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性比较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4:40     阅读:


  摘要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面向文本的分析评估方法,借用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中。本研究主要应用内容分析法的A-B-X模式对重要的两份课程改革文献作对比分析,比较二者对课程综合性这一主题的理解认识以及其中的差异与相似。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作为一个关键切入点,试图通过调整课程推进素质教育。而在美国与其在时间上接近的一份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报告《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中也着重强调了连贯一致的课程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两份重要文献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比较,希望在比较思考中得到一些启示。
  2 研究方法
  2.1 信息来源
  本研究以我国的政策性文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报告《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为研究对象,该文献作为分析文本是可获取且权威的材料。
  2.2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面向文本的分析评估方法,适用于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中的A-B-X模式对两份文献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论述进行对照比较分析。
  2.3 分析类目的确定
  分析类目既决定研究方向,同时反映研究目的,是内容分析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关注课程设置的内容,因此在对资料的整理阅读中着重挑选涉及课程设置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分析按照样本的自然属性,考虑研究目的及文本特征,依据课程设计理论,确定课程分类,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形式为分析单元,在每一类目之下都有细化子类目。
  3 研究分析结果
  3.1 课程内容图表分析
  (1)在两份文件中课程设置都是连贯一致的,有很强的相关性,连续性,整体性。有利于学习者从前到后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避免出现知识的断层和缺失。
  (2)表1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体现在课程建设中就是重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的完整性,重视课程设置的整体功能。
  (3)表2(见文章末尾)中可以看出我国基础教育分科课程随年级而逐次加大比重,突出了稳定基础课的目标。另外一点就是重视课程综合化。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设置不同内容的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加强学科间、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各科课程结构的理解以及对知识的深度消化。
  (4)从四个表的比较中我们会明显的看到我们课程设置的综合性远远不够,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综合的内容广度与深度都较浅,各个综合内容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为薄弱,亟待更高层次融合内容的课程出现,切实达到综合课的要求。综合化的课程一种是把不同学科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综合起来,第二是拓展边缘学科的课程领域。综合化的课程是学生把握科学基础知识的需要,也可以避免新增学科带来的课业负担。《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这份报告中主张将语言学习作为连贯一致的核心课程,自然科学,历史,文学,公民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综合融入八个主题中,每个传统科目或学科都可以找到其归属,而且八门基础课是根据他们出现在生活中的次序而排列的,从学习开始就随年级提高,随课程螺旋发展。通过集中学习人类共同的经验,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各学科间的内在关联,这样会使课程真正融合,高度综合。
  (5)在对比的过程中还会看到,课程纵向缺乏多样化综合,横向综合性不强,很难使学习者将对学科结构及内在联系的理解渗透于学习过程中。
  (6)分科,综合的理解差异:在纲要中综合通常以综合课程形式出现,凸显的是对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要求;而在报告中作者不仅认识到课程内容结构上的综合化需要,同样认识到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综合。强调教师采用富有整体感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整合之后去教,而学生也会在这种引领下注重联系的去学习知识而不是拼凑零碎知识。
  在此我们看到了二者理解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是停留在给定内容的层面上,更多的是激发教师学生以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来考虑所设课程。
  3.2 课程设置形式分析
  课程设置表
  
  二者课程编制的基本形式相同,说明了在这一点上的国际趋同,内容多样而且交互进行能以多样化的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几门课程交互进行可以相互迁移,彼此互为促进,有利于所开课程之间的知识融合,进一步加强课程之间的综合性。
  二者设置连贯一致的课程,相同的课程在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层层深化形成螺旋式发展格局,符合学习者心理顺序以及认知发展要求,有利于形成学科内知识的前后连贯、深化、综合。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学科内的结构,相似知识之间易整合为知识专题。
  4 讨论与启示
  以上是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课程设置的比较,由于是小样本且由于选取材料的特殊性比较只能从一些方面寻找二者之间的关联,尽管这样该比较分析仍然可以发现一些差别和一致。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该报告中涉及课程综合性的理念对我国课程综合化的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启示:(1)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一方面注重高质量的综合课程开发,另一方面要强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转变。只有将零碎知识相互转化融合,将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经验整合,才能落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生成性学习。(2)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就不会循规蹈矩,教学中就会更多的因地制宜,想办法将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综合为某个主题,帮助学生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超越孤立的课程。这无疑是综合性进一步提高的一个行之有效地方法。(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加强技术增进学习的机会,实现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超越的瓶颈。
  在分析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了教育改革中一些观点认同的国际化,也有一些差异之处,希望引起我们再次思考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建设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吕达,周满生.当代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四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卢家婧.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美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5).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孙琼玲,黄建业,龙贵江.通过内容分析研究中国有关网络教育研究现状[J].昆明大学学报,2008.19(1).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性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性比较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