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团日活动总结 > 内容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物流问题初探.doc 长江中下游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6 08:16:23     阅读: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物流问题初探 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指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上海)历来就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产销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一方面,该地区稻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8%左右,是中国最主要的大米余粮区。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全国出口大米中的60%-65%来自于该地区。另一方面,该地区的饲料用粮比较短缺。如何按照全球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现代物流模式,改造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整合现有粮食物流资源,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产业,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的竞争优势,就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市场的变化趋势 一是粮食供求矛盾将发生变化。即粮食产量减少和粮食需求量增加同时存在。随着国际资本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转移,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大量的良田正逐渐被现代化的工厂所取代,这必然使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减少。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大量的外来人口涌人该地区,这必然会引起粮食消费总量的急剧增长,同时也会带来畜牧业及粮食加工业的加速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需求将有所上升。

二是粮食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地区的城市化必然会引起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按梁鹰《中国能养活自己吗》中的观点,在收入和价格水平同等的情况下,一个居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其口粮年消费量将减少58.3公斤(中小城市)至64.2公斤(特大城市);
与之相反,畜产品的消费增加4.2公斤(中小城市)至7.2公斤(特大城市)。这表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越高,该地区对饲料粮的需求量也会越大。可以预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饲料用粮的短缺也将会日趋严重。

三是粮食市场结构将发生变化。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粮食市场正在逐步放开,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米东进南下、部分出口的旧格局将有所改变,运出粮食的数量将有所减少,运进粮食的数量将会有所增加,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市场份额将有一部分被国外市场所取代,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等国的粮食将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有可能出现运出与运进、出口与进口同时并存的新格局。

四是粮食经营主体将发生变化。国有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会逐步被打破,由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多种资源优化组合的新型粮食经营企业将会产生,国外的粮食经营企业也将积极抢滩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市场。五是粮食购销模式将发生变化。粮食购销模式将按照现代物流供应链理念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经营效率大大提高,经营成本大大降低,逐步形成开放统一、规范有序的粮食市场。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粮食物流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长江中下游地区历来就是我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具有较强的粮食消费潜力。

二是仓储优势。利用世界银行代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长江粮食走廊项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建设了一批粮食收纳库和粮食中转库以及两个粮食专用码头,加上各省市大大小小的中央、地方粮食储备库,使得该地区具有较强的粮食仓储能力。

三是运输优势。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天然“黄金水道”——长江、XX水系、运河水系,皖、赣、鄂、湘、苏、浙、沪等各省市更是拥有发达的水运网络,低廉的水运费用加上规模巨大的港口群和发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形成了该地区发展物流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是加工产业优势。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现代粮食加工业的迅猛发展,仅在沿江两岸已相继新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粮油加工企业,如溧阳粮油工业、镇江中盛粮油、江阴中邦粮油、张家港江海粮油、益江粮油、东海粮油、南通宝港油脂等等。其中东海粮油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综合粮油生产基地。再加上其它各省市大大小小的数以千计的粮食加工企业,该地区具有较强的粮油加工产业优势。同时,随着张家港保税区向国际自由贸易区转变步伐的加快,保税区内的粮油出口加工企业(如东海粮油)可以充分利用保税区的优惠政策,使从国际市场进口的粮油原材料在保税情况下得到增值,这一点更是具有较强的潜在加工优势。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粮食物流的劣势 一是现有的运输资源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体制不顺、流通不畅、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导致·了与粮食物流紧密相关的铁路、交通、港口企业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各有各的政策要求,各有各的工作任务,各有各的计划安排,很难协调统一起来,因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运输资源的效率。

二是落后的传统粮食交易方式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和时空阻隔,使粮食供求产销难以有效对接。粮食经营上各自为政,多头对外,采购推销人员满天飞,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成交的效果不佳。

三是有限的粮食物流资源不能统筹合理利用。市场行情好时,供货方争相发粮,造成铁路车皮紧张;
行情不好时,又等待观望,造成运力闲置,无法做到均衡运输。港口也是一样,有时粮食大量涌人,造成压港;
有时港内粮食不足,又难以及时装船。上世纪90年代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长江粮食走廊项目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的6个粮食码头和一批粮食中转库及收纳库等粮食物流设施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是粮食交易的透明度低。供需双方现货交易,缺乏公开、公正、公平,不但容易引起商务纠纷,成交率低,而且容易发生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

五是粮食市场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是粮食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粮食价格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处理水平低,反映不及时,缺少科学的超前分析预测,粮食经营企业无所适从,掌握不住经营的最佳时机,粮食流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全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仅仅拥有无锡粮油交易市场这一规模较大的粮油交易市场,但是这个曾以“四大米市”之一而闻名的市场近年来也日益显现出衰落的迹象。

六是粮食产品质量和物流的科技水平低。粮食加工、包装、储运、检测手段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出口的重要因素,不但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七是信用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行业缺少自律,企业缺少自我约束机制,彼此诚信度不高,不但阻碍了交易的顺畅进行,而且增加了交易风险。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物流问题的对策探讨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业必须按粮食经济规律办事,从粮食产销的全过程出发,构思粮食物流产业链,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余粮,进行出口或运往南方粮食销区,保障市场供给。同时从东北、华中等粮食主产区以及国际粮食市场运进长江中下游地区急缺的粮食品种。当然,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粮食物流业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则,依托适当的经济主体进行构建和运营。这个运营载体的最佳选择是充分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网络优势,构建区域性的粮食物流中心。

粮食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律和粮食流通格局的变化趋势,从服务更广阔的区域粮食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粮食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品粮基地和现有粮食流通设施为基础,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平台,以粮食交易和物流配送为重点,联结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供需双方,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模式,整合各类粮食物流资源,重新构造粮食流通体系,促进粮食产业链的形成,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生产发展的需要,立足地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努力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强、辐射范围最广的粮食物流中心。

