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党日活动总结 > 内容

文化校园管理模式研究与构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5:23     阅读:


   摘 要: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高等学校的设置与发展是同步的,二者同源同流,密不可分。大学的管理模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保障,大学的管理模式既传递着大学校园不同的文化底蕴、传统理念,更在文化校园建立初期保证校园文化的建立和传承。本文通过对文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文化校园管理模式构建中应注意的方面以及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校园;管理;学院制;民主
  
  一、文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趋势是全球性的趋势,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越来越多的市场化因素,给我们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提出挑战。文化校园的提出,顺应了品牌大学,特色培养的市场化需要,更重要的是文化是大学之魂,文化校园的建立和巩固正是对大学本身的诠释。管理模式作为文化校园建设极为重要的环节,今后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提高学术人员的地位和权利,学术事务管理交由专业者民主管理
  高等学校的管理系统是一个二元异质结构,其突出表现就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对立与冲突。这种冲突伴随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个历史。在高校的行政系统的序列中,是按照科层制的等级性原则组织起来,它的权力来源是政府和社会的授权,在现代大学中,已经形成了校长—院系领导—教师—学生的职权系列,这种来源于科层化的权力结构,已经在某些方面控制了教师的学术活动。大学之“大”非学校之大、高楼之多,而是大师之大、学问之高,文化校园的培育离不开大师的学问、更离不开大师传承下来的德行品格。老师作为大学城里的专业工作者,一向就以创造高深学问为宗旨,同时要培养和教育充满活力和多样性需求的学生,这种复杂的专业活动需要从业者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需要在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独立工作和开展研究。因此,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一直是西方大学的主要特色。这种学术权力来源于教师的特长,建基于教授的个人声望和学术声誉,学术权力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反对外来的干涉和控制,学术产品和学术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反对外行领导和干涉,它需要同行的评价和认可
  在一些学院和大学中,行政群体成为权威的中心,控制和削弱了学术权力作用的发挥。一般来说,学术声誉和研究力量薄弱的大学,行政权力显示出强大的扩张倾向。由于学术力量的孱弱,行政力量已经控制了学术领域,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成为无人操纵的科层化机器,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创造性。过强的行政干涉对学术研究和文化的发展传承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的结果,往往二者达成妥协,形成一种混合模式或称平衡模式。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学内部存在多个群体,不仅有教授等学者群体、行政群体,还有管理、服务的对象学生群体。遵照民主的原则,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应决定和统治另一个群体,每个群体都应该有表达声音的渠道。三个群体寻求平衡的结果也只能是归宿到平衡模式。
  (二)扩大中层院系权力,实行学院制管理
  从执行体制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是院校两级,以院为基础的体制。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院部的机构比较系统,基本上与校部对口,整个学校的运行有序而高效。我国现行的高校的执行体制是以校部为基础的体制,院一级没有用人权、财政权、业务指挥权,所有这些权利都集中在学校及其职能部门。校部的职能部门变成了领导部门和指挥部门。
  而从组织学的角度看,高等学校功能的发挥依靠的是其学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般都是学院进行的,因此人们称大学是一种底部沉重的组织。在这种组织的基层是以学科和专业为基础的,是教授和专业中作者权威存在的王国。在学科领域要维护教授和学者个人的权威,同时又要发挥专业者群体在本学科的管理权,实现管理的科学有效。
  从办学特色看,将专业与学科建设自主权适当向学院转移,有利于发挥学院在专业、学科建设上的自主性、专业性与积极性,从而形成富有特色与优势的专业与学科。
  (三)提高民主决策和监督的力度
  在管理中强调民主,本身就是为了培育校园文化创造条件和环境。学校要建立自己的文化模式,不仅需要让师生充分认识到建设这种文化的重要意义,而且要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这样他们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的开发和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如果不重视员工的民主权利及民主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缺乏内在驱动力。在现有的文化校园管理模式下,应该加强学生代表民主参与、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和监督权限,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文化校园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文化校园各项制度和规范
  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建立起校园各项制度既是教学秩序和工作质量与效率的保证,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保证措施。尤其在文化较弱,即文化为成为引导师生行为的主导力量时,这些制度(包括具体的岗位职责)是载体,对文化起强化作用。当然当文化传统较强时,这些制度就会变为形式,甚至成为“空壳”,制度多少不是衡量学校管理优劣质量的唯一标志。
  在文化校园建立初期,建立一套科学稳定的工作制度、完善的权力监管制度、明晰的岗位职责,可以使管理人员和老师学生有章可循,各个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相互协作,各尽其职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共建和谐的文化校园。
  (二)构建文化校园的学院制管理模式
  1.理顺校、院两级管理权限
  (1)人事管理权:学校的职权在于制定宏观的人事管理制度与政策。具体说来,由学校制定用人规范、基本标准、奖惩机制、职务聘任标准、工资福利制度;学院则有权根据专业、学科发展规划,根据学校的制度与政策,制订具体用人计划,并具体实施人员选中工作;根据学科层次、专业建设需要,自行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根据教师业绩,实施相应的奖惩等。
  (2)经费使用自主权:学校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对预算内资金使用实行统一监管。根据专业、学科和学生培养实际,制定校、院两级资金分配比例,并对学院财务管理进行监管;学院根据学校统一制度与政策,自主支配相关资金使用。
  (3)专业与学科建设权:学校制定专业与学科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学科发展对策;学院根据学校总体规划与自身实际,自主决定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
  2.解决事权统一问题
  实施学院制的过程是学校下放管理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职能下放而相应的权力不下放。鉴于此,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时,必须本着事权统一原则,将职责与权力一同下放。其表现为学院在行政上相对独立,在财务、人事、学位评定、人员招聘、学生培养、专业设置、收入分配上有一定自主权,各学院可以学校的名义进行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独立接受社会资助等。
  3.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管理绩效
  实行学院制以后,学校管理重在宏观管理,学院管理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与之相适应要建立一支熟悉现代大学管理,并且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学院及管理队伍建设是以院长为核心,包括教学科研及日常行政管理队伍,这就要求学院内部各级负责管理人员能独立开展管理工作——客观上要求学院行政人员熟悉专业,了解专业最新发展,掌握学科建设内在规律及目前国内外学科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熟悉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三)在内控为主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强化社会参与、民主管理
  文化既是根深蒂固的大学之魂,也是蜿蜒流淌的生命之流,文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建构既要注重规范和效率,也要注意给不同的声音以存在的空间。与社会合作,可以将高校从“象牙塔”上引下来,改变过去那种教学与科研脱离社会需求的做法。高校可以通过与社会的接触,逐步与社会相适应与融合。我国大学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种产生于大学组织内部领导体制,社会参与面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少数大学陆续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增设大学董事会,作为大学的咨询、评议、监督机构,以利于更广泛的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学校要及时向社区汇报大学的工作状况,主动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让社会充分了解、理解、支持大学,使社会参与大学管理和发展的机制有效的运转起来,使大学自身的发展有机的融入当地社会发展进程中。
  
  参考文献:
  [1]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冀生.大学之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回应.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甘阳,李猛.中国大学改革之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文化校园管理模式研究与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文化校园管理模式研究与构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