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2020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8-03 18:05:10     阅读:

【篇一】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工作中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三个关系,并从人群、区域、领域等方面查找了弱项和短板。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三个关系”的核心要义,工作中突出

“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地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高效地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弱项。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近百年党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了带领人民走上现代化道路、实现全面小康所作出的艰辛努力和不懈奋斗。通过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此后,我们党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拓展和深化小康社会目标,从小康到全面小康,不断提出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显著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充分彰显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心。

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实现全面小康,就要全面脱贫。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已经接近完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2020年2月底,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同时也要看到,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有不少短板弱项要补,决不能松劲懈怠。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就是提醒我们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当前,未全部脱贫的贫困县、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等突出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此外,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脱贫攻坚工作仍需加强。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强化问题意识,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就一定能够达到“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人口要全面、区域要全面”的要求,交出合格答卷。

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航船要抵达全面小康社会的彼岸,需要中国共产党为这艘巨轮掌好舵。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节点,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从提出小康目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胜利在望,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篇二】

6月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脱贫攻坚“大考”即将交卷,总书记的这篇文章正是此次“大考”的“高分指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在具体工作成绩上得“高分”,也要在提升自身本领上得“高分”,更要在为民服务上得“高分”。习总书记的这份“高分指南”,不仅是脱贫攻坚“大考”的“高分指南”,也是帮助党员干部获得群众好评的“高分指南”。

坚定“高分”追求,保持定力不浮躁,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脱贫攻坚“大考”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坚定的目标,就无法凝神聚力向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脱贫攻坚“大考”出现了“加试题”,这不能成为我们拖一拖、等一等、缓一缓或者降低目标要求的理由。越是遇到困难和问题,越要体现我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越要更加坚定脱贫目标,用更加顽强的斗志和必胜的决心,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卷”。全面完成脱贫难攻坚任务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可实现的“空中楼阁”,它是经过实践经验积累、反复论证研究的,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大考”即将交卷的时候,更要坚定信心,保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的工作定力,把脱贫攻坚的考卷答好。

破解“高分”难题,保持十指弹钢琴,坚持全面总抓、齐头并进。制作木桶,其容量大小受限于最短木板的长度,同时也受限于木板之间的紧密度、木桶的底面积、最短木板能否升级,此即“新木桶理论”。引而用之,脱贫攻坚工作如何做,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把握好三组关系: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关系,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的关系,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的关系。如果把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比作制作“木桶”,三组关系就是这个木桶上的三块木板,任何一组关系没有平衡好、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导致整个“木桶”因为木板之间缝隙过大、短板过短而容量减少,脱贫攻坚质量就会降低。所以,脱贫攻坚工作要全面展开,不能一个方面取得成效就喘口气、歇歇脚,要“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巩固“高分”技能,保持步步有实效,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孙子兵法》军行篇讲“稳”,“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先为不可胜”,就是要保证已有成效持续稳定,“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要保证下一步工作有成效。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此即需要继续保持的成效。当前进入脱贫攻坚“大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试卷答得好不好,不仅要靠平时积累,也要看临场发挥。越到最后,越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把难题、怪题解决掉。下一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工作中,一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三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四要健全社保兜底机制。题目是一步一步解出来的,工作也同样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要想取得最终胜利,就得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国际社会赞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这印证了我们过去一个时期的工作是实实在在的、是有成效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正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的“最后一公里”上,正走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跑线。试卷答得好不好,还是要看群众评价高不高。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们,请认真领悟这份“高分指南”,愿共同努力,待到张榜之日,举杯共庆。

【篇三】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
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
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

脱贫攻坚,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民心工程;
它是一种责任,更是检验作风担当的一把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成效有目共睹。一个地区的贫困,往往由自然环境、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等诸多因素交织而成。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巩固成效,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谱写美丽篇章。

补足思想认识“短板”,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根据“木桶定律”,我们知道,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高的木板有多高,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有多短。毫无疑问,在脱贫攻坚的整个进程中,“木桶定律”同样适用,尤其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只争朝夕、担当担责、主动作为,科学分析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寻找贫困地区的致富门路,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方能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用好扶贫帮扶这一技术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补短板”方能利长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是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突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责任落实,转变工作作风,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构建新支撑,“补短板”看脱贫攻坚完美收官。

【篇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这是两千多年前儒家对于理想社会的经典阐述。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演进,经历过太多风雨,更铸就了一段又一段千古佳话。中国曾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国家,也曾在近代受过屈辱。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之后,人们对于社会哲学的思考更增深了一个维度。中国在战斗中获得新生,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不断探索,鉴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东方担起了大国使命。

