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体会 > 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信仰教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7 06:17:37     阅读:


  摘 要: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整合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对学生因势利导,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教学;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要不断利用互联网搜集教学资源,延伸教学渠道;以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律信仰教的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律信仰
  本项目是江西省江西社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研究 (15FXQ01)阶段性成果
  一 法律与道德的价值判断
  实际上,在现代知识体系中,思想政治实际是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法律与道德尽管一直都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但二者却有着相同的价值指向。从法理上来说,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任何法律的制定都有一定的伦理背景与道德动机,其内容也都离不开一定思想政治规范的支持,脱离了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将无以存在。这是已为法律文明史所证明了的真理性认识。不仅如此,道德也是法律的评价标准。法律规则的设置是否合理,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而这一标准不可能是法律本身,而只能是超脱于法律之外的一种规范。这一规范就是作为法律基础的伦理规范与道德准则。只有当法律符合道德的内在要求时,它才可能是良法或善法。法律与道德的以上关系表明,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具有介入道德的法理基础,而且,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法律也必须要介入到社会道德领域,将那些作为社会底线的道德原则转化为法律。法律介入道德不仅能够强化其自身的合理性,而且更能够维系和稳固人们应有的道德水平,使法律与道德之间能够相互关照,相互间更加协调。就此而言,法律介入道德其实是个本不该存在争议的问题。
  然而另一方面,法律和道德在价值层面上显然也存在着根本的不同,这种不同决定了法律对道德介入只能是局部的而不可能是全方位的。具体而言:法律所维护和体现的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它本身要求的道德层次比较单一;而道德在价值层面上却是分层次的、非单一的。富勒就曾把道德分为“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所谓“义务道德”即我们所说的基本道德,是维系社会运转和发展的最底线、最基本要求,如不杀人、不抢劫、不强奸、不侵犯他人隐私、不侵占公私财产等,它不仅是法律的基础,而且绝大部分都已直接转化为具体的法律规范;而“愿望的道德”则是一种实现社会生活幸福的高标准的道德要求,是道德的理想价值层面,如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捐助等。对于“义务的道德”(亦即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法律介入,并将各种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是维护人类社会秩序的内在需求,这在在法理上并不存在异议。但对于理想价值层面的道德(即“愿望的道德”、高层次的道德),法律的介入则满足需要特定的要求。
  二、“90后”大学生道德与法律素质现状分析
  “90后”大学生的德法素质总体水平较高,但与此同时,仍存在着需要提升的空间。统而观之,他们的道德法律素质观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根据自身的理性思维接纳道德或法律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价值判断一般来说,个体接纳和确立价值观的方式大致划分为五类:权威主义、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和怀疑主义。对于独立意识较强的“90后”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希望通过自主探索来解答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较为抵触说教等形式。
  (二) 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与法律常识,具有一定的社会担纲意识在调查中,79.24%的学生表示理解道德的作用,84.97%的学生认为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80.95%的学生认为自己初步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这说明,“90后”学生对道德和法律已形成基本认识。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身的价值观在幼儿园、小学或中学阶段已初步生成,而认为自身的德法观主要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学生只占11.75%。这意味着,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法观念的关键阶段。具有基本道德法律素养的“90后”学生大多能正确看待拾金不昧、诚实守信、作弊、推销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大部分学生已初步确立道德观念和习得基本的法律常识。
  (三)在处理较复杂的问题时,存在着模糊认识或误解虽然大部分“90后”学生能正确理解社会公德或日常法律问题,但在面对较复杂的情境时,他们可能作出不当的判断。一般而言,这些复杂的情境糅杂着情与理、德与法等因素。但传统德法相分、重德轻法的教育思路,往往强调了行为的道德性质,忽视它同时也纳入法律约束的范畴,造成了学生在处理该类问题时出现偏狭的理解。一些学生缺乏牢固的法律意识,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出现以德量法,甚至以德代法的错误判断。此外,部分学生在判断复杂情境时经常感情用事,陷入以情代法的误区。可见,部分大学生在情与理、德与法相交融的问题上依然存在着误解。
  (四)存在知行脱节现象,尤其是道德方面的知行脱节较为严重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在道德和法律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行脱节,而这一现象在道德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尽管绝大多数学生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但他们普遍认为,目前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平一般,甚至少部分的学生对自身所属群体的道德现状深感不满。也就是说,他们对自身及同龄人的道德修养有较高的期望值,但实际的总体道德水平却难与之相一致。可见,对一些学生而言,即便他们认同某种道德规范,但未必能把它作为行为准则。
  (五)缺乏牢固的法制意识,甚至法制意识淡薄知行脱节的现象说明,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有待加强,因此,他们的情绪以及各种名利欲望容易战胜良知,消解法律的威慑力。而“90后”大学生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与误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法制意识较为薄弱。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有侥幸心理,怀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心态,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主动做出违法行为,因此没有必要了解法律。也就是说,他们主要从律他的角度理解法律。这造成了他们没能真正理解我国法的精神和法律体系,甚至对此缺乏足够的兴趣。 “90后”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已然确立起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初步观念。在学校教育、家庭熏陶、人际交往和媒介传播的共同作用下,他们生成了基本的价值观。总体来看,他们认识与认同道德或法律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具有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能按照社会要求引导自身行为,能借助道德或法律手段较为理性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高校仍存在着一部分道德或法制意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情境时,他们或者受制于当下情绪,或者经不住不当利益的诱惑,以不合理的方式处理问题、甚或激化矛盾;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行为已僭越了法律,走向了违法的深渊。显然,培养与强化“90后”大学生的德法意识,进一步提升其德法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信仰教育有效衔接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信仰教育有效衔接的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