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团日活动总结 > 内容

自学考试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7 06:05:11     阅读:


  【摘 要】随着终身学习和全民教育的展开,我国的自学考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让更多的人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学历、形成和提高技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学考试自身的培养模式存在着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积极推进自学考试培养模式的改革,引进“订单式”培养模式,对自学考试本身的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自学考试订单式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9-0187-0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我国独特的高等教育形式,是以考试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入学门槛低,限制少,吸引了众多的求学者,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并为我国的学历提升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包括自学考试都面临着很大的考验,迫切需要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培养出适应性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应时而生。
  1 自学考试存在的问题
  1.1“重考轻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所谓“重考轻学”,从考试管理机构的角度来讲就是重视考试管理轻视学习指导,从考生方面来说就是重视考试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自学考试作为达标性考试,以考试作为教学与促教的手段,主办方的工作围绕考试监督和管理展开,缺乏对考试者的课程指导和实际技能的系统教学,社会助学也难以得到保障;一方面考生为了追求达标,死记硬背,忽略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些都扭曲了自学考试办学的初衷,使得自学考试成了一种获取文凭的工具,无法体现其培养人才的价值和功用,人才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1.2 专业设置与课程滞后社会经济发展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文凭教育,虽然响应“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根本方向,讲求社会效益,保证人才质量。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开考条件的实际可能,设置考试专业”的号召,其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多参照甚至是仿照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没有体现出自学考试的特色,无法满足考生多层次的需求和人才多样化培养的要求;其次专业过时,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新专业的出台速度偏慢;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难以跟上学科发展的脉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
  1.3 社会助学支持系统不完善
  作为个人自学、社会助考和国家考试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自学考试的办学主体除了考试的管理,很少涉及对考生学习的辅导和系统化的训练,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一味帮助考生达标,而忽视知识的实际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同时,层次不齐的办学水平和盈利性质以及专业性的缺乏使得社会助学不能像普通高等院校那样具有针对性,考生缺乏对市场的敏锐度,不能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定位就业方向。
  “订单式”培养模式最早在美国诞生的时候,以校企紧密合作的形式为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及其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也引进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职业技术教育与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全新路径,不仅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培养的成本,还为学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盈利的局面。
  2“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势
  2.1 课程设置职业化,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课程设置过程中,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要求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设计可行性的教学计划,进行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时根据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待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工作。这不仅密切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还提升了双方的合作层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2.2 校企优势互补,共同承担,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发端,是人类文化成果的殿堂,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大量的储备人才和现代化以及教学设备,是人才培养的理想摇篮。而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吸纳力,能提供实践训练的岗位,满足人才的多样化训练目的。校企的合作能够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这既符合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又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企业的需求,使得高校的教育质量在合作中不断得到提升。
  2.3 以就业为导向,定位准确,特色鲜明
  由于校企之间的合作,定向就业成为学生的目标,既能实现企业“用得上”的目标,又使学生能在企业的中“留得住”。导向鲜明,定位准确,又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解决了人才培养的最终去向问题。
  3 建构自学考试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的特殊产物,为我国的在校大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在职人员的职业化提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自学考试受到很大的冲击,人才的适应性面临很大的挑战,迫切需要建构“订单式”培养模式,更好的体现出自身的优势,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为经济建设服务。
  3.1 科学定位,体现特色
  自学考试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所培养人才的层次也是不同的,如何定位自学考试的办学主体,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立足点。在自学考试系统中,我们应明确各办学主体的层次,清晰自己要培养的人才是技能型的还是知识型的,准确定位市场地位,明确“订单式”的合作对象;其次,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如依附于科学技术为主院校的在专业方面应抓住这一优势,积极开办相关专业,并及时对课程进行修订,适应时代发展。有条件的还可以主打一个特色专业,既吸纳了生源,又能在“订单式”的合作机制中占领优势,吸引更动的合作机会。
  3.2 面向市场,优化专业设置
  从教育起源开始,教育便是沿着为政治、经济服务的路子,为人类社会的一次次腾飞添砖加瓦。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直接可用的人才,发展到近代,强烈的市场导向性就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生死攸关的指标。在自学考试中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就应当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合作单位的用人需求,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为企业“有所用”。
  (1)立足企业文化,设置课程结构
  由于是订单式培养,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就必须是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的,因此如何根据企业的特点来制定课程就是重点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所在,透过企业文化可以了解企业的用人特点和人才需求,学校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深入调研,了解其真正的需求。同时,可以和合作单位一起制定专业要求和课程结构,让企业更多的参与人才培养的计划,既保证了人才的定向质量,又加强了校企之间的密切度,利于长期合作发展。
  (2)定向而不“专一”
  “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是为了保证学生就业的定向性,缓解目前的就业形势。但是只面向一个企业的订单培养毕竟是风险性的,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不要只针对某一个企业,而要扩大服务的范围,对象可以是几个企业或是相关跨行领域,拓展学生就业的领域,规避风险。
  3.3 长期合作,规避风险
  “订单式”培养是面向某一企业的双方合作培养机制,在经济形势风云瞬变的时代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加之相关法律措施的不完善,学生的权益得不到有利保障。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一方面可以规避培养人才无法得到合理利用或是弃用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长期的合作机制可以使这种订单式的培养得到不断的完善,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在降低人力资源培养成本的同时,有效达到“用得上、留得住”的目的。

《自学考试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自学考试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