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内容

庆建国七十周年征文五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5 08:13:04     阅读:

庆建国七十周年征文五篇 庆建国七十周年征文五篇 【篇一】 午时过后,我有些焦急的走在路上。已经过了上班的高潮时间,路上并没有别的人影,思绪有些散漫,随着天边的云在风中漫步,脚步却匆匆的有些机械。

偶然一瞥,路边有些小花在随风伸展,那,是荠菜花吧。远处,有好几个人,猫着腰,一手提着半满的塑料袋,一手拿着小刀在枯草中找寻,那,是找荠菜呢吧。关于吃荠菜的记忆,我并没有多少,因为我并不好野菜那口。但是咬文嚼字的我,却对我上学时候的一篇散文有着深刻的记忆。

那是一篇以荠菜为线索的回忆散文,是当代女作家张洁创作的《挖野菜》,荠菜承载着她童年的好些回忆,串联了人生中记忆的酸甜苦辣,到老了,她的孩子陪着她再次回到田野,看见满山遍野的荠菜,欣喜的采集回家,用的各种调料进行烹制,她的孩子却没人愿意吃几口。至今,我还记得最后文中的一句话:小的时候,我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那可爱的荠菜会享受到今天这样的“荣华富贵“。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当时课本上留的问题是,为什么说现在的荠菜是在享受“荣华富贵”。这个问题之于上学时期的我来说,一直不解,不就是用了好多调料去调配吗?再多的调料,做出来的不也是一盘野菜吗?我不解,那是什么样的“荣华富贵”。散文说长不长,我又一次去重温。忽然发现,原来荠菜之于她而言,是一种春的希望,是一种对“不饿”的追求,更是一种共同患难过的情谊。之所以说到荠菜,让我想起她描述的童年,一个吃不饱的童年,一个只要有吃的就会往嘴里塞的“馋丫头”的那个被人拿着大棒子追,弄丢了鞋子的童年。解放以后,大家的日子好过了,她的儿女也能在春天陪她春游似的出去挖荠菜了,虽然他们不能理解作者对荠菜的感情,但是恭顺的年轻人总会迁就着有怪脾气的老人。那“荣华富贵”也许是在借喻,是她如今的生活吧,那种在挖荠菜时候就存在的,“我的心里便会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吧,毕竟祖国富强了。

解放了,国家富强了,改变了国人的生活,让那山野菜也能享受“荣华富贵”了,我想说,我的祖国,真让我们崇拜。

学习这个散文的时候,我好像还在上高中,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的父母要供我和妹妹2个人上学,生活何其艰难。省吃省穿,就为了我和妹妹能够考上大学。工作几年后,我听妈妈给我讲,我和妹妹上学去了,家里就他们老两口,春天的农场连队除了野菜,也没什么打牙祭的,虽然不用挨饿,可是野菜也会把人熬得面黄没精神。忽然有外来骑摩托的卖鱼人打破的连队的平静,老爸思索再三,花了50块买了鱼,在家烧好等妈妈回来吃,但是晚上收工回来的妈妈却一口没吃,还和爸爸吵了一架,一遍遍的说,吃口鱼能怎么的,这50块够孩子一星期的饭伙费了。这是一段我不愿意提起的记忆,每一次提起,我都会流泪,有辛酸,有心疼,更多的是觉得自己对父母的亏欠。

现在,我和妹妹都已经工作了,家里的日子也比之前好过的不知道多少倍,也能满足父母想吃什么想要什么的愿望了,但是那段辛酸的日子,已经刻在骨髓,不能遗忘。愿,我孝,愿你在,愿时光,慢慢带走你们的光华。瞧,田野里的荠菜花,都开了。

改革了,国家真正的走在了世界的前端,真正的让我们国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了,我想说,我的祖国,真让我们骄傲。

最后,让我用《中国少年说》来结尾: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为我中国,奋起拼搏。

【篇二】 尽管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但国家、民族之间的战争冲突却从未完全停止过,从非洲的血腥内战到东南亚的纷乱冲突,看多了国与国之间的兵戎相见,听多了街头的惨呼与枪声,战争真的存在着,无疑,战区内的无辜平民通常成为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惊恐和饥饿的日子里。那里,枪林弹雨,亲人、朋友,随时都有可能会远离自己。

