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层次提升的背景、路径及问题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4 06:05:09     阅读: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纪之交开展的师范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层次的提升成为必然选择。随之,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一一升格,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重心下移,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到幼教师资培养工作中来。在提升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层次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着盲目提升现象,从而导致出现培养的断层现象。为数众多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提升方向和提升路径不明确,进退两难。
  【关键词】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层次提升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4-0027-05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任务主要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以及部分职业高中、普通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中的幼师班来承担,它们与高等幼儿师范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和本科、硕士和博士)一起构成了层次清晰、比较完整的职前教育体系。但是,自上世纪末以来,这种体系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幼教师资的培养层次开始全面提升,高等幼儿师范院校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要机构。为什么要提升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层次?主要可通过哪些路径来提升?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文试对这些直接影响幼儿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
  
  一、幼教师资培养层次提升的背景
  
  (一)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层次的提升成为必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急剧变化,各国都在思考如何培养具有新观念、新视野、新技术的人才。我国在1993年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作为教育的起始环节,学前教育也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要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人们必然会对其主要承担者——幼儿园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教师接受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满足这种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呈现高学历、高层次的趋向(见下表)。
  
  (二)世纪之交进行的师范教育体制改革促使幼儿师范教育的层级提升
  世纪之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师范教育体制改革,传统的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是这次改革的重点。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从城市向农村、从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由三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向二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过渡。到2010年左右,新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分别基本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同年由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则提出,“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以及惯例,这两个文件对幼儿园教师也具有同样的指引作用。在这一精神的号召下,我国不少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或正在进行幼儿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把幼教师资培养纳入高等教育轨道正逐步变为现实。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迫切要求提升师资职前培养层次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幼儿园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园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要求其应具备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的能力〔2〕诸种基本素质。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素质问题,还得在源头下功夫,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育应尽快改革。首先,师范学校必须把培养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作为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其次,师范学校要大力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第三,师范学校还必须提高师范生的现代化教育意识和技能。而这三方面恰恰是传统中师教育的薄弱环节。以招收初中生为主、培养中专学历幼教师资的中等幼儿师范教育显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提升职前培养层次已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
  
  二、幼教师资培养层次提升的路径
  
  (一)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升格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是我国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机构。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幼儿师范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1979年,作为幼儿师范教育主要力量的幼儿师范学校恢复至22所,在校生为9171人;1982年,又增至33所,在校生为21798人;1990年,全国已有独立建制的幼儿师范学校67所,在校生38165人;1996年,在校生达到56278人,约为1979年的6倍。这些幼儿师范学校为我国幼儿教育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师资,成为职前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培养层次提升的过程中,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升格状况将直接决定整个幼教师资职前培养体系的基本格局。幼儿师范学校升格的具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举办大专班,培养专科层次的幼教师资。由条件较好的幼儿师范学校与当地师范专科学校联合招生,在幼儿师范学校授课,学制五年,毕业时颁发师专毕业证书。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和济南大学自1999年开始的联合培养大专幼师生工作就属于此种模式。〔3〕
  第二种:幼儿师范学校并入高等师范院校或师范专科学校,培养专科生。这种合并有的是实质性合并,有的是松散性合并。还有挂靠本科院校办学的,如江苏省采取将幼儿师范学校统一挂靠省教育学院的模式,由政府为幼师院校的转型提供平台,既保存了幼儿师范学校的优质办学资源,又提高了办学层次。〔4〕
  第三种:幼儿师范学校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合并,培养本科层次的幼教师资。如1997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成为全国学前教育领域率先成立的二级学院。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在2001年并入浙江师范大学,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正式迈入高校行列。
  (二)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重心的转变和下移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主要由本科层次的师范学院(大学)和中专层次的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附设的幼师班组成。1979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中对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位是“主要培养幼儿师范教师、幼教科研人员和幼教行政干部”〔5〕,而幼儿师范学校的定位则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养员”〔6〕。由此可见,高等师范院校起初并不参与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其培养重心与幼儿师范学校有较为清晰的界线。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幼教师资需求的不断扩大,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也逐渐加入到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行列,其培养重心与幼儿师范学校开始交叉和重叠。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开始被表述为“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7〕。许多高校都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如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将培养规格主要定位在培养“科研型”的幼教实践人才,包括幼儿园教师、幼教师资培训机构的教学人才、幼教行政管理人才以及其他幼儿教育工作者。从现状来看,担任幼儿园教师成为大多数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去向。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2002~2006年到幼儿园工作的毕业生分别占60%、88%、74%、77%、96%。

《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层次提升的背景、路径及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层次提升的背景、路径及问题.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