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团日活动总结 > 内容

法治教育,可以这样熨帖童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07:00     阅读:


  法治教育只有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找准儿童的认知起点,契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才是符合教育逻辑的,才能让儿童亲近。
  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依托当前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颁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可见,法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方面。
  《大纲》还对学生在成长的每个阶段所应接受的法治教育内容进行了细致地梳理,小学阶段概述为“应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那么,在小学阶段,怎样让法治教育贴近儿童、走入童心,助推儿童的道德成长呢?笔者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
  一、珍视儿童生活经验,法治教育应找准起点
  我们所面对的儿童并不是一张白纸,生活经验给予了他们一定的感性认识,形成了相应的认知积累。法治教育只有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找准儿童的认知起点,契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才是符合教育逻辑的,才能让儿童亲近。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玩耍方式,其实也是他们的一种学习方式,甚至是主要的生活方式。通过观察,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会因对规则的理解或遵守而产生矛盾,于是,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改进已有的游戏规则,设计新的游戏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要考虑到所定规则的合理性、可行性,同时也领悟到在游戏过程中只有每个人都严格遵守规则才能玩得快乐。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是新时期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笔者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理解。首先,利用晨会时间和学生欣赏、学唱《新中小学生守则之歌》,动听的旋律、富有童趣的画面,让学生一下子获得了亲近感。其次,组织学生用最喜欢的图说的方式进行诠释,可以画出自己读了《中小学生守则》中相关条文之后应该怎么做,也可以画自己在生活中是怎么遵守条文规定的,还可以画身边的榜样行为。学生在“画”中主动解读、积极反思、寻找榜样。最后,选取优秀画作让学生展示并解说。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内化行为规则,为身边的榜样点赞,主动产生遵守规则的愿望。
  美国伦理学家约瑟夫·弗莱彻说:“哪里有了境遇所提出的问题,哪里就有真正的伦理学。”情境模拟也是儿童喜爱的一种形式。在引导学生了解、遵守交通规则时,笔者就使用了这种形式。由老师或学生设置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行走或行驶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请所有的学生当“交警”,评判模拟者的行为是否恰当,同时,老师趁机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学生在模拟中进行演练,在评价中深化认知,增强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在法治教育与学生生活之间架起桥梁,以丰富有趣的形式巧妙实施,刚性的法治教育就有了柔性的温度,就能激发儿童尊法、学法的积极性。
  二、建设特色班级文化,法治教育需潜移默化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直接、深远的影响。笔者将法治教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努力将法治教育中的相关要求转化为班集体的规范和价值观,利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规范、每一次活动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
  1.物质文化。班级环境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教室的黑板、墙壁“说”出与法治相关的话。组织学生寻找“身边的法”,搜集相关的名言,从中选出最想向伙伴推介的一两句,用图画或文字进行注解。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言进入了学生的视野,他们或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推介卡,或对生活中所见到的事例甚至是读到的故事进行阐释,形成“法治名言笺”,还有的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创作出了自己的“格言”作品。把这些富有创意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学生几乎时刻都能聆听到先人、名人关于“法”的教诲,在把它们谙熟于心的同时形成对“法”的认同感,从而实现了“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的目的。
  2.制度文化。笔者所在的班级无论是常规的细则制定还是奖惩制度、事务承包责任制度的制定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我们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投票的形式确定常规和奖惩细则,设立常任班委和非常任班委进行自主管理。非常任班委一天更换一次,每天傍晚放学时,当天的值日班长公布第二天值日班长的人选并讲清推荐理由,这其实就是以正面典型激励其他学生。除了有值日班长对班级“面”上的管理,我们还有以4~6人为小组的“微管理”,将常规管理落到实处、落到细节处。一周结束,常务班委对全班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小结,表扬优秀、提出不足,集体评选出“本周之星”“进步之星”等,然后由老师或班委会在班级群中发送表扬信,或者给予被表扬的学生更多的管理机会等。让学生以轮值的形式进行自主管理,使每个学生在角色转换中体验规则对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树立起自我约束的意识。
  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虽然无形,却是班级学生共同信奉的价值准则,对班级成员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塑造班级法治精神文化时,除去在设计制作班训、班歌、班徽这些班级象征物时糅合进法治要素这样的常规做法,笔者更注重在班级活动中渗透法治教育,使遵规守法成为班级成员共同的意识和自觉行为。
  针对学生在学校图书馆自主借阅图书时不能如期归还、不愛护公物的现象,笔者带领他们进行管理员、机器维修工人的角色体验,并组织他们排演情景小剧在学校活动中展示,学生在亲身感受中达成了以诚立身的共识。
  许多家庭喜欢在节假日时出行旅游,笔者让学生参与办理登机、住宿等事宜,然后到班级开展交流会。通过交流,孩子们懂得身份证或户口簿是不可缺少的物件,哪怕是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也需要出生证来证明身份。据此,笔者引导孩子们了解关于公民及其责任、义务的相关法律规定,使学生对抽象的法律规定有具象的了解,提高其对法律的敏感性。这样的交流活动,使学生分享了同伴对相关法律知识的感知,培养了群体法治意识。

《法治教育,可以这样熨帖童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法治教育,可以这样熨帖童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