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很近的事情,似乎对于我们来说却很远。当许多国家陷入战火,遭遇动乱,甚至走在街上都提心吊胆,生怕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子弹打中自己的时候,只有中国仍旧享受着和平岁月的安逸。为什么我们可以享受到这份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中国军人的真实写照。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红海行动》,故事以也门撤侨,保护中国侨民为背景,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护航舰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惊险过程。剧中有两句台词让我记忆犹新,“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回家。”“我们这次行动的决心,就是让恐怖组织知道,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伤害。”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在网上看到的一位网友的感慨,“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仅在于它可以让你免签多少个国家,更在于无论你在哪个国家遇到危险,祖国都会设法接你回家。”当你身陷桎梏时,当你遭遇危险时,一句“无论你在哪里,祖国都能接你回家。”是多么令人感动的话。当然,这句话可不是一句口号,很多的事件都在证明,祖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暖透人心的承诺。

2016年,新西兰南岛发生地震,距离震中较近的海滨小镇凯伊库瞬间成为“孤城”。一时间,来自世界各国1000多名游客被困,其中就有125名中国游客。得到消息后,中国领事馆第一时间启动了撤离计划,租下了所有可用的直升机,把中国游客一个一个安全撤离,安置到了其他安全城市。

16年底,以色列发生特大火灾,第三大城市海法也受灾严重,火势失控,全城进入警戒模式。而重灾区的海法大学里,有数百名中国留学生面对火情,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第一时间出动,当晚即组织大巴将中国留学生连夜安全撤出。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这无疑证明了,我的祖国很强大,强大到,只要你有中国护照,你是中国人,无论你在哪里,正在经历着什么,只要你需要,祖国会第一时间接你回家。其实强大的国家不仅体现在抵御外侵,更是体现在和平年代对每一个公民生命的尊重。通过这些事件,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不管多难,不管需要付出多少代价,中国政府都有最大决心,尽一切可能把我们的同胞接回家。而这,就是我的国家! 而今,当你遭遇危险时,我想最动人的话不会再是我爱你,而是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有危险我一定会倾尽所有,赶到你身边接你回家!这是我的祖国,中国!我骄傲我的国。

【篇三】 我,80后。我们是吃过苦也尝过甜的一代,也是亲眼见证和亲身感受祖国华丽蜕变的一代,是和国家一同奋斗和进步成长的一代。

回想起幼时,背诵的《学生守则》第一条、第一句就是“热爱祖国”。懵懂如我,根本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祖国?我们为什么就成了祖国的小树苗?那时爸爸告诉我:“我们家是小家,千千万万个小家凝聚在一起,就成了大家,也叫国家!”那时的我好像开始懂了,爱祖国要像爱自己家一样,要爱护公物,要保护卫生,更要好好学习回报家长。

渐渐长大点儿,我对祖国的概念又迷茫了。国家似乎很高远,可我们却是那样渺小。像“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形容的一样。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迎接香港回归、建设三峡工程、亚运会北京开幕等等,在强大的国家面前,我觉得与我们这些小人物没多大关系,“国”太高大上。

在长大成熟后,我对我和祖国的关系又有了新的理解。祖国张开巨大的翅膀把我们所有人护在丰羽之下,数万个家和数亿个“我”正在默默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和热量,为我们的家国提供力量,使她变得富强、民主、和谐和文明。

姥姥和姥爷是垦区事业建设里的无名人,那时抗美援朝回来后直接来到了北大荒拓荒,把家也建在了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他们常常回忆着,当时盖着天,铺着地,头下枕黑泥,塔头砌墙水上炕,家家住着茅草房的情景。冬天被寒冷围困,夏季聚蚊成雷的艰苦,是用词语无法描述的。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为了一致的目标和梦想,历代的无名垦荒人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甘贫守节,并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才有了如今的北大荒“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美丽景象。而我们青年,要接过前辈手里的接力棒,让白皙的双手磨出老茧,让稚嫩的双肩变得坚强,实现他们没有来得及实现的理想,做一次心灵的替代与补偿。

梅花香自苦寒来!祖国母亲历经了七十年风雨历程,坚持着宗旨、抗住了考验、迈过了坎坷,迎接着灿烂与辉煌。家与国,国与家是一体的,就是这样一代代、一辈辈同我一样的小人物,在以坚定不移地初心和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祖国浓浓的爱,祖国赋予我们无限的广阔天地。

【篇四】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在这里凝聚、升华,从此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使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

1985年,《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首创,“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都会不自觉的跟着哼唱,那一年我刚满周岁,也许这就是上天注定的缘分,让我和祖国共同成长,让我见证伟大祖国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首歌依旧让我情感涌动、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音乐的魅力,更是内心深处爱国情怀的共鸣。对于我来说,“祖国”两个字,从来都是记忆深处的刻骨铭心,是血脉相连的融为一体,是心的归属,是魂的依存,无论身在何处,“祖国”始终在我心里。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讲话中传递出的精神,像火把一样至今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时刻提醒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仍任重道远。那一年我刚读一年级,当时邓爷爷的讲话我听不明白,但我知道邓爷爷是一位英雄,是一位用自己的一生带领中国人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崭新历史的伟人,他的英雄事迹一直影响着我,指引着我不断前行。

