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14:24     阅读:


  摘 要:法治日益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依法治国的主体基础是具有法治品质的公民。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法治社会的公民必须具备法治的品质。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必须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价值,提高大学生法治品质。
  关键词: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治教育
  从1987年高校开始设立“法律基础”课程算起,经过几十年大规模高校普法教育,我国大学生法治品质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大有进步,但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相比,仍距离颇大。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大学生具有一定法治意识,但不能自觉践行法治行为,有法治教育需求,但学习动力不足,推崇法治精神,但不信任现行法治。大学生的法治品质总体上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还有差距,法治教育待进一步加强。
  1.传统法律文化的桎梏。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并未式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德主刑辅的礼治主义思想销蚀了法律的地位。至今很多公民仍然认为法律应该惩罚某些违反道德的现象,在一些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中,法官判决案件还必须考虑民众的心理和社会效益,法律的公正性和司法的独立性不得在舆论面前有所让步。第二,自然经济主导下的重刑轻民、重农抑商思想抑制了个人权利意识。强调刑事法律法规的宣传,强调法律的惩罚职能,权利意识不足,而对公民的权利及法律的保护公民权利的功能宣传不够,要实现公民权利意识的完全彰显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三,传统宗法等级制度下的伦理观念消解了法律权威。第四,司法行政合一的吏治主义思想助长人治传统。强烈的人治色彩至今仍有影响。重实质正义,轻形式正义;“人治”并未绝迹,而对法律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信任不够。
  2.法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现实中法治建设的不足,法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必然会造成大学生心理落差,从而难以建立起对法治的信任。成文法的数量虽然得到了提高,但是质量难以令人满意。法律体系建设与民主法治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缺乏法治观念。此外,一些公职人员知法犯法、贪污腐败,更加损害了法治的形象。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还没有完全实现。少数司法人员不公、不廉,滥用职权、知法犯法,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严重损害了法治的权威。
  3.大学生法治教育理念有待转变。传统法律文化和理想现实的矛盾,都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外部环境,间接影响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效果。而大学生法治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第一,理念滞后。“知识化”的法治教育只能是徒有其表,离最初的要旨渐行渐远。第二,方法手段单一。绝大多数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案例讨论。学生较喜爱的旁听案件审理、模拟法庭辩论、法律从业人员专题讲座等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较少采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第三,师资力量不强。受到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过去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伦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往往片面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法治教育内容一带而过;过去主要从事“法律基础”课教学、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则片面强调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前面道德教育部分“开快车”。导致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割裂,学生道德水平和法治素养同步提高的目标难以实现。辅导员是高校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教师。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对于其开展教育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有法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往往强调制度建设、依规办事,也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规则意识。但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多元化,不是所有辅导员都能够自觉开展法治教育。
  二、完善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必要途径,也是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1.转变教育理念。要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首先要改变教育理念,突出法治的精神和价值,发挥法治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用法治实践的效果来衡量和评价法治教育的效果而不仅是根据知识掌握的多少来评价法治教育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教育活动而不仅是简单的法制宣讲,把知识传授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引导受教育者在自觉实践和主动参与中学习法治知识、坚定法治理想、塑造法治品质。
  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加强法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法治教育任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法治观念,提高其法治品质。辅导员组织在课堂以外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组织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训练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品质,提高他们适应法治社会的能力,应成为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虽然高校行政人员并不具有公务员身份,但由于大学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公众对他们的要求和对国家公务人员的要求基本是等同的,高校行政人员也肩负着维护大学形象,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示范教育任务。此外,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与法律相关的部门行政人员都可以成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校外师资力量,校内外联动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提高法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
  3.加强教育队伍自身培养。提高全体教职员工法律素养和育人意识。一方面,要对高校所有教职员工进行法治教育,使他们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避免出现大学生懂法而教师不懂法的现象;另一方而,要通过有效措施,提高全体教职员共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由此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好互动。特别重视加强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法治意识,培养辅导員开展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也是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4.创新法治教育载体。利用、创设有效的大学生法治教育载体是增强人学生法治教育效果的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手机媒体等新的沟通交流方式。大学生活蕴涵着许多法治教育的活动和机会,以往我们对这些活动的开发和利用太过不足。如果能够挖掘每一项实践活动内含的法治教育意蕴,法治教育的力量将大大增强。例如,建立学生申诉制度是保障和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权益的重要体现,体现了法律中的救济原则,反映出高校依法治校的态度和行动。
  5.为大学生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腐败问题、贫富差距、违法执法问题等,不仅是社会民众关心的问题,也是人学生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影响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信心。同时,高校应对大学生正确引导,通过专题、案例分析的形式,是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上存在的个别不法治因素。大学生法治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项内容,作为促进公民法治意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也必须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生法治教育,助力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治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大学生法治品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郎芳:《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载《湖南农机》2011年第5期.
  [3]詹明鹏、钟晓玲:《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广州地区大学生为例》,载《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 第4期.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发展与完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发展与完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