粮食物流中心的功能。根据现代物流理论,粮食物流系统应由收购、运输、装卸、仓储、加工、包装、配送和信息八个基本环节构成。收购是采购分散生产的粮食,是粮食进入流通领域的第一个环节;
运输是利用车、船、飞機等手段使粮食发生位移,多采用“四散”的方式,即散装、散卸、散储、散运,以实现安全、迅速、准时、价廉的目的;
装卸在粮食物流过程中是不断出现、反复进行的,是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之一,多利用机械化方式进行;
仓储是对粮食进行有效的储存保管,保证粮食质量,在粮食物流过程中起着“蓄电池”和“调节阀”的作用;
加工是指对粮食的多类加工,能创造物流活动中的附加价值;
包装能起到对粮食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提高粮食的装运效率;
配送是以配货、送货形式最终完成粮食物流活动,可视为一种运输形式,但作为一种现代流通方式,集经营服务、社会集中库存、分拣、装卸、搬运于一身,已不是单单一种运输所能包含的,而是一种独立的功能要素;
信息是指粮食物流的信息情报。将与上述七项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生产、市场、价格、费用等信息加以收集、汇总、统计、分析和使用,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及时性。其中运输和仓储是两个支柱性环节,配送是粮食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信息是各环节协调进行的保证。基于以上认识,粮食物流中心应按照现代系统论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将粮食收购、交易、仓储、装卸、运输、配送、信息、结算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粮食物流链,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优质、高效、便捷地实现粮食从产地到工厂的全程配送目标。主要推行粮食“四散”(散储、散装、散运、散卸)式流转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运输损耗,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培育新的利润源泉,最大限度地满足粮食物流系统内各企业维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粮食物流中心的整体定位。粮食物流中心可以考虑由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运、公路、铁路、港口和粮食企业参加共同组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现代粮食物流联合体。运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技术,整合现有粮食流通资源,进行流程再造,功能提升,机制创新,构造新型的第三方现代粮食物流企业。从事粮食物流策划、粮油商品展示、市场交易、运输配送、代购代销、货运代理以及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满足粮食生产商、营销商、运输商、加工商对粮食物流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世行项目——长江粮食流通走廊的配套措施,为其组织粮食货源,协调铁路、公路和海上运输,联系国内外客户并建立网络,共享各种粮油物流信息。

粮食物流中心的组织体系。粮食物流中心应以开放型的新思维,通过构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将更多的物流资源、更多的客户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利益整体,组建一个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粮食物流联合体。其组织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核心层。由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铁路、航运企业共同组建“粮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粮食物流中心的运营主体,这是一个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紧密层。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沿内河(包括长江)、沿铁路、沿公路的粮食中转库和张家港和南通两个粮油专用码头组成,还可以考虑加上上海、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与核心层紧密合作,共同做好粮食流通过程中的转运工作。

松散层。由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仓储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及粮食主销区规模较大的用粮企业组成一个利益相关的物流联合体。形成统一的商情信息、物流配送、商贸关系网络,在保持相关企业法律上、生产上和财务上各自独立的前提下,与粮食物流中心签订进场交易、运输配送、代购代销、货物代理、资金结算及信用担保等业务协议,并建立相适应的合法中介组织,搞好协调和监督,加强自律。

以“粮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流通格局进行统一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建立起以大型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市、县粮食批发市场为基础,覆盖地区、辐射全国,密切联系粮食产销区的粮食交易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铁路和水路的区位优势,依托长江口张家港和南通两个粮油专用码头和上海、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集散北方及海上人口的外地区和国外来粮,进一步完善其物流配送、质检、仲裁、辅助服务等功能,以保证长江中下游地区大中城市人口粮食供应;
同时,吸引众多中介机构(交易中介、储藏中介、运输中介等)进入市场,将分散的小农经济与大市场实现有机对接;
在交易方式方面,组织即期现货交易和中远期合同交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组织开展竞价拍卖、网上交易等多种先进的交易形式,逐步引入中长期标准合约期货交易机制,完善市场的相关功能,实行会员制,广泛吸收全国乃至国外的粮商、粮食生产合作组织、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用粮企业等人会;
为保证粮食物流的资金需求,物流中心可争取银行支持,建立粮食信用担保基金,对有信誉的会员单位提供贷款担保,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银行授信,会员内部粮油贸易实行信用证结算制度。

在规划初期,可以考虑先在长三角地区建立起两三个大型的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依托粮油交易市场建立粮食展示厅、交易厅、商务厅和物流网络平台,采用全球定位(GPS)技术、地理信息(GIS)技术和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装备电子商务系统、粮油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调度系统,为广大粮食客户提供交易、信息、配送等综合服务。同时,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物流功能,更新技术装备,使物流中心的发展符合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促进粮食物流步人发展的快轨道,从而与国际接轨。

粮食物流中心发展的制约因素。总体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势在必行。但必须看到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也有制约因素,尤其是从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的高标准来要求,更有其自身的障碍。如粮食物流资源整合后,交易市场技术装备落后,储运设施和设备不配套,如铁路专用散粮车辆严重不足,产区粮库散粮装车、销区港口散粮接卸能力较弱。粮食物流服务的需求不迫切,我国粮食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机制作用不强,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不明显,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由于工作惯性和利益局限,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体系,有些粮食企业不愿意将粮食物流外包,第三方粮食物流企业进入工商企业有体制和利益上的障碍。现代粮食物流人才严重不足,既缺少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也缺少实际操作人才等。

< 11 / 11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物流问题初探.doc 长江中下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物流问题初探.doc 长江中下游.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