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团日活动总结 > 内容

CIPP评价模式综述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1 06:10:02     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评价模式进行综合述评,通过在知网、移动图书馆等平台检索文献,归纳总结,分别从背景、特点、操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CIPP评价模式;教育评价;改进决策;教育过程
   一、背景述评
   黄广扬主编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一书在第一章第六节提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有两个特征:其一,不同的教育评价理论流派纷呈,泰勒评价模式、布鲁姆评价模式,世界各地教育评价学者陆续提出了多种模式;其二,教育评价的实践已经超出泰勒模式原先对评价的教学范畴,教育评价活动与多种概念相联系,涉及许多层面和变化因素。
   于是CIPP模式就这样应运而生,在斯塔弗尔比姆看来,以泰勒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评价模式过于侧重证实课程教学实施的结果是否达成目标,针对这样的问题,斯塔弗尔比姆提出了更加综合灵活而又全面的CIPP评价模式,在这样教育评价模式的关照下,教育不仅强调结果评价,而且重视过程评价,将多种评价方式融会贯通。
   二、特点述评
   在《CIPP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评价》等多篇文章中均有关于CIPP模式的特点表述,通过归纳演绎可以推理出CIPP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广义的评价目的
   斯塔夫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善”,“评价是提供有用资料以做决定的历程”。CIPP模式的评价具有动态评价的特征,根据教育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达到对教育过程的全程监控,并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服务。CIPP评价模式不是教育过程的终点,而是为下一个教育过程的开启提供改进的依据,从而使评价成为一个新的起点,也使教育过程成为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闭环良性循环。
   (二)合理的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不再是在云端起舞,让人觉得高深不可测,而是开始贴近地面行走,给人以切实的安全感与实在感,能够为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教育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使他们可以根据反馈数据和信息对教育实施过程进行调整,这是CIPP评价模式评价目标的合理性所在。
   (三)广泛的评价内容
   该模式把整个教育过程作为评价对象,对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都进行评价,包括教学需求分析、计划、实施、结果以及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不同利益相关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都作为评价对象,并根据不同评价对象设定不同的评价内容,广泛的评价内容可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性、形成性作用。
   (四)丰富的评价主体
   由于CIPP模式评价内容较为广泛,不同的评价内容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评价,也就使评价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而是有不同的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可以进行评价,学校和学生也可以进行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才能够推动改革的有效全面实施。
   (五)多样的评价指标
   不同的主体不能用同一个指标以一概之,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评价指标必然是不一样的,学校有督导规划之责,教师担教书育人之任,学生则养学习探究之能,行动实施者不同,任务和指标也应随之调整,这样才能发挥CIPP模式的最高效能,灵活运用各有所进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
   三、操作分析
   运用该评价模式需要按照基本的步骤和过程进行操作,各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其准确发挥CIPP评价模式特有的优势与特点。下面是通过文献检索、案例分析等手段剖释CIPP模式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和忖量的几点。
   首先,吸收教育新理念,丰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CIPP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纯粹的适合课程项目评估的流程框架,它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步骤执行评估活动,但若想获得理想的效果,还需恰当地引入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导我们要个性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外在的及潜在的能力,这有助于我们在设计评估指标时,不会忽视学生身上那些游离于课堂教学目标外围的素质能力诸如创造能力、沟通能力等。
   其次,构建多元、人性的评价主体,实现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CIPP模式下评估活动要求其评价主体构成摒弃以往的单一结构,应由教师、学生、家长、行 业专家、企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在评价活动中要首先强调教师的“自我性”(即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及学生的“主动性”,形成积极、友好、民主的平等关系。
   最后,重塑课程评价观,强化评价的“促进”作用。斯塔弗尔比姆在其CIPP理论中明确指出:评价目的不在于检验过去,而是发展未來,因此CIPP模式非常强调评估工作为课程决策者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服务功能,以促进下一步课程实施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可以说课程评价是对教育增值途径的探索,它是一个 “路标”,为明天的发展指明方向。
   至此,CIPP评价模式的各方面述评已基本结束。最后是笔者的一点感悟:在查阅文献过程中发现国内关于课程评价模式研究的文章很多,但仍存在简单移植之嫌,尚没有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课程评价模式。模式不是静态的,而是发展的,在对CIPP模式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后,对其赋予现实意义以及深远应用依然应该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吕剑新. 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要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8(10):112.
  [2]王颖颖. CIPP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评价[J]. 南京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62-63.
  
  作者简介:
  彭瑞娟(1995.5—),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本科在读,就读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所学专业:教育学。

《CIPP评价模式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CIPP评价模式综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