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中国国立大学近代化的宏观考察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6 06:04:41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ts/gjts201102/gjts2011021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ts/gjts201102/gjts20110219-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ts/gjts201102/gjts20110219-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ts/gjts201102/gjts20110219-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ts/gjts201102/gjts20110219-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ts/gjts201102/gjts20110219-6-l.jpg
  摘要:近代化作为一种历史潮流,既是客观发展的进程,也是主观适应的过程。中国国立大学的近代化以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为上限,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大学法》为下限,半个世纪中完成了创建、发展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宏观上考察其规模结构的变化、制度演进和制度实施者学历转型,有助于整体上把握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国立大学;近代化
  
  近代化作为一种历史潮流,既是客观发展的进程,也是主观适应的过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潮流席卷世界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社会转型就是现实驱动下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也不例外。“中国教育近代化,既是一种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自在的历史运动,也是一种明显地体现了社会主体主观能动性的自为的历史运动。”[1]那么,如何审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自在的”与“自为的”发展进程呢?本文以国立大学为研究视角,从其规模结构变化、制度演变到制度实施者学历转型来反映其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进而解读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一、中国近现代国立大学的创建与发展
  
  中国近代大学起初只有官学,1912年《大学令》中才准设私立大学。真正意义上国立大学、省立大学、市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分类,出现在1929年的《大学组织法》中,并规定“国立大学由教育部审察全国各地情形设立之”[2]。如果以国家负责建设和宏观管理为国立大学的标准,中国国立大学近代化的上限可以追溯到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下限可以限定到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大学法》,恰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在民初的10年中,全国只有一所国立大学,即北京大学,直到1921年才建立起第二所国立大学——东南大学。”[3]实际上根据教育部公布全国大学概况(1918)的描述,“北洋、山西两大学原系省立,自民国七年度起,经费由国库支给,乃改为国立”[4]。由此可以推断,清末只有一所国立大学,1918年发展到3所,1921年增加到4所。之后国立大学的数量稳中攀升,便于统计分析,1921年后以5年为间隔,统计其数量变化状况(见表1)。
  如表1所示,国立大学数量稳中攀升,尤其在1921~1926年、1941~1947年增长迅速。前者与大学设置标准的降低有关。1922年“壬戌学制”延续了1917年《修正大学令》中放宽大学设置标准的规定,甚至允许设一科,称为某科大学。1924年《国立大学校条例》明确规定“国立大学校得设数科或单设一科”[5]。与之前的大学必须文理并设或至少设置三科以上的规定相比,设置标准的降低促成了国立大学数量在5年中增加4倍的局面。暂不论其质量是否降低,至少从大学数量的急速增长中看出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与重视。后者与办学经费短缺导致的私立大学和省立大学的转型有关。“抗日战争爆发后,大多数校园变为废墟,一些私立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主要为经费所迫先后改为国立大学。”[6]根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的整理,1942年2月批准私立大厦大学改为国立贵州大学。除了上述私立大学的转型外,还有一部分省立大学由于经费有限申请改为国立大学。如1939年8月批准省立广西大学改为国立广西大学,1942年3月批准省立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1943年1月批准四川省立重庆大学,浙江省立英士大学改为国立大学。这一点进一步证明国家在危难时期对高等教育的扶持与重视。
  对比国立大学数量增长的趋势,其相对比例的波动变化值得考察。从图1国立大学在大学总数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看,中国近代大学经历了单一的国家办学到地方参与办学以及私人办学的发展历程。由于“前清当局者有虑及其事,乃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学部部令宣示,凡外人经营之学校,一切不能公认”[7]。因此在官方统计的大学数中不包括教会大学,国立大学占据了绝对优势。“新政”时期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方案,尤其是兴办学堂后出现了地方政府改办的大学。如天津中西学堂1903年改办为北洋大学堂,山西德堂书院改办为山西大学堂。民国开始允许设立私立大学后,国立大学的比例一直停留在30%左右,只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该比例有所提升,甚至1947年时超过50%。这也是情理中的事情,战争导致经济严重下滑,不要说个人和地方政府办学,就连国家办教育的经费都是极其有限的。如前所述,抗战爆发后因经费原因有一部分私立大学和省立大学改为国立大学,从而提高了国立大学在大学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如果说国立大学绝对数量从少到多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那么相对比例的减少体现了大学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国立大学的规模扩展中还有一种现象引起关注,即特殊的历史条件造成国立大学地区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改善高等教育的地区间不平衡现象。地区结构是高等教育亚结构之一,泛指“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8]。按照现今区域地理划分,国立大学起初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1921年建立的东南大学开创了华东地区国立大学的先河,之后的布局变化可以从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重庆国民政府时期的几个年代做一个比较分析(见表2)。
  如表2所示,整个东北地区没有一所国立大学,数量变化不明显的地区有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变化显著的是华北和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国立大学从北洋政府时期的10所减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5所,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高校内迁与合并,没有保留一所国立大学。相反西南地区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1所增加到抗日战争时期的11所,除了当地建立的四川大学(四川成都)、云南大学(云南昆明)和重庆大学(重庆沙坪坝)3所国立大学之外,其他8所是从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内迁的国立大学。可以说大规模的高校内迁与合并是特殊历史条件中客观必然性的结果,虽然对办学带来诸多不便,但从某种意义上对突破高等教育发展中地区间的不平衡状况,提高高等教育的公平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从上述三个年代政府所在地角度分析又会发现,政府所在地的国立大学数量往往是最多的。1926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华北地区国立大学最多(10所),占总数的62.5%;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华东地区国立大学数量赶上华北地区(5所),并驾齐驱;1943年重庆国民政府时期,西南地区国立大学数量占据绝对优势(11所),占总数的50%。这一点似乎又在提醒人们一切客观必然性的背后蕴藏着政府的主观作为。
  
