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读书活动总结 > 内容

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9 06:15:18     阅读:


  【摘要】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合于人才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社会实践的有效教学体制和机制。同时,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研究生迫切的就业意愿使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应该重新加以考虑的因素。我国应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及体制,完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重视对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项目投资力度,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实践创新能力,改革传统单一导师制度,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甚至采用多导师制。
  【关键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自1978年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从10708人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560168人,迅速扩招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日益增长的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从2009年起,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这与“学历越高,越容易找工作”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究其原因,研究生对自身定位过高是其一,但能力与学位不符,让用人单位在对研究生的能力考察时感到失望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很多研究生也普遍觉得自己与本科生相比,在实践能力方面并没有过多优势。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研究生迫切的就业意愿使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研究生培养时应该重新加以考虑的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出:硕士生必须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然而大部分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更偏重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系统的规划或是简而化之、流于形式,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研究生培养没有达到目标,研究生质量不高,社会竞争能力不强,这些都增加了研究生面对社会的压力和挫败感,影响其发挥专业知识,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和信心。从这一角度来看,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培养模式等还不能完全适合于人才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方案的相关规定表述都较为简单,不能全方面体现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性。从实施情况看,大部分环节都没有得到实施,基本没有太多学生在学校相关部门参与教学管理工作或是课程教学工作,至于实践报告的写作机会更是寥寥无几。同时,缺乏具体的考核指标和流程,只有理论上的表述,却没有实际操作的导向,总体看来就是实践训练量的要求较低,缺少详细要求,引导性不强。
  (二)实践能力培养条件不够,缺乏社会实践的有效教学体制和机制
  我国许多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时间相对较短,对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客观规律的研究略显不足。同时,由于高校自身资源的有限性,造成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条件还不是很完善,办学经费不充足,社会认可度和普遍影响力还不是很高。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科研场所、实验条件等均达不到均衡的标准。此外,缺乏校内外的实践创新基地,高校对研究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也缺乏引导和保障,客观上使研究生错失一些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三)研究生导师制度与导师水平不能完全适应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实施的仍然是传统的单一导师制,即一名研究生由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其指导的研究生的水平,例如许多导师同时担任学校的行政工作,这就使导师投入到研究生身上的精力有限。同时,如果导师项目少甚至没有项目,其所指导的研究生自然也就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到项目锻炼中。另外,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直接组织者,导师的学术水平和人格修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我国导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学习,轻视实践能力方面的锻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自觉选择不能获得教育者的肯定和鼓励,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三、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及途径
  (一)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及体制
  1.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校承载着向社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担,应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考察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指标并写入培养目标。
  2.应该把社会、企业纳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企业的力量。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多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对研究生能力的需求并调整相应的培养计划,以打破对专业知识的限制,加强多方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最优化以及最有效的配置。同时,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尽可能地侧重于科研所需,激发研究生潜能,提高其应对社会的能力。
  (二)完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1.将实践能力培养列入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中应该将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给出清晰可行的规定,使导师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2.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可以通过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既要切合专业学位培养的实际,又要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特别是要体现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导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应倾向于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开展专题讲座等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3.重视对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评估。为实现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改进,需要对现有研究生能力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使培养目标更可行,并识别改进的环节和切入点,然后对影响培养质量诸要素进行分析,探寻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可能采取的改进措施与方法,并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进行评估。
  (三)重视对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项目投资力度
  学校能够为研究生提供的实践项目和实践活动有限,而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持续增长,仅仅依靠学校是没办法满足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这就需要借助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高校可以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即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的需要,将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对口专业以及社会的需要,根据企业的性质,开发出新的课程体系、培训体系等,并学习西方先进高校加强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许多实践基地,学校可以组织研究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或者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在实际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应该加以利用和倡导。
  (四)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实践创新能力,改革传统单一导师制度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我国传统的单一导师制度导师下,一名导师要带的研究生可能多达数十个,导师精力有限,无法完全顾及到每个研究生。对于导师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引导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要在改革培养模式、指导和激励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多与学生沟通,并将某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或课题交给学生来完成,提高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积极性。
  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甚至采用多导师制,即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来为研究生授课,或者根据学生参与不同项目的专业领域指定不同的导师进行指导,减少单一导师制度的弊端,以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社会、企业以及研究生自身共同努力,将实践能力培养贯彻到研究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从软件、硬件到社会企业为研究生提供的实践平台和氛围,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共同的努力才能造就高素质的研究生,也才能符合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目的。

《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