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促销活动总结 > 内容

中美义务教育均衡政策的比较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4:40     阅读:


  【摘要】“均衡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普及义务教育之后的重点。本文通过对中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原因及政策进行比较分析,试图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义务教育均衡上存在的异同,从中借鉴一些适合我国的经验与措施,提出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中国 美国
  
  一、中美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现状比较
  教育不均衡的表现,通常体现在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不平衡。一个国家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得以实现。在纵向维度上,主要体现在均衡的对象上,如区域、校际以及群体之间的均衡问题;在横向维度上,主要体现在均衡的内容上,如教育机会、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的均衡问题。
  (一)中美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纵向维度比较
  在纵向维度上,美国义务教育区域间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各州之间以及一州内的各学区之间;与之相对应的,我国义务教育的不均衡表现为全国各省(市)间、省际内的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此外,由于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的区域不均衡还表现在城市与农村地区间的差距。校际差距除体现在不同区域内同类学校之间,还体现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类别学校之间。群体间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普通儿童与弱势群体间的差距。美国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低收入家庭子女、黑人和少数民族的子女、残疾儿童及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而中国的弱势群体主要有偏僻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儿童(尤其是女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
  (二)中美义务教育不均衡的横向维度比较
  在横向维度上,中美两国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大体相同,大多表现在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果的不均衡上。其中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诸多方面。
  二、中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比较
  (一)中美在教育立法保障上的差异
  1.对教育均衡的阐述方式不同
  美国是较早关注教育机会均等的国家之一。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提供了关于低收入家庭子女或弱势群体儿童的资助方式。与美国相比较,我国在教育立法中关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阐述过于笼统,更多的是应然性与目标性的规定,而缺少如何保障规定得以实施的实然性与操作性的措施。
  2.教育立法着眼点的清晰程度不同
  无论是从法案的具体名称还是内容上,美国在不同时期颁布的教育法案的着眼点都十分清晰,为法案后续的实施工作奠定了基础。与美国相比较,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涉及的内容较广,重点不够突出,难以体现工作开展的阶段性,给法律条款的落实工作带来很大障碍。
  (二)中美在财政政策支持的差异
  1.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模式不同
  我国现行的“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是典型的分散模式。由于中央政府在义务教育投资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导致我国目前义务教育公共资金分布极不平衡。而美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是介于集中模式与分散模式之间的相对集中模式。
  2.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不同
  美国形式多样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大多采用因素法客观地确定各学区的拨款额,且每种形式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便于各级政府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转移支付形式。相比之下,目前我国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不多(主要有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大类),且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三)中美在教育补偿政策上的差异
  美国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美国联邦政府为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民权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补偿教育计划,即面向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一系列经济补偿以及特殊的教育服务等文化补偿。目前我国对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主要以工程和政策文件形式推进,侧重于保障儿童入学机会的均等,而对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关注不够,同时在如何根据不同弱势群体的不同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补偿方式方面还有待完善。
  三、美国义务教育均衡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完善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解决一个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政策导向是关键,立法保障是基础。我国应充分借鉴美国的经验,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应体现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益的统一,从追求教育机会平等向追求教育结果均等过渡。
  (二)加大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应确保教育投入总值的充足,即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进一步提高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主体的重心,通过加大省级政府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来缩小地方各地区间教育投入的差距。充分发挥省级政府的协调作用,不仅有助于解决我国各级政府责任与财力投入不对称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而且也能减轻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的压力。
  (三)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文化补偿,完善弱势补偿的政策机制
  我国现有的关于弱势补偿的教育政策主要以经济补偿为主,较少关注对弱势群体的文化补偿,同时也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配套的监督保障机制。在保证处境不利儿童均等入学机会的前提下,应密切关注在文化不利环境的影响下这些儿童的心理情绪及各方面的特殊需要,即所谓的文化补偿。
  
  【参考文献】
  [1]尹玉玲.美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 2005(12):14-18.
  [2]张玉永,刘丽彩.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制度变迁分析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09(8):62-63.
  [3]杨颖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点[J].教学与管理, 2002(22):3-4.
  [4]李丹.二战后美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10-25.
  [5]王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03(10):4-9.
  [6]杜洪琳.美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20-27.

《中美义务教育均衡政策的比较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美义务教育均衡政策的比较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