  二、国立大学制度的演进
  
  学制主要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往往能反映社会对教育的需要。从“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到“戊辰学制”,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大学制度,虽然首尾两次学制未颁布实施,但对大学的规定还是值得关注。近代有专门的《国立大学校条例》外,《奏定大学堂章程》、《大学令》、《大学规程》(1913)、《修正大学令》、《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1929)、《学位授予法》和《大学法》的规定也多指向于国立大学。通过分析有关国立大学制度演进的轨迹,有助于把握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脉络。
  (一)大学设置标准:多科制—单科制—多院制
  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以上八科大学,在京师大学务须全设,若将来外省有设立大学者可不必限定全设;惟至少须置三科以符学制”[9],该规定最早明确了大学设置的多科性要求。民初《大学令》明确提出得名为大学,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之一:一是文理并设;二是文科兼法商二科;三是理科兼医农工三科或其中的二科。按照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学必设多科的规定,超出了现实承受力,不利于大学的发展,从《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中公立大学的数量变化可见一斑:1913~1920年始终保持3所,1921年才增加了1所。《修正大学令》中大学设置标准降低到设二科就称为大学,设一科称某科大学。“壬戌学制”确定了单科大学的设置要求。以1918年教育部公布全国大学概况为例,北京大学设文、理、法、工4科、北洋大学设法、工2科、山西大学设文、法、工3科。若按照《大学令》的规定,北洋大学显然还不能称为“大学”,既不是文理二科并设,更没有达到三科以上的设置标准。《国立大学校条例》规定“国立大学校得设数科或单设一科”[10]。5年后,这一标准再次提升到多院制。《大学组织法》规定:“凡具备三学院以上者,始得称为大学。不合上项条件者为独立学院,得分两科。”[11]而且三学院中必须设有理学院或农、工、医学院之一。该标准延续到1948年的《大学法》。

《中国国立大学近代化的宏观考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国立大学近代化的宏观考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