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7:08     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了卢梭与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关注主体等方面的差异及在阶级立场、教育理念、教育中心、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共性。二者的教育思想均与时代与社会的变化和需求相一致,深深镌刻着西方“尊重人性”“注重实践”“主体参与”的文化烙印。
  关键词:卢梭;杜威;教育思想;比较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170-03
  卢梭与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公认的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对西方教育的发展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学界关于二者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十分有限,仅在思想基础、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宏观的比较。本文通过大量文献梳理,翔实分析了两位思想家教育思想的异同,期望借此深入把握二者教育思想之旨趣,借鉴吸收二者教育思想之精华。
  一、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的不同之处
  (一)时代背景不同
  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具有显著差异,卢梭教育思想产生于启蒙运动迅猛发展的法国,而杜威的教育思想则产生于资本主义巩固发展阶段的美国,但二者均是应时代发展需要所产生的教育思想。
  卢梭(1712-1718年)是法国伟大的启蒙者,资产阶级教育家。18世纪的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天主教会与封建统治者愚弄和欺压人民,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与僧侣和贵族构成的封建统治阶级展开斗争,这一斗争首先出现在思想领域:即法国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高举人的价值、理性等旗帜,对压迫人权的封建统治进行了猛烈抨击,对扼杀天性的文化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卢梭作为百科全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主张把人从封建神权思想的桎梏中释放出来,追求平等享有自然赋予的发展权利。该主张与人性解放思想相契合,对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社会的斗争具有极大启发,成为推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在思想上扫清了障碍。
  杜威(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教育思想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19世纪末,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后的资本主义巩固发展时期,随着人口大量迁移、工业化异軍突起、城市化迅猛推进,人们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兴趣爱好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的思想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教育的合理化模式已无法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创造型而非知识型人才。杜威作为这一时期的教育家,提出建立一套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以适应新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认为实用的才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教育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深刻反映了美国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状况,也为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
  (二)理论基础不同
  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卢梭与杜威所处时期的教育理论研究状况也不尽相同。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杜威的实用教育理论则建立在进化论思想基础之上。
  在哲学上,卢梭属于性善论者。他认为,人是本性为善的存在者,热爱正义和秩序,人心中没有原初的堕落,自然的最初运动总是正确的,一切人心之上的邪恶都不是出于人的本性,任何的邪恶都可以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人心的。由此可以得出,既然不是“人性本恶”,那就无需用积极的教育去净化人类;因为“人性本善”,所以我们只需保证周边环境与人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需要特点相吻合,阻止有恶的东西去影响人的发展,人自然会向善,自然会“明明德”。所以,卢梭的自然教育是在性善论的基础上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
  杜威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在19世纪的欧美社会,随着生理学以及与生理学相关联的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实验方法的使用,尤其是进化论思想的出现,颠覆了真理永恒不变的“正常认知”,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生物进化论所阐述的要义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的核心是适应,强调环境不会一成不变,生物只有改变自身机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继续生存。教育也只有通过变革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受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真理的实用性以及时代特征的迅速变化直接影响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三)教育目的不同
  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二者在教育目的上的侧重方向不同。卢梭注重人性的发展,要培养“自然人”,是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而杜威则要培养适应美国社会的公民,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二者的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最终结果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的自由问题是卢梭关注和追求的核心,同时也是他教育思想的价值诉求。卢梭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一种不同于封建社会教育的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或“自然人”,即不受传统束缚、身心健康发展、能够自食其力,完全自由发展的“自然人”。他将培养自由人作为最高目的,凌驾于社会之上,只有人性本身不断完善化,道德的自由才能实现,社会的自由才能实现。卢梭的教育目的观开辟了西方“个人本位论”思想的先河,为后世的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石。
  杜威认为教育本身并无目的,人才有目的,这也是为后人熟知并被质疑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提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是它自己的目的”[1]58“所谓目的,就是对从事一种事业——不管是农业还是教育——所要求进行的观察、预测和工作安排承担责任”[2]136,由此可见,杜威认为过程就是目的,教育过程之外不存在教育目的,而且过程中每完成一个环节所获得的经验即目所在,也就是具体目的。换句话说,只要是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可以使其体会到生活的意义,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经验过程也就是具体目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虽然杜威没有谈到教育的终极目的,但是每个具体教育目的都是为了终极目的而存在。杜威一直在构建一个“民主主义社会”的理想国,为了建设这一社会,他将每个阶段的教育活动都设置了教育目的,最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