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促销活动总结 > 内容

国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机制探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5 06:20:27     阅读:


   摘 要:集团化办学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文章在探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动力机制的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对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及中国台湾地区二战后三种主要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及其动力机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尝试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动力机制
   作者简介:庄曼丽(1987-),女,浙江金华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段素菊(1968-),女,河北保定人,教育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法规、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行业企业参与首都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研究”(编号:GJA094013)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段素菊。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1)31-0084-03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机制:内涵与作用
   “集团化”最初源自经济学领域,是规模经营的意思。其具体含义是指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比较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经济运行实体,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通过各种形式、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的提升,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1]
   按照运行机制划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有:紧密型、松散型和紧密与松散相结合三种类型。紧密型的职业教育集团是指职业院校、企业或其他实体以联合办学的形式成立职业教育集团,这种联合是一种实质性的合并,集团的成员其人财物整体并入集团主体,成为主体学校的一部分。松散型的职业教育集团,其联合加入的成员保持原有的法人资格,该职业教育集团由主体学校为核心,联合其他成员组建而成的。紧密与松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前两种运行机制的综合,它有效地结合了紧密型运行机制和松散型运行机制的优点,避免了各自单独运行时的弊端。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包括了以上三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动力”在《现代汉语辞海》(1994版)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使机械做功的各种作用力;二是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2]“机制”在《辞海》(1979版)中的解释是: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因此,“动力机制”是指能够推动事物演进的发生、发展动因及其构成。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机制则是指推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力关系以及维持和改善行业企业和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组织制度、体系结构等构成的功能体系。
   动力机制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一般看来,动力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一起构成职教集团化办学机制。其中动力机制是系统运行中被管理者追求管理者回报的积极性的激发,其核心是激励机制;它是各种管理机制相互支持、补充、衔接和制约的耦合,是对职教集团化办学积极性的强化与整合;它是作用于职教集团的内外部权力、责任、利益的优化配置,使系统运行的效率最大化,它关注的是投入与产出。[3]由此可见,动力机制的核心是激励机制,其作用在于强化并整合职教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以提高职教系统的运行效率。
   美国学者Mark S. Schwartz(2003)指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动力:经济动力、制度动力与道德动力。经济动力是指获得利润。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经济动力包括直接经济动力和间接经济动力。直接经济动力主要指企业履行教育责任所带来的直接收益。可分为:(1)劳动力交易成本降低。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教育获得高素质、与企业匹配的技能人才,提高生产效益;(2)职业教育投资增值。多元化投资获利动机,使得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可能会投资于职业教育领域。间接经济动力则是指企业可以通过履行教育责任树立良好的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的肯定,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道德动力是指企业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企业履行教育责任的媒体关注度以及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的取向。制度动力是指企业必须遵循制度要求的动力。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政策制定者提供的政策是制度的内涵。这三个动力根据自身不同强度,相互交叉组合作用,形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复杂的动力机制。
   二、国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与动力机制
   从办学主体所发挥的作用看,目前国外典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有政府主导型、行业企业主导型、院校主导型。从Mark S. Schwartz的理论框架来看,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动力机制。
   (一)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办学的主要动力
   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目的是通过特定人才培养的计划或方案来解决或缓解当时该国或地区所遇到的相关教育和社会问题。[4]根据其目的不同,该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横向贯通和纵向衔接为核心目的的校际联盟;二是以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为核心目的的校企联盟;三是以增强综合实力为核心目的的区域联盟。这类集团化办学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基于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政府通过多种措施促成各实体间的联盟。显而易见,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时间直接决定了职教集团的生命力和成功度。该模式的主要动力类型为制度动力与经济动力。
   1.制度动力。各国的学徒培训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形式。例如,美国的青年学徒制就是在《经济机会法案》、《劳动力投资法案》的颁布以及《工作培训伙伴法》和《瓦格纳法》的修订中实施起来的。根据这些法案,美国政府资助贫困青年参加工作训练项目。除法律之外,美国地方政府还设有青年委员会,帮助青年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成功,为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德国的《职业教育法》(2005)是德国最重要的职业教育法律,对企业履行职业教育责任有着很强的约束和推动作用。内容包括了培训合同的签订、培训企业的义务、培训企业和教育人员的资质、考试和考试委员会、主管机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和罚款规则。
   2.经济动力。欧盟许多国家所采取的一项主要政策是为雇用和培训青年工人的公司提供经济补贴,即签订所谓的“青年合同”。这种青年合同占意大利所有就业青年合同的近25%,希腊占20%,在90年代中期的法国和西班牙,这一比例为12%。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雇主雇用和培训青年人的热情。[5]
   英国为失业6个月以上的年轻人提供培训和就业政策,这些失业青年有4种选择:雇主提供的有补贴的工作;雇主每周获得60英镑的补贴;环境工作组织提供的为期6个月的工作;自愿性组织的雇主提供的为期6个月的工作或接受全日制教育或培训,以最终获得一个经认可的资格证书。每一个工作选择都包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接受教育培训:该方案同时还通过就业服务局顾问为年轻人提供许多求职机会和指导。[6]雇主可以通过补贴的形式获得参与职教集团化办学的经济回报。
   按照德国法律规定,无论培训和非培训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都须交纳培训基金,通常按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提取,比例一般介于0.6%-9.2%之间。然后,国家统一分配和发放这部分资金,但是只有培训企业才有资格获得这笔培训资助。一般情况下,企业可获得其培训费用的50%-80%的补助。如果所培训的职业前景看好,企业可获得100%的资助。因此,德国的培训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

《国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机制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国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机制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