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抗击洪水,1999年澳门回归,这三年正是我读初中的三年,可以说每一年对我人生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大一步,“一国两制”构想从理论到实践,洗刷了百年的耻辱。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战,众志成城,抗洪斗争取得全面胜利,这是我第一次最全面最直观的见证伟大祖国走向强大的历程,对于我整个人生来说,都将是难以忘怀,终身为傲的经历。

2003年,全国抗击非典,那一年我高考,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人生的重大转折,对全国人民来说也是一次重大考验。但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顺利的考取了理想学府。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同舟共济,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抗击非典精神,在全国上下抗击非典过程中,我渐渐明白,民族精神的可贵,由衷感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2005年我光荣成为一名党员,2008年北京奥运举世瞩目,2012年十八大胜利召开,提出新目标新任务,那一年我研究生毕业,刚刚步入社会,祖国的强大不仅带给我物质上的改变,更多的是让我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我由衷的感谢我的祖国,感谢为祖国腾飞做出贡献的人们,同时,我也坚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终将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017年十九大胜利召开,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总书记到建三江考察,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仿佛真验证了那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7年我来到前哨农场工作,体会着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喜悦,沐浴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和总书记到建三江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投身到农垦改革当中,为建设美丽三江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让每个中国人手里都端上中国的饭碗,装上中国的粮食。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七十年,中国社会从百废待兴到高速发展,从贫穷的旧时代到繁华的新世纪,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新中国发展最快的四十年,在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三十五年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每个和我一样的中国人见证了它从无到有的繁华,岁月磨砺,党心民心,始终心心相印。

“人民至上的情怀,矢志不渝的奋斗”。回想这三十多年的成长,有自豪也有艰辛,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我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初心,穿越时空,永志不忘;
使命,接续担当,催人奋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能没有我,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不能没有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不能没有我,打赢农垦改革攻坚战不能没有我,实现“三大一航母”的目标不能没有我,中国,我的祖国,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追梦人,我将为您的辉煌而努力奋斗,与您共同成长。

【篇五】 偕妻带子,回到了故乡。父母年纪大了,依然忙前忙后,给我们做好吃的饭菜。

晚饭后,从大路头出发,又沿小路四处走走。很久了,我终于又闻到故乡熟悉的气息,空气里是泥土的芬芳,四周是静默的农田和村庄。故乡是那么熟悉,却又有些陌生。赶上时代发展的好时光,它正在阔步向前。

当年,我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远方的。我离开村庄进城上学的那天,路边甘蔗叶沙沙作响,燕子飞上飞下,那天阳光铺天盖地,天空蓝得像湖水。父亲挑着书箱,我默默地跟着,咯吱咯吱,扁担从右肩换到左肩,又从左肩换到右肩,淌汗的父亲歇也没歇…… 如今,我参加工作已近20年了,每次回来,故乡都有新的变化。很多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的都是变化。

是的,故乡在变。

路在变。一条条水泥路从村头到村尾,从村子通到镇上。一辆辆轿车、摩托车在路上行驶,意气风发,再无往日尘土飞扬的景象。

田地在变。一片片白花花的大棚里种着番茄。大姐说,如今家乡的大棚番茄已形成一定规模,好多外地老板都来收购,价钱比以前种甘蔗划算多了。如今科学种田,大棚蔬菜产量高,一年两季,不像原来甘蔗只能种一季,土地利用率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好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房子也在变。从村头到村尾,一幢幢小楼房拔地而起。父亲说,这几年大家忙脱贫致富,有的到外地打工,有的在家种大棚蔬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家挣了钱,腰包鼓了,盖房子的人家自然多了,都是国家的政策好啊!我说是啊,如今国家特别重视“三农”问题,不断改善民生,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母亲说,我们原来的小学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们搬去新学校后,老学校就成了乡里的办事处和娱乐活动中心。一楼用来卖东西,二楼成了展览馆,介绍傣族文化,摆放傣族民族服饰。母亲说,她每天都会去跳广场舞,娱乐身心,锻炼身体。以前日子苦,现在该好好保养身体,多过几年好日子。

父亲说,现在农网改造后,电压更稳定,灯更亮了。比起以前来,交电费也方便多了,可以银行代扣,短信提醒,不用像以前一样到营业厅排长队。

父亲说,最重要的是村里参加了养老保险,每个上60岁的老人,都有一份养老钱,老有所养了。尽管钱不多,但也让村里的老人们安心、放心、暖心。

《庆建国七十周年征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庆建国七十周年征文五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