,当我读到《尼布尔的祈祷文》中的一段话的时候,我还能想起那些不眠之夜,文中说“请给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请给我勇气,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
请给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内心难以接受的事情,如何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这真的需要很大勇气和智慧,需要我们去体验、去感悟、去历练。世间的事情有时真很奇妙的,当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继续保持自己的乐观向上,生命中竟然得到了意外的惊喜。我没有能够到那所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学院)学习,却幸运地赶上了第二年恢复高考,进入了北京大学。

价值观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却随时随地在影响我们的行为。特别是当你要做出重要抉择的时候,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就会被唤起。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根据人们的行为和抉择来了解他的价值观。

我再讲一个我在美国留学时的事情。有一天,导师把一个工具箱带到实验室交给我,并告诉我这是用他自己钱买的。我当时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用研究经费?他解释说,这些工具在实验室和家里都能用,用科研经费购买的话,需要写报告说明情况,很麻烦,还不如自己花钱买方便,反正也不贵。他吃亏了吗?也许是的。但是,在制度的灰色地带,他避免了可能的猜疑,也使大家更加了解他的为人和价值观,这是一个靠谱的人,值得信赖。

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另外一种人,见利忘义,投机钻营,甚至不惜违规枉法。他们或许能得到所追逐的利益、占到便宜,但是这些都不能长久。在利益面前,人们都难免怦然心动。事实上,追求个人的发展、保护个人的利益和追逐个人的成功,都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但我们一定要按照制度和规矩做人做事,在正当权益与唯利是图的界限比较模糊的时候,宁可自己吃些亏,也不要为了一时的便宜,丧失了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人生就像是一场没有裁判的马拉松,自我约束和耐久性远比一时的速度更加重要。就像歌词里的:每一步,都算数! 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法律制度健全,社会风气好,犯错的成本就比较高,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就比较强。当社会风气不健康时,人们的心态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一些人看见别人做坏事,不但没受到惩罚,反而得到利益,也就跟着随波逐流。久而久之,不良社会风气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近年来,中央提出从严治党的方针,从小事抓起,正党风,树正气,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正在逐步转变。从另一方面看,从根本上改善社会环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不懈坚守和坦然淡定,因为善与恶的分界线不在社会、不在他人,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同学们,有人讲,现在的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并不认同,但是任何语言上的反驳都是苍白无力的,赢得信赖还要靠我们的实际行动。一百多年来,无论是在国家危亡之际,还是在民族伟大复兴之时,北大人始终站在第一线,以自己的绵薄力量,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奋斗抗争。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马寅初、郭永怀、王选、徐光宪、孟二冬等,代表了不懈奋斗的一代代北大人。新一代的北大人也是一样,我们深深笃信并践行着“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矢志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北大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坚守价值判断,守住底线。希望你们能够风轻云淡地面对成功与失败,温和平静地面对任何误解与质疑,忍耐克制地面对不公甚至挑衅。面对成绩,希望大家能够谦逊感恩、团队协作;
面对问题,希望大家不离不弃、敢于担当。

我们的内心永远不要忘记:一个人,品格是最宝贵的财富;
一所大学,精神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
一个国家,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都是北大这所伟大学校的过客,我们都感恩北大,一定要无愧于北大;
我们都感恩这个时代,一定要无愧于未来。我深深相信,总有一天,北大会因你们而自豪! 同学们,大家在校期间,我们学校的工作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要向大家表示歉意。请相信,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一定会不断的努力,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把北大建设的更好。

朝夕数载,临别匆匆,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达此时的心境。今天,你们将离开学校,踏上征程。我想用巴金先生《做一个战士》中的几句话作为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在这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但是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要持枪上战场。他的武器也不定是枪弹。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在战斗中,给战士指路的是‘未来’,‘未来’给人以希望和鼓舞。战士永远不会失去青春的活力。” 最后,祝大家永远青春飞扬!谢谢大家!

《[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六篇] 六下毕业典礼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六篇] 六下毕业典礼上的讲话.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