不同时期,历史赋予的时代主题都是不一样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刚刚学会制造工具,满足了生存需求,慢慢建立了社会体系。周王朝灭亡,奴隶制社会被时代淘汰。西汉国富民强,张骞得以机会通往西域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唐朝鉴真东渡、明朝郑和下西洋,飘洋过海传播中华文化。而经历了近代的洗礼,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给中国接下来的道路奠定了基调。而今天,多元化国际形势悄然形成,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更多的责任与挑战层出不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迎时代应运而生,解答了这个时期的中国,是如何发展由自身到惠及世界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解决好根本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中心任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懂得了这个道理。以民为本,发展民生才是强健社会之根本。中国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世界奇迹,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城乡发展不均衡,是中国社会一大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坚决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人民,精准扶贫的政策应运而生。自2013年以来,全国脱贫人口逐年增加,贫困地区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在各级干部的努力下,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集中连片贫困区也得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大国担当,如何消除贫困人口,给世界提供了中国道路。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强的今天,各国往来关系越来越密切,全球都像一个紧密连接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旨在加强各民族各国家紧密相连,共同发展人类的美好夙愿。世界在经历战争的洗礼之后,愈发感觉加强政治互信增进贸易往来是各国发展的要义。在已经取得和平解放的国家和地区,各国都想要谋幸福谋发展,所以互惠互利的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一些尚未取得和平解放的国家和地区,人类的命运飘忽不定,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直致力于帮助解决矛盾冲突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坚决不动摇的。中国将一直与公平正义一道,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秩序。

地缘的链接,不是单纯的国家界限,更是两国睦邻友好的邦交往来纽带。世界经济当前面临严峻挑战,各国通过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战略对接有利于弥补经济鸿沟,对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具有重要意义。正是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近六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与各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意味着中国并不输出本国的发展道路,而是倡导各国在发展和治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广泛的对话和交流,各自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合作方式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也让部分西方国家和企业开始放下成见,共襄盛举。“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或将成为世界各国合作的一种新哲学,成为大国和小国之间平等合作的新哲学,成为个人与个人和谐发展的新哲学。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坚定抗击疫情。在中国政府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控制,局面基本扭转。事实证明,中国政府采取的抗疫举措成效显著。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国抗疫工作。所有省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用一周时间完成病毒基因鉴定和测序,10天内建成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并利用现有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在武汉市改造和新建了86家定点医院、16家方舱医院。中央政府短时间内从全国紧急调集4万余名医务人员、运送6万多吨医疗和生活物资驰援湖北。中央政府还指定了19个省市对口支持湖北地市,集中力量控制重点地区疫情。对确诊、疑似及密切接触人员全面隔离,对武汉市采取“封城”的超常规措施,在全国范围延长春节假期,推迟学校开学,最大程度限制人员流动,全方位切断疫情传播渠道。由于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不断摸索总结治疗方案。根据疫情变化特点和趋势及时完善防控策略,一个多月内七次更新诊疗方案,对重症、轻症和疑似患者分类施治。在大力防控疫情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确保隔离和“封城”期间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全力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医疗救治秩序和交通秩序,扎实做好社会面安全稳定工作。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充分释放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秉持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并在全国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将科普知识、防控手段等向公众特别是重点人群普及,坚定人民克服恐慌、战胜疫情的信心。中国抗击疫情所采取的很多举措远远超出世卫组织要求,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新的标杆。当前,病毒还在肆虐,战“疫”仍然任重,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同心,共克时艰。

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东方兴起的强大力量,更是在国际合作、世界和平、跨国交流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力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人用强大的精神意志,优越的政治制度以及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与世界共克时艰,谱写了一段人类抗击疫情的荷马史诗。事实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领导人辛勤智慧的结晶,它瞻仰历史憧憬未来,为新中国谋划长足稳定的发展,为世界寻求人类复兴的繁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管行路再有多么艰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我们披荆斩棘,共创人类美好家园。

【篇五】

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

当下,我国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上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尽管如此,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会改变,现行脱贫标准不会改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不会改变。一是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的县和行政村,要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挂牌督战。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强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三是做好考核验收工作。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加强常态化督导和执行力。四是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五是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要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

我国连续多年推进的脱贫攻坚,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但贫困标准还应提高,相对贫困仍然会长期存在。我们应将扶贫工作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把城乡贫困治理统筹考虑,统一城乡扶贫目标与治理机制,实行城乡并重的减贫战略。同时要继续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篇六】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作出这个重要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国际社会普遍赞赏我国发展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坐等花开,是不行的。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做到脱贫不返贫、脱贫能致富、致富能持久。一是结合当地实际,注重质量脱贫,创新扶贫举措,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避免出现“算账脱贫”;
二是激发内生动力,谨防“政策依赖症”,在给的越多,帮扶越实的同时,要加强教育引导,激发贫困群众依靠诚实劳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三是特殊群体以保障性扶贫为主,建立长效保障扶贫机制;
四是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把扶贫资金“晒”在阳光下,杜绝基层的微腐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让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既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提振士气、激励斗志,搞好精准帮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202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2020.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